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投资者很难想象,香港市场会有一家上市公司,能覆盖智慧能源全链场景且将业务做成闭环。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人们对“低碳”概念都不甚熟悉。而现代人的低碳生活,则从衣食住行开始。首先是低碳居住:我们每天所处的空间是否是绿色建筑?它的电梯和新风系统每年能节省多少度电?其次是绿色交通,我们的座驾能否零碳排放?再者是我们所使用的家庭能源,是否绿色清洁?上述这些问题,在“双碳”时代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任何一家基业长青的大企业,都是乘着时代的东风发展壮大。低碳时代的需求,呼唤着先行者的出现。
11月17日,晋景新能集团在香港湾仔以“晋景新能”的全新品牌召开了“从香港出发,赋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品牌发布会。一个星期之前,为了匹配公司持续发展的业务及未来愿景,这家上市公司的中文简称刚更改为“晋景新能”,这也表明了公司加速转型的坚定决心。
集团主席郭晋升表示,集团具备建筑、电力及环保全牌照,拥有强大专业的管理与技术团队,以及建筑业及再生资源业内的庞大网络;未来将在这些优势基础上,注入智慧绿色发展新引擎:一方面,将绿色创新技术与智慧节能解决方案广泛用于基建工程和绿色发展项目中;另一方面,将积极布局全香港及海内外绿色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健全ESG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智慧的解决方案,为股东们提供稳健和持久的回报。
智通财经了解到,晋景新能集团已经搭建起了智慧建筑、绿色运输、动力电池处置与循环再利用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框架。换句话说,在“双碳”跨时代的产业机遇下,晋景新能集团抢先完成了具有先发优势的多个业务布局,打造了多条新增长曲线。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晋景新能有望成为向新能源产业转型潮流中的耀眼“黑马”。
这样的一家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于香港呢?发端,或许根植于其历史积淀中的绿色基因。
厚积薄发,智慧建筑升级之旅
以传统建筑业务起家的晋景新能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建筑总承建商,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广泛的客户资源以及渠道优势,晋景新能在香港承建了包括星岛日报总部、铜锣湾Cubus、时捷集团大厦(夏普香港总部)、长沙湾D2 Place二期以及东九龙东傲等在内的多个经典建筑项目。
2018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后,晋景新能开始了现代化企业治理,公司跟随行业趋势,在建筑中逐渐融入智慧与环保元素,在楼宇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绿色设计和节能材料,并融入了绿色创新技术,这使晋景新能成为了香港本地绿色能源基建领域的先锋。
时间来到2020年9月,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新能源大时代的全面开启,对各行各业的碳排放有了全新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跨时代的历史性机遇。敏锐察觉产业变化趋势的晋景新能,决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基建、ESG与绿色创新技术,加速绿色基建业务转型升级,公司由此开启了一系列的战略布局。
从时间线来看,在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短短14个月的时间中,晋景新能以“雷霆之势”做了六大布局,公司通过收购、战略合作、战略升级、成立新公司等多种方式,使其产品或服务延伸至了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与安装、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电动车电池可持续解决方案、绿色楼宇的节能建设和智慧管理、新型储能系统的开发利用五大领域或环节。
基于上述布局,晋景新能的经营业务实现了重构升级,公司除了作为总承建商提供上层结构建筑和修葺、维修、改建及加建工程之外,亦可将多元化的绿色智慧解决方案运用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而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除了建设时所产生的“建设碳”外,还包括了营运过程排放的“营运碳”、以及剩余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隐含碳”。而晋景新能升级过后的绿色基建服务便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三个“碳”,公司将绿色基建服务分为了智慧楼宇节能建设、智慧楼宇节能管理两大部分,可实现从楼宇的顶层规划、工程设计到智慧运维管理的全方位全场景的减碳服务。
在智慧节能建设中,晋景新能在全面采用绿色设计和节能材料的同时,公司开发了新型的电池储能系统,这是传统柴油发电机理想的替代品,可为工地提供持久稳定、经济节能的用电解决方案,更大程度的实现建筑建设阶段的零碳排放。目前,晋景新能的电池储能系统已用于屯门黄金海岸、观塘鸿图道33号、元朗孖峰岭路、元朗大棠路等多个工地建设项目,后续公司将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将公司研发的新型电池储能系统拓展至工商业、户储、微电网、电动车充电场等场景。
图片来源:晋景新能官网
在智慧楼宇节能管理方面的技术则展现了晋景新能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和强大竞争力。晋景新能通过安装能源站能效控制系统、楼宇管理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三位一体的“零境系统”,可实现以智慧方式对楼宇达成可监控、可衡量、可优化的零碳管控模式,这对于减少“运营碳”、“隐含碳”将产生显著作用。同时,高效的节能管理系统也为晋景新能进军绿色运输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领先布局,乘绿色运输东风
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与安装作为晋景新能进军绿色运输领域的重要一环,已迎来了市场风口。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运输行业自然也需要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运输已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香港已表示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加速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已迫在眉睫。
为配合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香港特区政府早已推出了《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旨在推动香港电动车的普及,对香港私人、公共充电基础设备的建设数量均做了明确规划,这带动了香港电动车数量的快速攀升。
数据显示,香港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的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6.32%已飙升至2022年的52.72%,预计至2035年时,香港电动车首次登记的数量将增至近4万辆,相较2022年的约2万辆仍有近一倍的成长空间。而每年首次登记电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将会带来庞大的充电需求,必须壮大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才能维持香港绿色运输的稳定性。
为使充电设施匹配不断增长的电动车规模,亦为推进电动车产业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已推出35亿港元的“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简称“EHSS”),旨在提升电动车充电基建及网络覆盖,这使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与安装市场加速爆发。
面对爆发的市场需求,提前布局者往往最为获益,而晋景新能便属此类,公司从两个维度迅速展开布局,其一是利用既有优势,快速拓展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与安装服务。
凭借在建筑行业的多年积累,晋景新能拥有着多元的项目渠道和专业的项目团队,并具备了丰富的工程设计与技术经验,因此晋景新能响应市场需求快速推出了私人楼宇及公共场所电动车充电设备的一站式专业施工与安装服务,并参与了特区政府的“EHSS”计划;且在政府的招标项目中,晋景新能凭借在渠道、团队、技术及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在优于竞争对手成本的情况下参与竞标,这让公司潜在的市场空间大幅提升。
