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硬件&生态共振 AR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随着光波导/散热/主控芯片等持续升级,未来AR会向集成度更高、更轻便的一体式AR演进。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XR是VR/MR/AR的集合,MR和AR均可实现透视,MR采用基于摄像头和屏幕的视频透视(VST,Videosee-through),而AR采用光学透视(OST,Opticalsee-through),透视效果更真实,形态更轻便,但光学设计难度较高。综合考虑显示效果和量产成本,目前Xreal、Rokid等头部厂商仍以BB方案分体式AR为主,雷鸟、INMO等逐步推出光波导一体式AR,根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分体式AR销量占比约85%。从趋势上看,随着光波导/散热/主控芯片等持续升级,未来AR会向集成度更高、更轻便的一体式AR演进。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硬件和生态共振,AR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2年谷歌发布首款AR眼镜GoogleGlass,AR行业开始真正发展,市场期望和投资热度较高,然而受AR眼镜形态、显示效果、生态应用等因素制约,整体发展相对不及预期;2016-19年行业经历低谷期,但谷歌、微软等头部厂商软硬件仍持续更新迭代;2019年开始Rokid、Xreal、MagicLeap等新品陆续推出,硬件生态持续完善,AR行业复苏发展。伴随光波导技术持续迭代&量产落地,AR眼镜形态将趋近于普通眼镜,推动C端市场渗透普及,与此同时AI大模型也为AR生态应用带来更大想象空间,硬件和生态共振,AR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AR销量基数尚低,未来2-3年有望迎来需求拐点

销量:过去几年AR销量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23年AR全球销量51万台,yoy+21%,其中国内和海外销量分别为20万台和31万台,yoy分别为54%和29%。现阶段AR销量基数尚低,伴随AR眼镜硬件迭代升级和AI应用加成,更轻便、更智能、显示效果更优的消费级AR眼镜有望在未来2-3年面世,带来行业需求拐点,根据WellsennXR预测,2027年全球AR眼镜销量有望达到500万台,2023-27年CAGR高达77%。

格局:从销量来看,现阶段主推消费级AR的国内厂商在全球AR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微软、谷歌等海外AR厂商主要面向B端市场,根据IDC数据,2023年Xreal、Rokid、雷鸟创新、INMO全球AR市场份额分别为45%、14%、13%、6%。

现阶段以分体式AR为主,未来将向集成度更高、更轻便的一体式AR演进

分体式AR:处理器/存储/电池等与眼镜本体分离,需连接手机/电脑/主机盒子等外部设备使用,可以解决部分AR眼镜的交互和内容生态问题,续航和散热性能也更好,但存在传输延迟、便携度不足等短板,由于分体式AR一般搭配Birdbath方案,眼镜本体也相对笨重。

一体式AR:将处理器/存储/电池等集成在眼镜中,可独立运行使用,一般搭载光波导方案,体积重量显著下降,可穿戴性更强,但性能、散热、续航仍有提升空间。

投资建议:AR是AI落地最佳载体,硬件&生态共同驱动行业发展,建议关注产业链核心标的: 水晶光电(002273.SZ)(光波导/光机模组)、歌尔股份(002241.SZ)(整机/光学/声学等)、舜宇光学科技(02382)(光学/摄像头/整体方案)、蓝特光学(688127.SH)(玻璃晶圆)、韦尔股份(603501.SH)(LCOS/摄像头CIS芯片)、苏大维格(300331.SZ)(光波导)、立讯精密(002475.SZ)(整机组装)、领益智造(002600.SZ)(散热/整机组装)等。

风险提示:AR硬件技术升级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