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17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撰文指出,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在融通内地香港金融市场方面贡献良多。中资金融机构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中有先天优势,上周在财库局座谈会中提出不少策略,如推动香港点心债市场发展、增加人民币的外汇和利率产品,以激活香港的人民币生态圈。据统计,中资银行资产占香港整体银行业资产的三分之一以上,风险管理稳妥,发挥了金融系统压舱石作用。
香港财库局于上周四举办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发展策略”座谈会,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从中得到不少对香港金融业发展—特别是在港中资金融机构于当中的独有地位—的感悟与期许。其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了分享:
第一,可靠的“连通者”,香港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发挥着连通国内外资本与市场的重要桥樑作用。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对内地市场有深厚的了解,在连通方面拥有相当优势。例如,他们向来为内地企业到国际市场融资挺身领航,协助企业了解监管及市场环境,提供高效的融资及定价服务。在去年在港上市集资当中,约四分之三有中资券商担任保荐人,可见其重要地位。随着越来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有意回流上市,中资券商的作用亦越见重要。当然,特区政府亦透过不同政策助力“中概股”回流。其中,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于今年一月优化和简化大中华发行人回流香港上市的制度,当中包括修订对有关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的市值要求和创新产业条件。截至今年五月,已有22家“中概股”发行人透过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回流香港,其总市值占所有于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超过七成。
香港亦是海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门户。为此,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为互联互通计划拓宽、扩容,“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及“跨境理财通”等各项目相继推出并优化,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互联互通更即将启动,进一步深化两地资本市场的互动和融合。为了让外界了解及参与香港及内地的未来发展和机遇,特区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渠道在国际间推广香港的良好形象,包括外访、参加国际会议等。许正宇相信在港中资金融机构亦能以其独有视野,透过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合力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可靠的“联动者”,香港一直透过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各种需要。例如,为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自特区政府去年推出“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至今,香港已两次发行保险相连证券,包括日前发行金额达1.5亿美元、为日本颱风造成的行业损失提供保障的巨灾债券。值得注意的是,两次保险相连证券都是由中资的再保险公司发行,可见中资走在金融服务创新的前沿。
另外,特区政府不遗余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香港需要提供更多元化及更到位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及服务。早前港交所推出A股指数期货合约,迎来了全球首隻离岸A股环境、社会及管治(ESG)ETF,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都扩大和深化香港金融产品清单。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就容许“港股通”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开展筹备工作,并与内地监管当局和相关机构协商。同时,财库局继续与内地监管当局及各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探讨优化“跨境理财通”措施。中资金融机构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占有先天优势,亦于座谈会中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发展策略意见,例如推动香港点心债市场发展,以及增加人民币的外汇和利率产品,以激活香港的人民币生态圈。特区政府会继续与业界合力推进有关发展。
第三,坚毅的“守护者”,国际政经大环境复杂多变,香港作为全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容易受外来衝击。因此,财库局必须全力维护香港的金融安全,以“底线思维”做好各种风险防御的准备和预案。特区政府已建立了全天候、跨市场、联动式的监测系统,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实时监察、实时预警;并不时对业界进行实地审查以及压力测试,确保每个环节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在港中资金融机构是香港金融系统的重要支柱。据市场人士统计,中资银行的资产占香港整体银行业超过三分之一,风险管理向来稳妥。另外,中资保险公司占去年全港有效长期业务保费收入约五分之一。财库局希望中资金融机构能继续平衡稳定与发展,发挥金融系统“压舱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