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腔镜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低 国内即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低,潜在可渗透空间大。

智通财经APP获悉,德邦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手术技术,能显著提高参与手术的三方(医院、医生、患者)获益,目前高昂的费用是最大痛点。从装机量来看,截止2022年11月底,中国有不足17%的三甲医院安装了腔镜手术机器人。从手术渗透来看,全球机器人手术占总体手术比例仅为2%,仍然极低。短期关注:1)国产机器人陆续上市;2)十四五期间国产订单获取能力。中长期关注:1)主要科室的手术渗透率提升;2)医保纳入意愿;3)医保限价政策;4)竞争格局

国内相关公司:微创机器人-B(02252),思哲睿,天智航-U(688277.SH),键嘉医疗等。

德邦证券观点如下:

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即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腔镜手术机器人为最前沿的手术技术,在中国的使用上优劣势并存。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手术技术,能显著提高参与手术的三方(医院、医生、患者)获益,目前高昂的费用是最大痛点。以美国模式作为验证,在使用率提升及医保报销支持后,该产品对医院来讲具备经济效益,对患者而言自付费用显著降低,故而该技术才在美国得以广泛应用。

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低,潜在可渗透空间大。从装机量来看,截止2022年11月底,中国有不足17%的三甲医院安装了腔镜手术机器人。从手术渗透来看,全球机器人手术占总体手术比例仅为2%,仍然极低。作为深耕市场20年的手术机器人龙头直觉外科,虽然2022年完成187万台手术,而公司认为未来可及的目标手术量为600万台,目前渗透完成度仅不到1/3。

我国基本完全依赖进口,国产企业有望破局。2020年国内腔镜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2亿美元,15-19年CAGR为39%。2021年以前,市场由美国公司直觉外科的达芬奇垄断,2021年以后陆续开始有国产机器人上市,逐步打破达芬奇垄断。虽然直觉外科进入我国已超10年,但截至2023Q2累计装机量仅约350台,主要是由于在配置证的限制下,手术机器人技术在我国并未得以广泛应用,装机量及手术渗透率都处于低位。最新的十四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于2023年6月公布,共下发559台,相比十三五期间的225台增幅较大。配置证下发后,考虑到大型设备进院需要一定时间,该行预计2024年开始将陆续有订单落地及装机,与十三五期间不同的是,国产近两年陆续有产品上市,该行预计将抢占部分订单,国产有望崛起。

其他手术机器人:全球市场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后续随着技术持续升级有望持续渗透

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第二成熟的手术机器人赛道,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9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仅为4250万美元(约为3亿人民币),其中关节和脊柱机器人占据主要市场。截至2020年底,海外头部两家骨科机器人企业全球累计装机超1000台,且均是2016年左右装机速度才开始加速,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从中国竞争格局来看,国产企业陆续入局,其中关节置换机器人较为领先的包括微创机器人(TKA适应症中美欧获批,TKA+THA适应症国内获批),键嘉医疗和骨圣元化(获批THK及TKA两项适应症)。脊柱机器人龙头为天智航,截止2022年累计完成手术量超4万例,2021年天玑手术量渗透率为1.1%。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支气管镜机器人):主要用途是肺结节病变检查,由于肺癌早筛在中美的渗透率都较低,发展潜力较大。目前中国未有产品上市,美国有直觉外科的Ion及强生的Monarch获批,有Medicare报销,竞争格局较好。从手术量上看,两家单年手术量都维持过万台的水平。该行认为长期的增长空间主要在于肺癌早筛率的提升。

泛血管/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2020年,全球泛血管手术机器人及经皮穿刺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140万及3.8亿美金。目前共有两款泛血管手术机器人在国内上市,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布局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的企业较多,共有约6款产品在国内获批,其中3款为国内厂商,2020年整体市场手术量为2.3万例,市场规模为2080万美金。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医保限价风险;上市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