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真的压抑太久了,一句话便足以引爆新热点。
截止今日收盘,卫星导航暴涨6.03%,板块内部掀起涨停潮,灿勤科技(688182.SH)、神余股份(300563.SZ)收获20cm大长腿,中国卫星(600118.SH)、三维通信(002115.SZ)、烽火电子(000561.SZ)等涨停。
从博弈角度看,卫星导航概念在今日迎来全面爆发,在其带动下,5G、通信设备、芯片、消费电子等方向也在盘中走强,可以看到短线情绪较之前已明显回暖。但需注意的是,卫星导航的涨停潮仍未能吸引足够的增量资金进场抄底。因此市场的关键仍在于量能是否能够有效放大,一旦仍无法及时跟进后续指数反弹的力道以及延续性仍存有疑虑。
消息面上,华为 Mate 50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将于 9 月 6 日举行,今日早间,华为官方发布了一则余承东有关Mate50系列的快问快答视频。在被问及Mate50系列有啥惊喜时,余承东说:我们在通讯技术上可能再有一个突破——向上捅破天的技术。
据媒体报道,天风国际知名TMT行业分析师郭明錤曾爆料,华为所谓“向上捅破天的技术”,是指Mate 50系列将支持卫星通信,提供紧急短信服务。
无独有偶,苹果近日也将于9月8日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此前郭明錤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苹果已经完成了iPhone14/Pro系列卫星通信硬件测试,iPhone14的卫星通信主要提供紧急短信和语音服务。但最终其是否会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取决于苹果和运营商是否能解决商业模式。
郭明錤认为,随着华为和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的“努力动作”,证明卫星通信最终可能会成为包括iPhone在内的智能手机必备功能。
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是指多次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小型卫星,组成卫星星座,以这些卫星作为“空中基站”,从而达到与地面移动通信类似的效果,实现太空互联网,本质就是传统航天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拓展融合。
通过大量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通讯网络,卫星通信可以实现全球通信无缝覆盖,弥补现有地面互联网网络的覆盖盲点,在灾难应急通信、军事国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卫星通信也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随着我国卫星制造及发射技术日渐成熟,大规模发射卫星的时机基本已经具备。
此外,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极其稀缺,发展中国“星链”必要且紧急,因此发展卫星通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卫星通常可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对地观测卫星),还包括一些教育科研卫星,但数量占比较少。以卫星通信为代表的星座组网带来卫星需求急剧增加,成为当前商业航天市场的主力军。
2018年,SpaceX将旗下第一颗试验卫星发射入轨,目前已将超过2800颗卫星送入轨道,每个月可以发射1~2次,每次49颗卫星左右。在相较于在复杂地形上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布线的地面光缆,卫星互联网不受传统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覆盖传统意义上信号禁区。
我国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多个星座计划也相继启动,发展后势强劲。
2018年12月,航天科工集团“虹云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星成功发射,并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此外,银河航天提出“银河 Galaxy”,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到2025年前发射约1000颗卫星。首颗试验星已于2020年1月发射成功,通信能力达10Gbps,成为我国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卫星。
目前,中国卫星互联网处在爆发前期,市场前景广阔。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5年我国卫星通信设备行业产值将有望超过500亿元,相关设备制造市场空间巨大。
从产业链看,卫星通信可以划分为上游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发射服务,中游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制造,下游行业应用。浙商证券表示,中国“星链”建设初期,卫星制造/地面设备产业最先受益,卫星制造将迎来千亿市场。相控阵T/R芯片占卫星成本约10-20%,是卫星中价值量最高的核心部件,市场前景广阔。
华泰证券认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由军用需求逐渐拓展到民用市场,紧密结合行业应用,其中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星座组网带来卫星需求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正加速落地,各类卫星需求持续旺盛,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将率先受益。而当前国内卫星年产能缺口75%,行业需求倒逼制造提速,缩短卫星研制周期已成为行业刚需。
具体配置上,浙商证券建议关注复旦微电、国博电子、霍莱沃、中国卫星、臻雷科技、欧比特、海格通信、中国卫通、万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