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块钱起步到亿万富豪,他说“我希望宝龙地产(01238)发展慢下来”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8-14 20:20:10
宝龙地产近日发布公告,该集团于2017年7月的合约销售额及合约销售面积分别约为人民币15.69亿元及11.39万平方米。作为集团创始人,许健康已带领宝龙踏踏实实走过了快27年。

本文选自“华商韬略”,作者为李京淑、钱多多,原标题《从10块钱起步到亿万富豪,他说“我希望我的地产发展慢下来”》。

宝龙地产(01238)近日发布公告,该集团于2017年7月的合约销售额及合约销售面积分别约为人民币15.69亿元及11.39万平方米。

此外,集团截至2017年7月31日止七个月的合约销售总额及合约销售总面积分别约为人民币106.3亿元及77.23万平方米,合约销售总额年同比增加约22.6%,而合约销售总面积年同比增加约0.5%。

作为集团创始人,许健康已带领宝龙踏踏实实走过了快27年。

从“小郎中”到“大老板”

1952年,许健康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溪边村的一个儒医世家。父亲许书藏是一位坚持在农村行医数十年、德高望重的医生。许健康自小就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不仅学会了不少中西医医理,更深受儒家思想与孔孟之道的熏陶。

高中时期,遭逢“文革”的许健康被迫停止学业,转为承袭父业,背起药箱走村串户,成为一名活跃于乡间的少年郎中,其医德医风为诸多乡邻称道。也因此,当时许健康所在的生产大队,一致同意将其重点培养,选派其前往县卫生学校进修深造。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可以重回学校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许健康分外珍惜这段光阴,埋头苦读。

然而就在毕业前夕,传来可申请赴澳门定居的消息。面对全新的人生选择,许健康决定放手一搏。1980年10月,他放弃唾手可得的医学文凭,移居澳门。

这并非一条可以坐享其成的坦途。

初到澳门,许健康衣兜里的全部家当只有10块钱,谋生成为当务之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间藤艺编织厂做编织工,收入微薄。一个月后,在定居香港的姐姐的资助下,他开始做黑沙湾街道旁的无牌小商贩,将从香港以单价2~3元进货的珠绣手袋,在澳门以每个1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每日进账可有几十元,但代价是无论风吹日晒,每天都要在摊前站至少10个小时。同时为了节省往返于居所的交通费,他还经常徒步上下班,三餐不定时,喝开水、啃面包更是常事。

然而,这些丝毫没有磨损他的奋斗热情,他始终坚信必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当个人积蓄累计到一万元时,他便开始正式涉足贸易领域,先从澳门的各大制衣厂买回余料,贩运至老家卖给乡镇企业做加工原料;之后再从老家带回工艺品在澳门售出,赚取异地差价。如此一来二去,短短一年多后,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投资内地

1982年,意识到时机成熟的许健康,创办了澳门金龙贸易公司(下文简称“金龙”)。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他待人真诚守信,经常为别人排忧解难,“金龙”的客路越来越宽,获利颇丰。眼看自己的营商才能初露锋芒,许健康决意做一件“更大胆”的事。

1983年,“投资中国内地办厂”对于大多数澳门商人而言,还是个令他们踌躇不前的冒险行动,许健康却毅然投资20多万元人民币,在家乡晋江创办了制衣厂,将成衣返销澳门赚取丰厚利润。后来了解到洋伞在中南亚地区好销,他又果断地筹资近百万元在珠海创建了一家制伞厂。其后,他与台湾商人合作,在晋江投资开办了一家现代化的企业――福建东伦织造公司。

1990年,许健康判断“澳门房地产业即将步入大发展时期”,于是与好友联手集资5600万澳元,创建澳门宝龙集团(以下简称:宝龙),大踏步挺进澳门房地产市场。

凭借准确的切入时机,十载丰富的澳门营商经验,以及创业伙伴的默契协作,“宝龙”不到一年时间便异军突起,成为澳门房地产业的后起之秀。在此期间,“宝龙”不但与第一国际集团联手,还斥资5亿澳元收购了新口岸国际中心,更相继投入30多亿澳元,于澳门地区购进多栋大厦。

在拓展房地产业的同时,许健康还在澳门投资经营珠宝、金融、娱乐、建筑、设计、物业、纺织、贸易等多种行业。“宝龙”旗下企业逐渐走上一条“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为同行业者瞩目,许健康本人也声名远播,被当地媒体誉为“澳门地产大亨”。

然而,就在业界纷纷猜测“宝龙”在澳门的下一个“大动作”究竟如何出招时,许健康再度出人意外,携带大量资金回到家乡,于1992年在厦门创办宝龙房地产有限公司。

在“班师”厦门的当年,许健康在随后召开的厦门贸易洽谈会上力挫100多家房地产界竞争对手,一举囊购了总面积22万平方米、总地价达7500万元的4块地皮,创下了当时厦门最高的地价竞拍记录。此后不到一年,宝龙房地产有限公司先后兴建了宝龙中心、宝源花园、宝华商业大厦等4个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3层楼高的宝龙中心,该栋建筑在当时创下了售房率100%的业内奇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问,许健康决策之初的胜算何在?许健康回应说:“从澳门转战内地,时机最重要,风险倒在其次。做生意的理念无分地域,都是相通的,特别是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宝龙几乎没有遭遇到改换战场的水土不服,反而因为洞觉先机,竞争对手相对少,在许多地产项目上的灵活度更大一些。”

如他所说,先行一步,为宝龙日后的全面发展积蓄了更雄厚的资本与更充沛的能量。

重拳打造“城市广场” 

