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天堂”瑞士没落 美帝的惊天阴谋?

​今年1月1日,由经合组织成员国以及中国、巴西、新加坡等47个国家签署的《银行信息自动交换国际公约》正式生效,而瑞士也位列其中,这或许意味着该国“避税天堂”地位的正式终结。

今年1月1日,由经合组织成员国以及中国、巴西、新加坡等47个国家签署的《银行信息自动交换国际公约》正式生效,而瑞士也位列其中,这或许意味着该国“避税天堂”地位的正式终结。

瑞士联邦国际金融事务秘书处表示,瑞士税务机关已于1月1日开始收集相关银行信息,并将于2018年与其他成员国进行首次信息共享,但这些信息只能用于打击避税,不得公之于众。

“避税天堂”的没落

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标准早在2014年就由经合组织提出,并在当年2月的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上得到通过,旨在通过让银行信息在各国司法部门之间自动交换以打击逃避税行为。

该公约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未来,参加该公约的某成员国公民在另一成员国开立银行账户,该公民所属国家的税务部门将自动获取账户信息,从而达到打击避税的目的。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由来已久,1713年日内瓦议会制定银行法,规定银行人员有责任记录客户信息,但是禁止将客户的信息透露给他人,这也成为了瑞士银行保密法的雏形。

在1934年11月8日,瑞士正式通过了《关于银行和储蓄所的联邦法令》,规定银行必须保护储户账号安全,任何储户都可选取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开户存款,而银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泄露储户信息,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过去瑞士仅曾为美国等少数国家提供过银行信息,而且并不保证充分合作。但在2008年瑞银集团受到FBI的调查之后,瑞士银行业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舆论压力,并最终签署了此项公约。

而签署该公约意味着,以银行保密传统著称的瑞士将接受这一新标准,承诺在该标准下提交外国客户的账户信息,瑞士银行保护客户隐私的传统可能就此终结。

“新瑞士”的阴谋?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打击避税力度最大的美国并不在该公约的签署国之内,一方面,美国为了全球追税早已经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网络:海外帐户税务法(FATCA),瑞士也是该协议的成员之一。

但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众多富豪都在把金钱从传统离岸避税天堂瑞士撤离出来,再转移至美国境内,换句话说,美国自己俨然成为了保护财富秘密的“新瑞士”。

据统计,全球金融资产大概有8%位于各大离岸中心,每年给各国政府造成200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但各国差别很大,俄罗斯的这一数字是52%,海湾一些国家则是57%,但美国却只有4%的金融资产位于离岸中心。

由于美国拒绝签署此公约,现在美国正在创造着一个新的热门市场,从伦敦的律师到瑞士的信托公司,都在着手协助富豪客户把瑞士、巴哈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的帐户转移至内华达、怀俄明和南达科他州。

美国如何成为新的“避税天堂”?

为什么美国会成为新的“避税天堂”呢?首先对富人来说,美国的税率比其他发达国家相对“友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是39.6%,而资本收益税则是15%至20%,远低于欧洲多数国家的40%。

另一方面,美国不仅税率比较低,而且在有些州如内华达州、特拉华州、蒙大拿州和纽约州等开设离岸公司也非常简单,在这些地方开设壳公司的人甚至不用提供护照、驾照等身份证明。金融研究公司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研究员Joseph Spanjers也表示:“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开一个公司比办一张图书馆会员卡更容易。”

而最重要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任何国际披露标准,换句话说,在要求别国提供美国公民在当地金融信息的同时,却不与别国分享外国人在美国的信息,所以和传统的避税目的地瑞士和英属维京群岛相比,在美国避税更加“安全可靠”。

罗斯柴尔德公司总监潘尼(Andrew Penney)也曾明确指出:“我们可以帮助顾客转移财富至美国,以免遭到母国政府课税,并且隐藏财产,目前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避税天堂,美国缺乏执行外国税收法律的资源,并且也无意这样做。”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