财报日成交量不足3000股,合股后的燃石医学(BNR.US)还能在纳斯达克留多久?

虽然靠着变更ADR比率的操作重新合规,但缺乏吸引力的业务及商业模式还能帮助燃石医学在纳斯达克撑多久仍是个未知数。

2020年6月,燃石医学(BNR.US)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6.5美元。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涨近50%,反映投资者对肿瘤赛道相当看好。然而,自2021年5月以来,公司股价一路断崖式下滑,而近年来公司研发及商业化进展缓慢,或许是投资者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燃石医学还收到股价警告通知,滑落至退市边缘。虽然靠着变更ADR比率的操作重新合规,但缺乏吸引力的业务及商业模式还能帮助燃石医学在纳斯达克撑多久仍是个未知数。

靠“合股”重新合规

今年1月4日晚,燃石医学宣布收到纳斯达克通知,因存托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1.00美元,不符合上市规则。而根据规则,燃石医药必须在6月26日之前重新遵守最低股价要求。

实际上,燃石医学去年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虽然其去年Q2季度实现调整后毛利转正,然后又在Q3季度实现核心院内业务占检测业务收入占比首超50%,但华尔街似乎对此并不买账。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在二级市场方面,燃石医学的股价已从去年年初最高的3.80美元跌至今年1月4日的0.96美元,跌幅达74.74%。此后燃石医学的股价并未有任何气色,甚至在今年3月14日盘中跌至最低的0.57美元,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低。尔后公司股价一直在0.6-0.9美元之间徘徊直至5月14日。

也就是说从1月4日至5月14日的4个月内,燃石医学仍未达到“维持至少10个连续营业日不低于1.00美元”的最低投标价格要求,眼瞅着即将进入第二个180日合规期,退市风险越来越高。

不过对于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燃石医学表示“通知并未影响其业务运营,公司计划监控其ADS的投标价格,并“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以恢复合规性。”而这个措施就是“合股”。

今年5月15日,燃石医学发布公告表示,将改变其美国存托股份(“ADS”)代表其普通股的比率,由1 ADS代表1股普通股变更为1 ADS代表10股普通股。

从此次燃石动作的动机来看,其更改ADS比率的目的便是提高公司ADS价格以符合纳斯达克交易价格要求。由于ADS比率的变化,燃石的ADS价格预计将按比例上涨。5月16日,燃石医学股价大幅“涨至”8.99美元。虽然其股价随后仍在缓慢下跌,但直到5月29日,其股价最低也有7.5美元,已恢复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合规性。

只是对于燃石医学来说,靠合股“赖在”纳斯达克显然非长久之计。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从2021年到2023年,燃石医学在纳斯达克的成交量已从3030.1万股大幅下滑至1968.7万股,而今年年初至今,其成交量仅剩554.1万股。按此趋势,其2024年成交量或较上年同期再度腰斩,彻底陷入流动性困境被市场遗忘。现在似乎只有亮眼财报才能拯救这家公司。

Q1财报会是救命稻草吗?

5月29日,燃石医学公布其2024年Q1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燃石当期实现营收1.26亿元,实现毛利857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燃石此次Q1季度在Non-GAAP毛利扣除Non-GAAP销售及一般和行政管理费用后,实现经营历史上的第二次扭亏为盈。

从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为应对不同医院的不同需求,在商业模式上,燃石医学采用了“中心实验室+院内”模式。其中中心实验室模式成为院外市场,院内实验室称为院内市场。其二者区别在于,院内市场的样本及费用由患者流向医院,而院外市场的样本及费用不经过医院直接交给第三方实验室。作为国内NGS龙头企业,燃石医学的业务构成便同时包含的以上两种业务。

实际上,燃石医学在上市之初曾主要宣传其开发的“院内+院外”双轮驱动增长模式,然而随着业务的逐步深入,燃石医学近年业务重心开始全面转向院内模式。在其看来,院内模式拥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在此前的财报中燃石医学曾提到“一旦院内实验室、设备和系统到位,我们就会定期向他们出售我们的试剂盒,从而创造高进入壁垒和高客户忠诚度。”也就是说,燃石医学认为院内模式业务更稳定,利润率可能也会更高。

然而,短期内的财报表现似乎与公司的预想存在一定差距。以此次Q1财报为例。从分部业绩来看,燃石医学中心实验室业务营收为476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3.0%;与之相对,院内业务营收为5740万元,收入超过中心实验室,且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11.3%。但Q1季度公司合作医院数增长已陷入停滞。

image.png

院外业务被迫缩线情况下,院内业务显然在短期难挑大梁,以致燃石医学Q1总营收同比下跌11.85%。

image.png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此前中心实验室业务的毛利率高于院内业务。前者毛利率超80%,后者则在65%-70%。因此业务结构向后者倾斜调整也意味着会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68.22%,同比减少1.09个百分点。

费用端来看,燃石在今年Q1季度继续延续了此前的“控费”策略。数据显示,当前销售和市场费用为46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480万元下降27.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37%;另外,燃石医学也加大了在研发方面的控费力度,当期研发费用为660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0.1%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Q1的控费力度较上年同期有所加强。去年Q1季度公司在销售和行政两项费用的合计同比降幅为16.51%,而今年达到24.52%;研发费用同比降幅则从2023Q1的20.99%,增至今年的30.11%。从运营角度来看,燃石医学的控费策略核心显然是为了“活下去”。

不过,从现金流角度来看,由于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仍处在净流出状态,所以公司当期现金储备同比仍出现大幅下滑,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为5.73亿元,同比减少28.69%。

image.png

虽然在财报上,燃石医学表示其药企合作业务的签约额较2023年同期增幅超过100%,并且其多款癌症早检产品还获得临床指南共识强推荐,但这些业务上的“小成绩”似乎已难以入华尔街的法眼。5月29日,燃石医学的财报日成交量仅有2347股,成交额仅有1.78万美元。这家公司似乎已被市场投资者遗忘。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