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大鳄抢筹阿里(BABA.US)! 遭软银清仓式减持后,阿里将“越飞越高”?

作者: 智通财经 卢梭 2023-05-17 12:30:35
在这些金融大鳄和顶级机构增持的中概股中,基本上都能看到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身影。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信息披露,大部分华尔街银行以及对冲基金已经公布了第一季度美股持仓(13F)情况。其中,中概股颇受华尔街青睐,电影《大空头》男主角原型、传奇对冲基金经理Michael Burry旗下基金大举买入京东(JD.US)与阿里巴巴(BABA.US),后者持仓较上季度持仓数量增加100%。金融大鳄索罗斯旗下基金Soros Fund Management罕见建仓中概股,华尔街金融大鳄史蒂夫·科恩(Steven Cohen)旗下的对冲基金Point 72 Hong Kong大幅加仓多只中概股。

除了以上华尔街大鳄,老虎环球基金、淡马锡,以及景林、高瓴旗下HHLR等知名国内外机构也纷纷加仓中概股。投资者不难发现,在这些金融大鳄和顶级机构增持的中概股中,基本上都能看到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09988)的身影。

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电商龙头阿里巴巴仍然位列Point 72 Hong Kong(简称“Point72HK”)第一重仓股,持仓约96万股,持仓市值约为9794万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23.87%,较上季度的持仓数量增长35%。

point72.png

电影《大空头》男主角原型Michael Burry在第一季度大举加仓阿里巴巴,目前阿里位列Michael Burry旗下基金的第二大重仓股,持仓10万股,持仓市值1021.80万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9.56%,较上季度持仓数量增加100%。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国际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第一季度13F报告显示,其前十大持仓多数无任何操作变动,但仍然坚持加仓阿里巴巴,目前阿里位列淡马锡第四大重仓股,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增加超35万股,增持比例为3%,占投资组合比例则达到5.80%。

淡马锡.png

HHLR在一季度共对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PDD.US)在内的9只中概股进行了增持与新进买入等操作。整体看,在HHLR截至一季度末的全部美股持仓中,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占比接近70%。值得关注的是,HHLR一季度持仓市值规模比上季度提升了近20%。

原“公募一哥”、现千合资本创始人王亚伟的美股持仓曝光。王亚伟创立的投资公司TOP ACE ASSET MANAGEMENT(以下简称Top Ace)对于中概股更为青睐。其中,阿里巴巴成为Top Ace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市值达580.7万美元,持仓占比达30.36%。

王亚伟.png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些华尔街金融大鳄以及投资机构选择增持阿里巴巴的重要逻辑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是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而作为中国电商巨头的阿里可谓是中国经济的最重要代表;其二,也是机构看好阿里股价走势的重要逻辑,就是“1+6+N”组织变革开启后,估值将迎来市值提升,叠加在全球布局AI的浪潮之下,阿里基本面将迎来重要优化,手握顶级云计算平台与AI大模型,加上极为广阔的国内市场,阿里未来颇具想象空间。

“1+6+N”组织变革开启! AI浪潮下阿里正迈向新时代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高盛发研报称,重组是对其市盈率进行估值修复的积极步骤。在高盛看来,此举具有四大积极因素,其一是鉴于六个业务集团均独立运营,非中国商业业务的利润周转可能更快。其二是总部层面的成本更低,后端更精简。其三是阿里巴巴业务的不同 “部分”的价值升值,特别是未来独立的中国商业业务和阿里云业务。其四是如果ESOP(员工持股计划)在每个子公司的自有资本中应用,阿里巴巴控股公司层面的员工股份稀释或更低。

中金发布报告称,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虽然并不足以解决阿里在核心电商领域面临的所有问题,但也有望减轻核心电商业务的负担,使其可以更加专注在自身业务上。各业务集团独立后,或将开启单独上市进程,有望重塑阿里估值体系。阿里各项业务板块分开看均为行业领先龙头,但市场在给予集团估值时仅考虑中国商业和云计算业务。若假设未来各项业务板块能够释放估值,乐观情景下测算得到2024财年对应估值4182亿美元。

富瑞表示,此次重组令不同业务部门能够快速回应市场的变化,增强决策度。而每个单位负责其业绩,进一步激励潜在的IPO。该行指,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重组变化,“1+6+N”结构令管理变得更灵活和精简,并获得中层和后端基础设施支持。新结构释放估值并提升表现,并相信市场将进一步寻找机会及每个业务部门的潜力。

