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美元的油价,全球经济“软着陆”的冀望?

由于需求疲软,供应充足,油价跌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利好。

如果近期华尔街与一些大宗商品巨头对油价最悲观的预测成真,那么对于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等主要货币当局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这会减少政策制定者们的降息障碍,进而有更大概率实现软着陆。

周二,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自2021年底以来首次跌破每桶70美元,能源成本飙升带来的通胀冲击已经消退到足以让政策制定者为降息开绿灯。疫情以来,能源危机一直是本轮通胀周期的重要推动因素。

花旗和摩根大通等机构都预测,2025年油价将跌至每桶60美元;高盛与汇丰也均看空油价,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托克集团周一也表示赞同;这种预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美国和其他国家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

伦敦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LGIM)经济主管、前英国财政部官员Tim Drayson表示:“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将增加——这对欧洲和美国都适用。总的来说,这对全球利率回落、帮助各大央行回归中性将是一个净利好。”

image.png

供强需弱,油价下跌利于通胀回落

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目前的油价处于20年前的水平。摩根大通和花旗的分析师预计,明年油价将进一步下跌,因为疲弱的需求增长将被大量新增供应所抵消。托克全球石油主管Ben Luckock周一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石油会议上表示,布伦特原油"可能很快就会进入60美元"。另一家主要交易商贡渥集团警告说,石油市场将“恶化”。

需求疲软是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失去动力、亚洲通缩背景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减速也许不是结构性的,而是周期性的。

尽管美国经济显示出疲软的迹象,但其石油工业仍然非常健康。国际能源署(IEA)称,今明两年,在美国页岩油田的带动下,全球石油日产量将增加150万桶,超过全球需求增长约50%。尽管沙特阿拉伯及其在欧佩克+盟友延长了减产,但这种供应激增是油价继续下跌的原因之一。

如果油价迅速跌至每桶60美元——相当于自去年7月以来下跌了约20美元——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全球消费者价格具有持久重要性。彭博设计的SHOK模型显示,这种幅度的迅速下跌将使美国和欧洲在2024年底和2025年初的通胀率下降0.4个百分点。

LGIM的Drayson表示,家庭将会注意到这种差异。他说:“对发达市场的消费者来说,这将是有利的——这将有助于抑制通胀,提高实际收入。”

不过,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相比,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刺激作用可能更为温和。在60美元的情况下,SHOK模型预计美国的增长前景不会因此而发生什么变化,而英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将上升0.2个百分点。

St James Place经济研究主管、前英国政府经济学家Hetal Mehta表示:“你会看到对整体通胀的短期影响——这将很快显现出来。如果通胀较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是温和的。”

image.png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六宣布,美国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所说的软着陆”。但正是对经济恶化的担忧——以及通胀风险的降低——促使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将在9月18日的决定中转向宽松政策。

TS Lombard首席经济学家Freya Beamish已经预见到美国经济将出现“软着陆”,他认为,美国原油价格越低,刺激经济的力度就越大,这一点值得欣慰。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将把购买力交还给美国消费者,有助于缓解美国经济中出现的一些裂痕。”

通胀回落减少主要央行降息障碍

对于准备本月降息的货币当局来说,近期油价下跌已经为宽松政策打开了更大的大门。欧洲央行官员预计将在周四宣布第二次降息,而人们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不到一周后启动宽松周期。

第一个面对不断变化的油价背景的主要货币当局将是欧洲央行。其官员最关注的是服务业通胀带来的危险,目前的通胀率仍是2%目标的两倍多,但对经济增长的风险也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油价格下跌欧洲央行将对欧洲央行用来指引预期的季度预测产生影响。在6月份上一次公布季度预测时,官员们假设2025年油价为每桶78美元,这表明如果油价达到60美元,确实会对他们的通胀前景预测产生显著的下行影响。

油价达到60美元的承诺——至少对那些相信这一点的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有可能进一步压低总体通胀率,提振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在一个充满各种风险的世界里,这是一个罕见的亮点,这些风险包括可能发生的贸易战、中东冲突以及全球经济疲软的担忧。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级分析师Christof Ruehl表示:“这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对央行而言。它减轻了通胀压力,这正是央行现在所需要的。”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