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运价开始松动 红海供应链危机已“见顶”?

根据领先的海运和空运基准平台Xeneta的最新数据分析,红海危机和胡塞武装对航运船只的持续袭击导致的供应链通胀急剧飙升,可能已经在关键的全球贸易航线上达到峰值。

智通财经APP获悉,根据领先的海运和空运基准平台Xeneta的最新数据分析,红海危机和胡塞武装对航运船只的持续袭击导致的供应链通胀急剧飙升,可能已经在关键的全球贸易航线上达到峰值。该机构指出,从亚洲到欧洲和地中海的海运航线的价格开始下降,但对于前往美国的贸易,价格仍在攀升。

与1月16日实施的上一轮普遍运价上涨(GRI)相比,2月份40英尺集装箱的平均短期运价略有下降。

根据2月份的GRI,从远东到地中海的40英尺集装箱每FEU运价为5950美元。1月16日,运价一度达到近期高点6050美元。在从远东到北欧的贸易路线上,2月初40英尺集装箱的运价定为4820美元,略低于1月16日4850美元的峰值。

Xeneta市场分析师Emily Stausbøll表示:“基于2月份总体运价涨幅低于预期水平的事实,这表明海运公司被迫与托运人进行降价谈判。”她补充道,这是市场走向的最佳指标。“现在看来,一些托运人正在推迟并设法同意降低运价。因此,我们可能会看到运价在2月份比许多人预期的更早开始趋平或下降。”

总体费率是基于每条贸易路线内所有交易的平均值——海运合同并不是统一设定的,这也是运费小幅下降的原因之一。物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表示,他们有能力通过谈判降低价格。

1706752264700.png

Xeneta首席分析师Peter Sand表示,随着托运人和海洋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个别谈判,预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Sand称:“每个托运人受到的影响都不同。这就是市场产生如此多不确定性的原因,因为这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情况。”

在这场危机中,一些托运人履行了现有合同,而一些托运人则增加了附加费,一些托运人的合同甚至被取消了。他表示:“我们看到货运代理和海运公司对待最大客户的方式存在差异,因为权力从未真正脱离这些体量极大的船运公司的掌控。”

美国航线运费仍在上涨

对于美国公司来说,虽然有些公司有谈判筹码,但运费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据Sand称,从远东到美国东海岸的贸易路线的运费仍在上涨。

最近的运费飙升导致集装箱现货价格高达1万美元,并导致一些托运人将更多货物转向空运,专家们担心海运公司会利用危机过度抬高价格。

Sand表示:“现在每个人都在互相指责,这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很正常。海运公司并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它们需要时间来建立新的航运网络,以应对从苏伊士运河改道造成的中断。”然而,Sand补充道,“你也可以从托运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认为运价上涨是承运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赚钱而投机取巧。”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其他贸易路线的运费定价压力可能很快就会减轻。

海事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表示,船只的平均延误时间已经“恶化”,环比增加0.30天,达到5.35天。但Stausbøll表示,农历新年后,海运公司将有机会重新调整船舶服务,这将考虑到绕道好望角的运输时间延长。

Stausbøll表示:“有很多船只可以应对航行时间的增加,因此我们预计其他主要航线将遵循与远东至欧洲航线相同的模式,费率将持平或下降,尽管会略有延迟。”

Stausbøll还指出,美国港口应该有足够运力来处理红海改道,因为现在的需求比2021年低得多,而且不再有任何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影响这些港口的工人。

尽管如此,其他供应链正出现其他问题。美国零售联合会(NRF)负责供应链和海关政策的副总裁Jon Gold周二在国会山举行的红海危机影响听证会上表示,NRF从成员那里听到,铁路集装箱的停留时间开始增加。

“铁路车辆的不平衡和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拥堵和停留时间的增加,”Gold表示,“我们还需要确保车箱的可用性。疫情期间拥堵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是缺乏可用车箱。”

NRF还听取了成员们关于卡车装卸集装箱的终端预约提出的挑战。

Gold警告称:“一些人认为,这种拥堵可能在农历新年后的未来四至六周内开始,届时贸易量将再次回升。”

ITS Logistics负责运输和多式联运业务的副总裁Paul Brashier表示,他担心红海改道将在农历新年后对西海岸港口产生连锁反应,因为许多托运人希望转移回西海岸,以避免漫长的好望角中转。他表示:“最终,消费者将遭受最大的损失,因为海运集装箱运费的大幅上涨将转嫁给消费者。”

供应链测绘、中断感知和分析公司Resilinc表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红海危机的影响是深远的。Resilinc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Bindiya Vakil表示:“财力雄厚的组织将以更好的结果度过这场混乱。供应链较低层次的小型企业和供应商将感受到订单取消或延迟以及成本增加的影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