相较于传统的住宅地产,挺进商业地产阵营一直是许健康心心念念要走的一步。

在他看来,住宅地产项目基于彼时已然竞争充分的市场,风险较大,很容易“去利润化”,且楼盘做完一个卖掉一个,对产业积累助益微弱;但商业地产项目却类似“会生蛋的母鸡”,只要做出特点,市场的接纳度会很大,升值空间亦相当可观。基于上述理由,“宝龙”进军商业地产领域的时间表,在同行业者中遥遥领先。

但普通的商场、写字楼,显然对于讲求锐意革新的许健康毫无吸引力。他先人一步提出兴建“城市综合体”的理念,进而催生出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前沿产品——宝龙城市广场。作为宝龙集团奉献给城市的特别礼物,宝龙城市广场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文化、商务、游乐、美食、酒店等多功能于一身,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因购物而购物”的单一商业模式。

事实上,在2003年,城市综合体在世界地产范围内都尚属新鲜概念,在许健康大胆探索的背后,是基于自身丰富营商经验的缜密分析。

“如果仔细审视内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个问题在当时尤为突出——许多城市只注重引进工业项目,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严重不足,城市功能配套(商业、休闲、娱乐、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而这些不但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综合体这样一种业态,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他说。

在许健康的稳健布局下,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福州宝龙城市广场,于2007年正式开业。

许健康对于建筑的设计要求近乎严苛,经常是图纸不离身,反复与设计院的工程师商讨修改方案,确保建筑在使用功能与视觉审美方面都同样出众。然而,施工结束对于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商而言,并非终点,有关经营管理的挑战随即摆在许健康团队面前。

福州宝龙城市广场在招商之初,凭借新颖独特的项目理念,吸引到许多品牌店入驻,进展颇为顺利。但开业后,彼时中国内地的经营环境尚不成熟,一个新鲜业态出现在城市中,消费者需要时间接受。因此在开业后的几个月中,客流量并不如预期。一些商家在无法迅速获得经营回报的境况下,开始联合向宝龙要求降低租金。

最终,许健康选择让步。

这并不是一个商人容易做出的决定。“但我想的是,降租的要求无所谓合理或者不合理,重要的是,大家可以通过谈判重新达成共识。且无论如何,宝龙仍然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因此适当的让步是值得的,也是一种诚意的表达。行业内大部分拒不让步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许健康说,自己笃定这个项目一定会成功,因此弥合阶段性的分歧,至关重要。

事实最终验证了他的判断。福州宝龙城市广场逐渐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商业建筑,将一片原本人迹寥落的城市空间,打造成人气旺盛、周边地价连翻数倍的黄金宝地。此后,许健康带领宝龙以厦门为中心,将“城市广场”项目迅速向中国内地各个城市延伸。

与许多同行业者在一线城市展开的“圈地运动”不同,那个时代的“宝龙”另辟蹊径,主攻二三线城市。2005年,江苏太仓、河南郑州宝龙城市广场相继奠基;2006年,河南洛阳、安徽蚌埠、山东青岛宝龙城市广场奠基……截至2014年6月底,旨在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宝龙城市广场,共进驻中国内地25个城市,打造了53个项目。产品类型更细分为“区域级购物中心”“城市商业中心”以及“社区级邻里购物中心”三大系列。这些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出现,不但完善了所在城市的生活配套功能,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为打造城市景观、创造就业岗位、提升政府财政税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等,做出了贡献,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迁都上海 革新战略

2009年10月14日,集团旗下的宝龙地产(HK.1238)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厦门首家发行H股的地产企业,也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陆在港上市的商业地产公司。作为2008年度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商业地产界最成功的一次IPO事件,此番上市成为宝龙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宝龙”正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步入商业地产发展的快速通道。

上市后,许健康重新梳理了宝龙地产的各项业务体系,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于2010年初,将宝龙地产总部由厦门迁至上海,并提出深耕以上海为中心的一线城市的全新战略计划。

“如果不上市,可能不会有这样的选择,当时真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许健康说,“迁都”上海,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其一,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市场机会众多,有助于进一步激活品牌效应;其二,上海是人才高地,集聚各类专业人才;其三,上海是非常强大的融资平台。

“迁都”上海后,“宝龙”连续拿下数块优质地块,眼看在新根据地根基渐稳,许健康并没有放松在厦门“老家”的业务拓展。

除去商业利益的考量,他还有一个更为温情的理由——让与家人两地分居的员工回家。“将总部搬来上海,对于扎根厦门18年的宝龙集团来说,的确是个大行动。那时候,200多名员工从厦门几乎是包机来到上海,公司为每个人办理了一个月的如家快捷酒店住宿,之后大家各自寻找房子。这是艰苦的二次创业,要割舍许多东西,可没有人抱怨过,我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企业实实在在的凝聚力,但欣慰之余,也必须为员工的将来再作打算。毕竟与家人、朋友长期两地分居,绝非长久之计。因此我一直在积极物色厦门的新项目,最终选定了厦门湖边水库的一地块(未来将打造厦门宝龙国际中心),这里将成为福建地区汇集一线品牌的顶尖购物中心,同时也划分有写字楼的部分。项目启动后,从厦门迁来的员工,可以选择回去奋斗,也可以继续留在上海。”许健康说。

谈及宝龙下一步的战略方向,许健康表示:“宝龙未来仍然会立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发展,同时会在全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大中小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近年来,宝龙的多元化有很多动作,但都是作为主业的补充,宝龙商业地产的主业地位不会改变。”

而对于现在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他更希望自己的企业慢一点,不一定要快。“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人就要冷静下来想,不要超负荷地去付出,超负荷地去想得到,很多它得不到。你稳定一点,保守一点,认真一点,提高品质、做好质量,不是盖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让大家来评论这个、评论那个,没必要。”(编辑:姜禹)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