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盛行之下,大众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这一口牙”。
以前,人们去口腔医院更多的是为了口腔健康;如今,随着消费逐步升级,大多数人则是为了牙齿“美感”进入口腔医院或者其他医美机构。所以可以看到,在这一趋势下,口腔消费的分类也愈来愈细分,从正畸、修复、种植、儿童口腔等口腔治疗领域逐步扩大洗牙/洁牙、牙齿美白、牙贴面等口腔保健领域。
大众的热情显然也助推了资本对这一行业的重视:近年来,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口腔医疗行业,据企查查发布的《近十年口腔牙科赛道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口腔牙科赛道的融资金额已达29亿元人民币,融资事件达26起。
值此之际,于9月2日向港交所递表的中国口腔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口腔医疗”),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不错的观察角度。
据悉,中国口腔医疗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彼时其创始人王晓敏开了一家名叫“中央牙科诊所”的口腔医院,发展至2011年,该诊所开始为各年龄段的个人提供牙科服务,随后逐渐扩大业务,拥有温州医院、鹿城医院、瑞安分院、苍南医院4家口腔医院,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温州最大的民营口腔医院。
需要指出的是,这算得上中国口腔医疗第四次递交上市招股书了,此前该公司分别于2020年2月、2020年8月和今年2月向港交所递表,但均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不妨结合行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探讨,“四递表”的中国口腔医疗在口腔医疗赛道的真实实力究竟如何?
扎根温州
虽然中国口腔医疗名字带有“中国”二字,但实际上该公司是一家囿于温州的口腔医疗公司。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中国口腔医疗的业务主要依托运营4家民营牙科医院展开,即温州医院、鹿城医院、瑞安分院、苍南医院这几家医院。需要指出的是,这四家医院则分别位于位于温州及其下辖的鹿城区、瑞安市和龙港市,因此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的业务仅仅局限于温州。
(图片来源:中国口腔医疗招股书)
当然,偏安温州的位置布局也塑造了中国口腔医疗在温州口腔医疗界“扛把子”气质。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披露,按2020年收益计,该公司是温州最大私人牙科服务提供商,在温州民营及整个牙科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3.8%(超过2020年温州第二至第五大私人牙科服务提供商的总市场份额)及12.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囿于一隅”的局限性,中国口腔医疗的营收规模相较于通策医疗等大型口腔医疗而言则要小得多。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18至2020年,该公司分别录得营收为0.74亿元、0.83亿元、0.85亿元,逐年攀升。虽然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但该公司的营收水平相较于“牙茅”通策医疗来说还相差甚远,据悉通策医疗同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5亿元、19.3亿元、20.9亿元。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国口腔医疗的营收继续攀升,同比增长52.2%至0.34亿元。
拆分业务结构来看,可以看出看出,该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口腔综合治疗科。据悉,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的业务主要涵盖口腔综合治疗科、牙齿正畸科、口腔修复科及种植牙科4个牙科领域,截至2021年5月31日这四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为1314.3万元、875.1万元、666.1万元、344.9万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8.2%、25.4%、19.4%、10%。
(数据来源:中国口腔医疗招股书)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不断攀升的营收水平,中国口腔医疗的净利润表现则比较波动:2018年至2020年,该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56.1万元、1546.3万元、1498万元,整体表现较为波动。截至2021年5月31日,该公司录得净利润为799.8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则为329万元。
与此同时,除了净利润表现较为波动之外,中国口腔医疗近两年还录得不同程度的流动负债净额,恐将会促使其面临一些流动资金风险。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前5个月,该公司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额为564.1万元、367.2万元、1086.3万元。对此,该公司提示风险称,“流动负债净额或负债净额状况令公司面临流动资金风险”。具体而言,其日后的流动资金、支付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将主要取决于从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现金流入的能力,倘该公司的经营所得现金流量短缺,则公司的流动资金状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对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虽然中国口腔医疗的整体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但其毛利率水平还是一如既往地显现出牙科行业的“吸金效应”: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 ,该公司分别实现毛利率为56.2%、54.4%、59.9%,虽然有所波动,但仍维持一定的高水准。
基于上来看,不难发现,中国口腔医疗的基本面虽存有一些“小瑕疵”,但毛利率较高的表现还是凸显了其不容忽视的吸金能力。
“口腔经济”火热,不止于“温州”?
不得不说的是,随着口腔保健意识逐渐觉醒,我国的口腔医疗行业的“朝阳潜质”也越来越凸显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便突破了千亿大关,达到1035亿元,而且复合增长率还为16.12%。更有甚者的是,有报告指出,“颜值经济”时代下,种植和正畸这两座“金矿”,潜在市场规模或达到2000亿元。
那么,将目光聚焦到温州口腔医疗行业,这一行业的市场空间表现又如何呢?
据招股书披露,在消费升级及牙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利好政策频频驱动之下,温州地区的牙科服务市场也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温州地区的牙科服务市场到2025年预计达到12.59亿元,其中民营牙科医院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67亿元较2020年1.9亿元翻了将近一倍。
(数据来源:中国口腔医疗招股书)
此外,渗透率上,不仅温州这一地区,全中国亦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据招股书数据显示,与2020年香港、日本、台湾、美国、韩国等其他地区每百万人口牙医人数约354人至837人相比,温州及中国每百万人口牙医人数仅分别为191人及175人。同样地,2020年中国牙科服务渗透率为24.0%,远低于美国等其他地区。因此,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牙科服务市场仍具有的渗透空间。
基于上述庞大的市场空间催化,中国口腔医疗似乎也不将发展的脚步止于温州地区了。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指出,在巩固原有的温州市场基础上,公司还计划杭州、宁波或上海寻求收购机会,拟将收购一家民营牙科医院拓展新的市场。公司预计拟收购的医院将有15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牙医20名至25名,每年逾1万人次患者就诊,每年的营业收入500万元至2000万元。公司还将基于在温州的牙科服务业务经验,于2年内投资1330万元至1600万元在新的地区成立约7家牙科诊所组成的连锁机构。
事实上,中国口腔医疗这一做法也实属“明智之举”,毕竟想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走出温州”才是第一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正所谓“水大鱼多”,口腔医疗行业虽然大有可为,但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
除了受通策医疗等大型口腔医疗企业规模压制之外,还将面临着众多中小型口腔医疗机构的冲击——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约885家口腔专科医院、3000余家综合医院口腔科、75000余家口腔专科门诊。
在此背景下,该公司也在招股书中直言竞争压力:“公司经营业务所在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倘未能成功与新加入或现有竞争对手抗衡竞争,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