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踪 | 氢能产业链持续火热 央国企纷纷入局 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破万亿(附概念股)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未来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大规模推广,预计2025年氢能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3日,中国(西部)氢能大会氢能产业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陕西省榆林市正式启动。本次展会通过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企业交流和技术成果展示,实现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未来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大规模推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预计2025年氢能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8月28日,浙江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建设厅联合发布《浙江省加氢站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市域、城区100公里辐射半径的加氢网络,建设加氢站50座以上、日加氢能力35.5吨以上。

8月8日,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标准化是一个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此之前,国家层面已出台了部分国家标准,但并未涵盖全产业链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指南》的发布,将为氢能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据悉,中国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氢气年产量超3500万吨,已规划建设超3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72个在建、建成的项目总产能超20万吨/年,在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同时,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推进,目前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350座,加氢站数量世界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央企进入到氢能领域的企业已有46家,地方国企有38家。央企中除了能源电力企业,核工业、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车、电气设备、钢铁、轨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氢能领域耕耘和开拓,尤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三个大集团内部有大量氢能企业,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场景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创新工作。

其中,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计划2025年建成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中国石化布局氢能的路径包括在制氢端推进绿电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布局氢气储运技术、管线;发展加氢站网络;以设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参股企业等方式布局全产业链等。

另外,中国石油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计划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计划2050年占据国内30%的供氢市场。

光大证券表示,海外蒂森克虏伯、康明斯、NEL、普拉格等公司电解槽订单开始快速增长,表明海外需求较好;同时国内23H1燃料电池车销量增速也较好,叠加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立,氢能产业有望提速,持续关注后续行业共振点。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政策扶持氢能产业放量,应用端渗透率不断提升。上游电解制氢项目不断开展,需求放量推动电解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推动氢能应用格局扩展,建议关注布局电解槽的相关企业;中游地方政策持续加码,加氢站建设加速,为FCV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建议关注加氢站建设及相关设备企业;下游FCV不断放量带动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进程,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需求不断增加,建议关注FCV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

相关概念股:

中集安瑞科(03899):近日,中集安瑞科旗下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中标河北省唐山市首座商业化加氢站,预计年底建成投运。该加氢站建成后日加氢量为4000公斤,能够为近133辆49吨氢燃料重型卡车提供加注服务。

中国旭阳集团(01907):旭阳集团2023年上半年供氢量486万方,同比增长218%。旭阳氢能已在定州、邢台、保定建成运营3座加氢站,占河北加氢站总数的25%,并正在进一步拓展可辐射整个京津冀区域的旭阳氢能母站建设。

京城机电股份(00187):该公司业务板块包括气体储运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其中,气体储运又包括了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即储氢气瓶。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