其二,以战略合作方式加速切入市场。香港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市场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其一是“EHSS”计划对应的市场,其二是政府招标的市场,其三是第三方市场玩家竞争的市场。晋景新能在参与“EHSS”计划,并在政府招标中有竞争优势的同时,还瞄准了第三方市场,公司与香港领先的汽车企业基石科技展开了战略合作,双方携手共同开拓市场。 与基石科技合作后,晋景新能快速为其铺设充电设施,以先发优势打出标杆项目后有望形成品牌效应,而从让公司在第三市场中有更强竞争力。
从上述两个维度“双管齐下”后,晋景新能表示,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获得电动车充电设施工程。可以预见,站在风口之上的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与安装服务即将成为晋景新能的新增长曲线之一。
立足香港,循环用能布局全球
在晋景新能循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中,动力电池的处置与循环利用则是使整个商业模式实现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晋景新能实现智慧能源布局的关键所在。
如前所述,在收购基石能源、晋扬国际掌握动力电池的处置与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后,晋景新能开发了新型的电池储能系统,该产品可直接用于公司的智慧建筑、绿色出行这两大核心业务,可实现对该两大业务的持续赋能,从而达到整个商业模式协同发展、循环可持续的特点。
从产业角度而言,新能源电芯的处置与循环利用发展有着明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至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的新增装机量将超过3000 GWH,全球电化学储能的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160 GWH,那么从2022年至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与电化学储能的新增装机量的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4.57%、43.37%,这将带动大规模的电芯需求。
但从长期维度来看,上游原材料锂矿难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市场需求,因此对电芯实现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且电芯作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即将迎来第一波“退役潮”。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至2030年时,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回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15 GWH,从2022年至2030年,该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高达33.94%,这将驱动全球锂电循环利用市场蓬勃发展。
同时,由于上游资源的稀缺性拉升原材料成本,且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等构造更复杂,拆解处理的过程更危险,对处理技术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再叠加物流、运输等带来的成本问题,因此本地处置锂电池蕴含巨大经济价值。
以香港市场为例,至2035年时,香港将停止燃油私家车登记,若按照目前65万辆乘用车全部电动化计算,那么香港2035年时的电池处置及回收将会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正是看到了新能源电芯处置与循环利用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与自身业务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晋景新能抢先布局该市场,且公司目前已具备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在牌照方面,晋景新能于2022年获得了香港动力电池处置、运输及出口的全套牌照,这相当于获得了退役电池的来源入口,且总拆解处理能力已处于香港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在渠道方面,晋景新能已成为了香港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名以及其他头部车企的电池循环利用服务商,卡位优势明显。凭借在牌照、渠道等方面形成的显著先发优势,晋景新能的锂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业务在短期内可夯实香港市场并逐步锁定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在市场。
与此同时,晋景新能积极与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展开洽谈,欲在海外锂电池的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展开合作,若相关进展能逐步兑现,那么晋景新能有望从香港出发,搭建起辐射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庞大锂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的全球服务体系,从而为世界新能源发展提供源动力保障。
助力“双碳”,成就行业领先
从晋景新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能看出,其自2021年以来的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公司新搭建的业务体系已完成了商业模式的重构,晋景新能的内在价值已发生了裂变,若从更深层次剖析晋景新能的布局逻辑,对其价值将会有更为深入的体会。
碳中和成为跨时代趋势已是众所周知,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整个产业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演变,只有洞悉产业的演变趋势,才能最大程度的从中获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院士科创中心创始主席、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始主席暨轮值主席陈清泉院士在此次发布会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做了以“涵养科学精神,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分享,为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指引,其表示,应通过“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与“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将能源革命、信息革命、汽车革命联动起来,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陈清泉认为,“四网”、“四流”的融合,是以突破性的环形思维取代线性思维,其核心是解决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科技创新与治理体系结合,数字化的互联互通将消除信息、能源、物质等各种孤岛,全面提升信息、能源、物质的利用效率,将推进短期能源安全与长远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四网”、“四流”这一发展预测,对晋景新能的业务布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尽可能的把握碳中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时代性机会,晋景新能的业务布局已深度融入了能源网,根据场景的不同,公司以绿色建筑为“结构网”,以绿色出行为“连接网”,以储能和充电桩为“小微局域网”,通过多网覆盖,实现在“住”与“行”两大领域为普罗大众提供低碳电力,甚至在未来可将大众生活中由并网储能系统等产生的剩余能源融入整个能源网中实现流通。
不止于此,基于业务布局对能源体系的深度覆盖,晋景新能的业务体系会产生大量的能量流、信息流数据,公司未来将依托该等数据从碳资源管理、碳减排技术管理、碳交易及碳汇管理这三个维度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可为客户、同业、金融、政府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和服务,从而促进零碳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时代造就风口,任何伟大企业的诞生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势。转型已有成效的晋景新能打造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全符合“四网”、“四流”的产业趋势。假以时日,乘产业趋势东风的晋景新能有望进阶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内在价值的裂变也将在公司的股价上逐渐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