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乘消费电子春风 钛合金导入3C产业链

预计消费电子领域有望为钛合金的需求带来增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钛合金由于具有密度低、强度高,且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化工、石油等领域。随着钛合金逐渐在苹果iPhone 15 Pro、Apple Watch Ultra 2等高端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普及,预计消费电子领域有望为钛合金的需求带来增量,建议把握钛合金材料生产和钛合金材料加工两条投资主线。

中信证券观点如下:

钛合金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药、船舶等领域。

钛合金由于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常被用于制造发动机、火箭、卫星、船舶、反应器、汽车结构件、人工关节等。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统计,我国钛制品消费量逐年上升,2022年消费量为14.5万吨,同比增加16.9%,对应2017-2022年CAGR为21.4%,化工、航空航天仍是钛制品最主要的消费领域。

消费电子有望成为钛合金未来重要应用领域。

相比于手机常用的铝合金和不锈钢中框材料,钛合金的密度更低、比强度更高,且硬度和抗拉强度更高,可以实现手机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耐用性,减少磨损。目前已有iPhone 15 Pro、小米14 Pro、Apple Watch Ultra 2等多款高端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导入钛合金。该行预测2024-2027年全球智能手机领域耗钛量分别为1.06/1.41/1.81/2.29万吨,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18.1/23.9/30.8/38.9亿元。

钛合金加工难度高,对刀具消耗量更大。

相比于其他金属,钛合金机加工时热量易聚集、刀具易粘结磨损,从而大幅增加了刀具的消耗量,据财联社报道,钛合金加工刀具的消耗量约为不锈钢的2倍、铝合金的5倍,因此该行认为切削刀具企业有望受益于3C领域钛合金放量带来的刀具需求量增加。此外,3D打印、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等新技术适用于加工体积更小、结构更复杂的钛合金部件,未来有望与机加工形成有效互补。

投资策略:

钛合金由于其密度低、强度高,且化学性质稳定,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化工、石油等领域。2023年以来,随着钛合金逐渐在苹果iPhone 15 Pro等高端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普及,该行预计消费电子领域有望为钛合金的需求带来增量,建议把握以下两条投资主线:1)钛合金材料生产企业;2)钛合金加工企业。

风险因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钛合金产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钛合金加工难度超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行业需求增速放缓的风险;钛材在部分领域被替代的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