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从投资的必要性来看,短期水利投资可以稳增长,长期水利投资配合水权改革,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近年洪涝灾害频繁,提升北方以防洪工程为代表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成为当务之急。从投资的充分性来看,水利投资项目足够多,资金有保障,收益在逐渐好转,预计2023年水利投资仍可保持高增速。投资建议方面,短期侧重安全稳增长带来的建筑建材投资机会,长期关注智慧水利。
事件: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发国债10000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该决定引起了市场对水利投资的关注。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近年我国水利投资强劲,中央水网建设规划将为水利投资持续带来增量。
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2020年国务院规划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带动近年水利投资强劲增长。根据水利部数据,2022年水利投资首次突破一万亿,较上年增长44%。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有望为水利投资带来长期增量。
从发展的必要性来看,水利投资短期可以稳增长,长期配合水权改革推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意味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短期聚焦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趋势,但逆周期政策仍有继续发力的必要性,其中水利投资效果最强,2023年四季度新增国债发行和赤字亦彰显水利投资的短期必要性。长期展望质的稳步提升,水权市场建设已提上日程,区域水权交易和灌溉用水户交易的前提是供水、调水基础设施投资和可供计量的智慧水利类基础设施投资对其有所支撑。
从安全的必要性看,极端气候下近年水灾频繁,官方表态推动水利投资。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呈现“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时空格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已极大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西部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待解决。但近年来洪涝灾害多发频发,尤其是今年更多洪涝灾害发生在水利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完善的北方地区,防洪减灾成为了水利投资的主要矛盾。2023年7-8月海河、松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合计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90.2亿元,短期居民生存和经济发展同时受到挑战。与过去灾情特征不同,近年来我国洪涝受灾情况逐渐呈现“北多南少、北重南轻”的趋势,北方地区水利防洪工程的巩固完善需要得到更高重视。
从充分性来看,水利投资项目足够多,资金有保障,收益在好转。
从项目数量看,中央水利项目规模大且时间长,为水利投资量提供长期基本盘,地方项目从东北和华北各省表述来看储备充足,且目前正处于11月到次年4月的开工旺季。从资金来源看,政府资金通常占水利投资近七成,其中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中央及地方预算内财政资金,前两者是2022年水利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23年最大的边际变化来自于四季度新增发行的10000亿国债,其中5000亿用于今年,或推动2023年水利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从投资回报来看,政策或将落实水权水价提高水网经营属性,同时鼓励水利REITs发行、畅通投资退出渠道。
建议短期侧重安全稳增长,尤其是北方地区防洪减灾带来的投资机会。
洪涝防护、水资源配置、生态修复、智慧水利为“十四五”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短期以安全为领,稳增长为底,建议关注北方地区防洪与国家重大工程会带来的投资机会。今年京津冀与东北地区水灾后,高层在各类会议和调研中均强调防洪减灾,且2023年新增的一万亿国债用途主要聚焦在今年受灾区域即北方地区的重建、防洪、排水和农田建设等工程。
长期建议侧重智慧水利,尤其是安全治理带来的数字化转型投资机会。
智慧水利建设是推进国家水网智能化改造重要抓手,未来注重信息技术嵌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从安全监测、长期治理和农业灌溉三个角度理解。
安全监测方面,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是救灾减灾防灾中减灾的关键一步。
长期治理方面,水利设施是智慧城市应用和时空大数据采集的关键主题。
节水灌溉方面,水利设施节水场景设计是用水权改革下的重要发展方向。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汛期时长超预期;水利投资进度不及预期;水利投资配套资金落位不及预期;国债资金落位项目时间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