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美联储明年大幅降息?投资者只能收获失望

作者: 智通财经 玉景 2023-11-16 15:00:00
有迹象表明,消费者和批发通胀率都已从2022年中期的峰值大幅回落,这让交易员们陷入了疯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美联储观察指标显示,到2024年底,美联储将降息整整一个百分点。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市场似乎已将本周积极的经济数据视为美联储明年开始大举降息的明确信号。

有迹象表明,消费者和批发通胀率都已从2022年中期的峰值大幅回落,这让交易员们陷入了疯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指标显示,到2024年底,美联储将降息整整一个百分点。

这可能至少有点乐观,特别是考虑到央行官员在压低物价的行动中采取的谨慎态度。

Wrightson ICAP首席经济学家Lou Crandall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取得进展,但我们还没有达到他们会说,在高于目标水平太多的水平上持平的风险已经消失的地步。”

本周有两份重要的劳工部报告,一份显示10月份总体消费者价格没有变化,而另一份显示上个月批发价格实际上下降了0.5%。

虽然12个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跌至1.3%,但消费者价格指数仍为3.2%。核心CPI的12个月涨幅仍为4%。此外,亚特兰大联储衡量“粘性”价格的指标显示,通货膨胀率仍在以4.9%的年增长率攀升。粘性价格的变化不像汽油、食品杂货和汽车价格等商品那样频繁。

Crandall表示,“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本周我们得到的数据与你希望看到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重返2%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的“目的地”是通胀不一定达到2%的年度目标,但显示出“令人信服”的进展,表明它正在实现这一目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份的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决定维持政策利率不变,等待进一步的数据。我们希望看到令人信服的证据,真的,我们已经达到了适当的水平。”

虽然美联储官员没有说明需要连续多少个月的通胀数据放缓才能得出这一结论,但自4月份以来,12个月核心CPI每月都在下降。美联储更倾向于用核心通胀指标来更好地衡量长期通胀趋势。

在这一点上,交易员似乎比美联储官员更确定。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对联邦基金期货市场定价的衡量,周三的期货定价显示,本轮周期没有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5月份将首次降息25个百分点,7月份将再次降息,2024年底前可能还会再降息两次。

如果正确的话,这将使基准利率降至4.25%-4.5%的目标区间,并将是美联储官员9月份制定的加息步伐的两倍。

届时,市场将更加热切地关注官员们在12月12日至13日的下次政策会议上的反应。除了利率会议,官员们还将对利率预期的“点阵图”进行季度更新,以及对GDP、失业率和通胀的预测。

但美联储行动的定价可能不稳定,在那次会议之前还有两份通胀报告。华尔街可能会对美联储对近期政策走向的看法感到失望。

前波士顿联储主席Eric Rosengren周三表示:“他们不会想要发出信号,现在是开始谈论降息的时候了,即使联邦基金期货已经包含了降息的内容。”

美国经济正在“软着陆”?

本周市场的热情建立在两个基本支撑之上:相信美联储可能很快开始降息,以及美联储可能实现其吹嘘的经济“软着陆”的想法。

然而,考虑到历史上这种激进的货币政策宽松只会伴随着经济下滑,这两点很难统一起来。美联储官员似乎也不愿过于鸽派,芝加哥联储主席Austan Goolsbee周二表示,他认为在达到通胀目标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尽管他为避免经济衰退开辟了一条可能的“黄金之路”。

Rosengren表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经济放缓,而非衰退,"“但我得说,下行风险肯定存在。”

股市反弹加上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也给寻求收紧金融环境的美联储带来了另一个挑战。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师Quincy Krosby表示:“随着市场预计美联储将结束加息,金融状况已大幅缓解,这或许不是美联储宣称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利率的完美支撑。”

事实上,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的利率一直是美联储近期沟通的基石,即便是那些表示反对进一步加息的成员也是如此。

这是美联储一种更广泛的感觉的一部分,即它不想重复过去的错误,在经济出现任何不稳定迹象时就放弃对抗通胀,就像它最近所做的那样。例如,消费者支出在10月份出现了自3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

对美联储官员来说,这是一个难以计算的问题,官员们不愿表达对最后一英里指日可待的过度自信。

Crandall表示:“美联储一直需要应对的部分问题是这种控制幻觉。”“他们可以影响事情,但不能控制事情。在现代全球经济的复杂动态中,有太多的外部因素。因此,我对(美联储能够实现其通胀目标)持适度乐观态度。这和自信有点不同。”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