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瑞信事件后仍没必要对金融监管规则进行全面改革

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表示,没有必要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制定的国际规则进行全面改革,以防止瑞信在陷入困境后被救助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智通财经APP获悉,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表示,没有必要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制定的国际规则进行全面改革,以防止瑞信在陷入困境后被救助这类事件再次发生。金融稳定理事会周二发布了一份关于“吸取教训”的报告。报告指出:“此次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最近的事件证明了国际解决框架的合理性,因为它为瑞士当局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替代方案,而不是他们认为更可取的解决方案。”报告称,可能只需改进规则的实施方式,而不需要改变其实质内容。

据悉,金融稳定理事会负责研究和提出全球具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制定危机处置政策。该理事会成员由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央行行长、监管机构官员组成。

当地时间3月19日,瑞银宣布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3亿美元)收购瑞信。这项由瑞士当局促成的历史性交易旨在遏制已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蔓延的信心危机。瑞士政府为瑞银接管瑞信资产的潜在损失提供90亿瑞士法郎担保,央行给予瑞信和瑞银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援助,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称面值约160亿瑞士法郎的瑞信债券完全减记,私人投资者帮助负担成本。收购已获监管机构批准,无需银行股东批准。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地区性银行出现问题、以及欧洲大型金融机构被收购引发了投资者对当前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担心。2008年雷曼倒闭引发金融危机后,全球性监管机构和主要国家都制定了严密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借助严格的资本和业务监管约束大型金融机构,即使发生局部性的破产,大型金融机构也可以成为压舱石,遏制全球性金融风险蔓延。但从此次危机的传导链条来看,从中小银行倒闭到大型金融机构被并购,事前都没有引起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而是在危机出现后才仓促出手。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

报告特别研究了瑞士当局为何选择支持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瑞银的收购,而不是根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设计的处置机制对瑞信进行清盘。报告总结称,在不引起市场恐慌的情况下关闭濒临倒闭的银行的“决议”规则可能适用于瑞信,尽管此类清盘可能仍需要公共资金。

在纳税人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银行纾困后,监管机构出台了解决这类陷入困境的银行所面临问题的规定,比如减记银行债务以补充资本、或者将存款转移到另一家银行。这些规定旨在结束银行“太大而不能倒”、或者在危机中挟持当局以防止市场受到惊吓的局面。

该报告没有批评瑞士当局,尽管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曾表示,瑞士当局没有遵循“剧本”,导致市场对大型银行清算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金融稳定理事会表示,瑞士当局的行动维护了金融稳定,这一案例突显出,要有效使用处置规则,就需要有足够的公共部门的支持,比如央行生命线、存款保险基金或财政贷款。

该理事会还表示,由于支付、移动银行和社交媒体的全天候可用性,当局可能还需要为银行挤兑速度加快做好更好的准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