此外,在全球企业都开始布局生成式AI的浪潮之下,手握顶级云计算平台与AI大模型的阿里有望成为国内AI产业中最重要的一环。阿里巴巴2023年阿里云峰会上提出要构建普惠的算力基础设施让未来算力成本降至目前的10%或1%;同时也要让AI普及到全国各行各业,并且提出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全面改造。

阿里巴巴已将人工智能开发作为优先事项,在OpenAI的ChatGPT重磅推出后,一系列投资和人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知名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 预测,到2028年,企业端人工智能市场的总规模将以每年高达52%的速度快速增长。

企业人工智能.png

中金表示,阿里云构建了全线AI服务,持续释放技术红利,并拥有全线AI布局,包括模型即服务(M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三层架构。该机构表示,目前“通义千问”已经和多间不同行业的企业展开合作探索;结合阿里云在面向企业客户端深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经验,该行认为未来有望激发B端市场的商业化价值。

国信证券表示,看好阿里大模型在电商、营销、办公、云业务、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该行认为,1)阿里大模型技术与应用积累深厚:达摩院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多年,在自然语言及多模态信息的积累与应用上有丰富经验,厚积薄发,确保此次公司能够快速推出大模型产品。2)飞天云智计算平台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阿里云服务单位算力成本下降、稳定性等性能提升、空间扩容更灵活,推出弹性计算U实例并开放免费试用,有望开拓云服务与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构筑坚实的AI生态底座。3)有望赋能当前产品生态、打开大模型全新应用场景:公司凭借自身多样化的产品场景,有望通过用户数据反馈快速迭代提升、实现大模型应用落地。

软银阿里“分手”后,阿里股价可能“越飞越高”

4月有媒体报道称,日本投资界巨头软银集团已经出售其持有的大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媒体报道称,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低迷,尤其是科技股遭到重创,软银已开始出售其在阿里巴巴的几乎所有剩余股权,以限制其在该公司的风险敞口并筹集现金以优化软银不断恶化的资产负债表。

在软银于上周四公布业绩后,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Yoshimitsu Goto)更是直接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经实际上出售或融出了其在这家中国电商公司曾经持有的巨额股份的所有剩余股份。

软银称,在23年里,它对阿里巴巴74亿日元的投资已经变成了9.7万亿日元;若按当前的汇率计算,5400万美元的投资变成了大约72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这项投资可能是有史以来获利最丰的早期风险押注之一。

软银清仓式减持的消息公布后,阿里巴巴股价在众多负面情绪主导下直接步入下行通道。此外,“1+6+N”变革计划公布后,阿里股价大涨,一些获利盘也趁机选择退出,加之近期美国银行业危机以及美国债务上限僵局等因素的扰动下,阿里股价见顶后迅速步入下行通道,

然而,不少投资机构一季度增持阿里巴巴的消息传出之后,叠加围绕AI的投资狂潮仍在延续,近日在一些看涨买盘的刺激下阿里巴巴股价呈现出反弹趋势。“1+6+N”组织变革,加上手握顶级云计算平台与AI大模型,在全球布局AI的浪潮之下,阿里的估值或将迎来上行质变。截至发稿,阿里巴巴股价在港股市场涨1.40%至86.950港元,自5月以来反弹超5%,4月跌幅则达到18%。

据悉,阿里巴巴将于5月18日美股盘前公布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度(2023财年)业绩,综合机构预测,截至今年3月底止2023财年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或达1312.8-1391.17亿元;中位数为1357.61亿元,同比跌0.5%。

高盛维持阿里巴巴目标价133港元,以及维持“买入”评级。高盛指出,市场低估了天猫增长的转变,预计其他业务的亏损将更快缩小,以捍卫其零售领导地位。同时,集团的重组将允许在其他业务转向财务独立时,向阿里巴巴集团股东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该机构继续将阿里巴巴视为广告复苏、金融科技和云计算结构性增长的最佳价值股票之一,随着其收入增长恢复,估值倍数重估的空间很大。

以下为智通财经APP统计的各机构对阿里巴巴港股的评级和目标价,其中富瑞给出的港股目标价高达214港元,多数机构给出的目标价均远高于当前的目标价。

大行.jpg

美股市场方面,基于17位华尔街明星分析师在过去3个月为阿里巴巴给予的12个月期价格目标,阿里平均目标价格为149.0美元,最高预测价格则为220.0美元,最低预测为120.0美元。17位华尔街分析师给出的评级皆为“买入”。阿里的平均目标价比周二美股收盘价格88.76美元高出67.87%。

美股 阿里.png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