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业绩太危险! 不如炒除净 !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8-15 21:18:06
业绩期内,除了会吸引炒业绩的投资者外,也会同时引来一群“好息之徒”。买入股票等待收股息,希望在收息之余,还能赚差价。

本文来自“王雅媛港股圈”微信公众号,作者为冯积克。

港股业绩期刚刚拉开序幕,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中期业绩,这个时期难免几家欢喜几家愁,每天的财经新闻更是离不开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曝光后,投资者直接拿去天秤上与市场的预期衡量,结果将迅速反映在股价上。例如,今天中午安踏体育(2020.HK)公布中期报表,纯利同比猛涨28%,远高于预期的10%,下午股价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直涨6%。

1.png

以业绩为风向标的港股市场,每次业绩期都仿佛“寻宝游戏”,俗称“炒业绩”的好时机。

“炒业绩”看似简单,但当中除了涉及你对标的公司的了解,以及短线的操作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要清楚知道你对手的预期,绝非易事。

业绩期内,除了会吸引炒业绩的投资者外,也会同时引来一群“好息之徒”。买入股票等待收股息,希望在收息之余,还能赚差价。

这一群投资者采用的就是一种叫“炒除净”的投资方法,捕捉公司宣布派息时到派送期间的股价波幅。

一、什么是除净?为什么除净日股价会下跌?

“除净”定义:上市公司有任何派发权益的行动而令其股价出现调整。

“除净”行动包含:公司派息、派红股或派供股权等。

“除净”的称谓差异:香港称为“除净”,内地称“除权除息”。

“除净日”定义:投资者在该日买入股票后,已不能获得有关股息及供股权。

换一个说法,除净日就是界定哪些股东拥有权益,哪些股东没有的时限。

2.png

以前不少投资者都持有一个误解,以为只要在上市公司宣布派发股息当天,持有股权,便能享有被分配股息的权利。

而实际上,除净日才是一个决定你有没有这个资格的标准时间。

由于港股采用T+2的交收制度,即除净日是截止过户日期前的两个股票交易日。

如果你在除净日前买入股票,便能赶及在截止过户日前成为公司股东,但要注意,你要至少持有股票直到除净日,才有权利收息。

另外,即使过了截止过户日,公司也不会立刻派息,即使日期在公司业绩公告内有列明,可能是截止过户日后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后也说不定。

在除净日当天,公司股价会自动向下调整,从而反映扣除权益派发后的对应价值。以派股息来说,调整幅度相当于每股派发股息的金额。

3.png

例如:一家公司的股价原本为10元,现在公司宣布派发2元股息。公司股价会于除净日下调至8元,而股息会于派发日分派给已登记的股东。

所以,股价被往下调整,你也不亏,因为股价亏的部份就是你将来收到的股息现金。

从性质上来说,派股息和卖掉部分股票是没有任何区别。除净对股东的影响是中性的,股东不会蒙受任何损失。

除净理论上对股东是没有影响的,那么在基本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炒除净的投资者又是如何操作,从而赚取股价呢?

就一个重点: 捕捉投资者的心理。

二、除净日后 — 股价下调的错觉

以电能实业(006.HK)为例,公司于2016年业绩发表会上,宣布派发末期息2.02元,除净日为5月15日。

不知道读者平常有没有留意,看股价图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复权、前复权及后复权。当中的复权,就是对上述提到的除净进行原股价修复,使得除净前后的股票走势具有可比性,更方便投资者作出分析。

下图为不复权的股价图,这里能更清晰地表达“炒除净”的概念。

4.jpg

电能实业在除净日前,收盘价是71.15元,除净日的开盘价为68.85元,下跌2.3元,相当于末期息2.02元。

除净日股价下调,会令投资者产生股票变“便宜”了的错觉。公司没有不利的新闻,股价却下跌了几块钱,投资者买入的热情增强。

认为捡到宝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公司的股价便有机会回复到除净日前的水平。电能实业股价不用一个月就升回除净日前的收市价,当然股价同时受其他因素所影响。

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都应该知道,他们忽略了电能实业派出去的股息,股价变便宜了不是因为下跌,而是作出调整来反映除净日前公司的对应估值。

看事情的表面是人类最先、最自然的反应,这就是炒除净所涉及的道理。

这种心理,在越多投资者关注的公司上,效果会越强。对于长期在观察名单上的公司,投资者的心中都会存在着一个目标价,而这个数字不会因为除净而自动调整。

有时候,投资者就算知道股价因为派息而下调也不会介意,派出去的现金所占的比例在他们心目中可能是一个可忽视的数额,他们更看重的是实际的股价数字或是市盈率的倍数。

派息越多,股价向下调整越多,市盈率会便变得越吸引,真是一个非常吊诡之处。

对于股价除净一段时间后升回除净日前的收市价,内地市场有个特别的词去形容。

“填权”(内地称谓):填补除息除权所导致的股价缺口;

“贴权”:和“填权”相反,表示股价比除净日的收盘价有所下降。

除净后公司股价是否能够回补缺口,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和整体市场气氛亦是关键因素。

另一个例子:中国神华(1088.HK),公司除净日前收市价为19.76元,除净日的开盘价为16.5元,下跌3.26元,相当于已宣布的股息3.4港元(包含末期息0.46元人民币及特别息2.15元人民币)。

