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月通胀连续四个月降温 就业数据成美联储降息最后的“拦路虎”

作者: 智通财经 玉景 2024-08-14 21:30:00
美国7月份通胀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这使得美联储有望在下个月降低利率。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7月份通胀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这使得美联储有望在下个月降低利率。美国劳工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3.2% ,但仍为 2021 年初以来的最低增速。该指数环比上升0.1%,较 6 月份略有回升。

CPI环比上涨了 0.2%,同比上涨 2.9%。劳工统计局表示,近 90% 的月度通胀率上涨源于住房,住房价格自 6 月份以来有所上涨。经济学家认为,核心CPI比整体 CPI 更能反映潜在通胀。

image.png


股票期货小幅上涨,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

交易员认为9月份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较低。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喜欢进一步观察,以更好地了解通胀轨迹。

就业数据变得更加关键

随着经济缓慢转入减速档,通胀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就业市场走软,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于下月开始降息,而降息幅度可能取决于更多即将公布的数据。

LPL Financial首席经济学家Jeffrey Roach表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都会发现,这份报告基本上对市场和经济有利," “随着通胀减速,美联储可以合理地降息,同时保持总体上的限制性政策。”

在9月份的会议之前,官员们将获得更多的通胀数据和另一份就业报告——在令人失望的7月份数据引发全球市场抛售并引发衰退担忧之后,就业报告将受到严格审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他的同事们最近表示,他们将更多地关注美联储双重使命中的劳工问题,他们可能会在下周于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年度研讨会上强调这一点。

Brandywine Global投资经理Jack Mcintyre表示:“美国CPI数据很重要,但对市场的影响而言,它在经济数据的层级中可能排在第三位——即就业人数、零售销售和通胀,所以它不那么重要了。”“金融资产最近表现良好,我们有PPI数据,市场对此做出了良好的反应,所以门槛会高一点,但我怀疑,当尘埃落定后,一切都不会改变。”

Mcintyre表示“这显然给了美联储降息的空间,因此它告诉你通胀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联储无所作为的时间越长,货币政策的限制性就会越大。”“我们不知道美联储将降息25还是50个基点,但我认为通胀不会决定这一点。决定降息幅度的将是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统计数据,特别是劳工统计数据和就业人数。”

住房成本

上个月,服装、新车和二手车以及机票价格均出现下跌。医院服务降幅创历史之最。与此同时,电子游戏订阅服务在经历了5月份的急剧下滑后,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

服务业中最大的类别住房价格上涨0.4%,6月份为0.2%,为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业主等效租金(也是CPI中最大的个人组成部分)也上涨了0.4%。主要住宅租金上涨0.5%,为2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在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普遍预计租金会放缓之后,这可能会引发质疑。

不包括住房和能源,服务价格上涨0.2%,这是三个月来的首次上涨,但仍然是温和的步伐。尽管央行官员强调了在评估国家通胀轨迹时考虑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但他们是根据一个单独的指数来计算通胀的。

道明证券美国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表示,CPI报告唯一令人惊讶的是租金在加速上涨,我认为这就是市场反应有些失望的原因,尽管数据实际上较市场普遍预期偏弱。市场正在重新评估9月份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这一定价似乎已从数据公布前的约39个基点降至目前的36个基点。所以市场认为通胀比美联储预期的要棘手一些。

除此之外,Goldberg认为这确实符合美联储9月份加息的条件。当然,对市场来说,最大的问题将是降息25还是50个基点,而这将在未来几周内确定。

这一被称为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的指标对住房的影响不如CPI那么大,这也是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趋向于接近美联储2%目标的部分原因。

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发布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是根据CPI以及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中的某些类别得出的。政府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PPI的这些部分相当温和,整体数据的涨幅低于预期。

PPI指数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率下降,这证实了企业的说法,即它们正在失去定价权,以及最近亚马逊的Prime Day等折扣和促销活动。从餐馆到航空公司,企业都意识到消费者在消费方面变得越来越挑剔,尤其是在可自由支配的购买方面。

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在很大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安慰。所谓的核心商品价格(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商品)创下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按年计算,这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周三公布的另一份综合了通胀数据和近期工资数据的报告显示,7月份实际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