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鹰派委员痛击降息预期:坚持higher for longer 直至通胀达2%目标

作者: 智通财经 卢梭 2023-11-16 20:46:15
英国央行政策制定者表示,市场没有吸收英国央行关于利率的信息;物价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通胀风险就越大。

智通财经APP获悉,英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之一梅根·格林(Megan Greene)表示,借贷成本将需要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即higher for longer),以控制通胀,市场尚未消化自新冠疫情以来自然利率和失业率上升的相关信息。格林于8月份加入了英国央行由9名成员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她表示,最近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率降至4.6%,工资增长放缓是“好消息”。但她仍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服务业指数显示通胀将持续的迹象感到担忧。她补充表示,工资增长仍然“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格林周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长期中性利率可能会高一点,自然失业率可能会高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但这只是表明,一旦尘埃落定,世界将与新冠疫情之前有所不同。这表明我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限制性政策。”

新晋“鹰派委员”痛击市场降息预期

然而,金融市场对英国央行最早将于明年年中降息的普遍预期日益高涨,而英国央行官员的上述言论是对这种宽松预期的最新反击。尽管格林表示,她正在关注显示经济正在走弱的数据,但她主要担心的是,通胀将远高于2%的目标,并但是市场开始“解除”对未来价格增长的预期。

英国央行在11月会议上连续两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年来的最高点5.25%,政策制定者们评估了英国近期经济放缓的最新迹象,同时坚持继续应对持续的高通胀。英国央行还在政策声明中强调,货币政策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限制性,以引导通胀回到2%的目标。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以6比3投票赞成维持利率不变,其中三名成员主张加息25个基点。

1700138468(1).png

“我们的基本预测是,在今年年底之前,总体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都将保持在当前水平附近。下一个显著的下降可能是在2024年春季,届时我们将看到下降到3%左右,因为2023年核心价格的大幅上涨属于基数效应过于明显。直到2025年才可能回到2%的目标。”Bloomberg Economics经济学家Dan Hanson以及Ana Andrade表示。

格林在她参加的英国央行三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上都投票支持加息,尽管通胀大幅下降,但她仍是英国央行的“新晋”鹰派代表之一。虽然她小心翼翼地避免对12月份的下一个政策决定进行预先判断,但她表示,将通胀降至2%这一锚定目标水平的任务将比将通胀从去年的逾10%降至目前的不到5%要困难一半。

她强调,当前较低的生产率使得2%这个目标更难实现。此外,她还指出,世界各地在国防和绿色投资方面的支出增加,证明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她还表示,“中性利率”预期可能会提高——也就是长期将通胀率保持在2%目标水平所需的利率水平。她表示,这些因素表明,利率可能需要维持在高于过去十年大部分的时间普遍水平之上。她还表示,投资者还没有消化这种转变预期。“市场对所有主要央行在过去一年或一年半的加息周期中发出的信息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

将通胀率压低至2%以下更加困难

格林在三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上投票,每次都选择加息25个基点。在第一次会议上,她占多数,但在后两次会议上,她发现自己属于持不同意见的鹰派,而大多数人选择暂停英国央行的紧缩周期。

格林拥有英美双重国籍,曾在克罗尔研究所(Kroll Institute)担任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她在第一次投票前暗示,她将支持进一步加息。格林在6月国会任命听证会上表示,英国央行需要持续对抗物价压力持续的风险。

她表示,将通货膨胀率从10%降至5%以下要比下一步将其压制到2%的目标更容易。她说,这需要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放松,但不一定是失业率的急剧上升。

格林表示:“我们需要看到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放松,才能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工资增长放缓。”“有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正在走弱,但失业率没有显著上升。实际上,考虑到我们所处的周期,这一比例非常低。”

格林曾警告称,随着市场对绿色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投资提振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利率可能会稳定在比新冠疫情前更高的水平。

这使她与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 Bailey)的想法产生了分歧,后者一再表示,他认为没有理由认为所谓的R*(中性利率)不应该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格林和她的同事们的观点不只是R*不同。她对利率和不平等的看法也与货币政策委员会最温和的成员之一斯瓦蒂•丁格拉(Swati Dhingra)形成鲜明对比。丁格拉担心,高利率对低收入和年轻工人的打击最大,而格林——她目前正在写一本关于“发达经济体中不平等的新动力”的书——则致力于继续推动加息。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