5.jpg

在中国神华本身的因素及市场利好的气氛下,纵使公司派出的股息占股价逾10%,公司股价还是轻易的在一个月内涨回除净前的价格。

不过,这种炒除净的方式是建基于投资者的感觉,填权需要多久才完成或是否真的会发生亦难以有所保证,因为这不是必然的事。

所以,投资者炒除净的时候也不可以忽略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及市场气氛。

三、除净日前 — 猜猜有多少人想收息

满载香车宝马的业绩期,总令许多人为之黯然销魂。有投资者会炒除净日后的填权行情,也有投资者去炒除净日前的股价,延续着业绩期的投资热潮。

此时,市场上多出现这几类投资者:

(1)贪图股息的投资者喜欢在除净日前买入股票,收取股息同时希望股价会填权;

(2)另一部分投资者预测会有上述的人在除净日前买入股票,他们会更早一天买入股票。

(3)还有一部分投资者预测市场会出现上述的两类人,所以他们会再早两天买入股票。

在不断的推前下,股价可能在除净前一个月已经开始上涨。

究竟会有多少人为了收息或炒除净,而在除净日前买进公司的股票呢?其实,赌的就是有多少人会进入这个群雄逐鹿的赌场。

以港铁公司(066.HK)为例子,股价在除净日前,明显受到资金所追捧,其后在除净日反转向下,而短线炒作的资金在赚了波幅及股息后,便开始陆续离场。

从下图看出,股价受沽压影响,在除净日及之后连跌数日。虽然股价曾有短期的反弹,但之前被炒高的升幅还未能完全消化,填权行动过了两个多月还未完成。

6.jpg

再以电能实业为例,其今年2月宣布派发的特别息5元,公司股价在除净日前被炒上高位,随后接连下跌,之后两个多月才开始起死回生。

7.jpg

派发特别息的公司,股价容易在除净日前被炒上高位,但相对的,股价被炒上后,填权行情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除息的“炒除净”,方法可分为除净日前、后两种,大家可根据公司宣布派息后及除净日前的股价走势,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如果公司派发特别息,加上股价在除净日前一到两个星期已经开始上涨,可能就是一种要炒上去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要抱有任何股价会在短时间内填权的希望。

相反地,股价在除净日前没有任何大异动,可以想象之后的沽压就不会太大,填权行情可能就会越容易发生。

四、派息之外的“炒除净” — 派红股、供股

业绩期公司除了派息外,也有机会宣布派红股,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免费派送予股东,普遍市场都将派红股定义为股息的一部分。

新发行的红股会摊薄每股盈利、每股派息等,同时也会摊薄股价。

8.jpg

派红股和派息同样不会增加股东整体的利益,差别只在于公司需不需要动用所持的现金。

我的看法是:

公司决定派息,是直接在现金层面上回馈给你;

派红股,公司是希望增加股份数量,带来更大流动性,从而间接的在股价上回馈给你。

相比下,我个人比较喜欢直截了当的现金回馈,比较实在。

在除净当天,由于公司市值不变但股份数目增加,股价会向下调整。情况有如派息一样,股价下跌吸引一群投资者进场,达到填权的效果。

加上派发的红股由于手续需时,动辄长达数周才会派发到股东手上。

所以,红股还未在市场上流通,形成一个股票流通市值降低的情况,令到较少的资金流入已经可以导致股价上升,填权行情可能会更快。不过,这个理论只适用于市值不是巨无霸的公司。

博华太平洋(1076.HK)于2015年5月宣布派发红股,1股派15股,即除净日当天股票流通市值将变为原本的6.25%!

假设一手价值原为1,000元,除净日大幅下降变为一手62.5元。

结果可想而知,流通市值大幅减少,即使是同量的资金但却能达到几何级的推动效果。

除净日的开盘价0.6元已经远高于除净日参考价为0.22元(前收市价3.52元 / 16股 = 0.22元),收盘大涨逾60%,随后的交易日亦大涨约40%。

9.jpg

(前复权股价图)

虽然供股不关业绩期的事,但供股同样要除净。供股和派红股一样,牵涉新股的发行,除净日股价向下调,市场股票流通市值变少。

视乎供股比例、供股价折让幅度及流通量,股价向下调整幅度越大,炒作空间就越大。

相比派息,炒红股及供股的重点不在于投资者的想法,而是在于股票流通市值缩少、资金炒作变得容易,所以风险也会较高。

总括而言,炒除净可分为两种,就是“炒除息”和“炒除权”。

10.png

能派息的公司本身持有足够的资金,不派现金派红股的公司亦至少拥有充足的资本,但供股的公司则是缺乏资金,风险高低一目了然。

不论是那一种炒除净都会有失败的可能性,对于跃跃欲试的读者,挑标的是时候也要下一点功夫以平衡当中的风险。

五、结语

虽然每年两次的业绩期能给我带来短线的炒作空间,不过我更重视是利润空间更大的中长线投资机会。

在业绩期,我们可以比较公司的营运表现是否合乎本身的预期。低于预期的,我们可以会重新审视当初投资的原因,判断基本面是否发生了转变。

业绩好于预期的,可以去了解是不是某些重大的利好因素被大家忽略了,如果是,说不定能从中发挖其他的投资的机会。

业绩期于我而言,其实是一个对投资策略进行反思的中途站,也是一个能够发掘新目标的指示牌。

投资者不要只将重点放在“炒业绩”及“炒除净”等短线机会,而轻视了公司的业绩表现,错过中长线更多的利润。

无论如何,基本面分析仍是一个最扎实的投资方法。(编辑:何钰程)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