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港股财报季,随着大部分上市公司陆续交出2023财年的答卷,兼具高质量、高成长属性的“双高”成绩单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3月25日,百融云-W(06608)交出了一份超越市场预期的2023年报成绩单,在营收利润、规模扩张、核心业务爆发等等直观数据上有着不俗的表现,更以锚定垂直行业数智化转型趋势,前沿AI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等动作,牢牢把握住行业变革的发展脉络。
倘若深入剖析此份财报,可对百融云创作为“一站式服务的AI科技领航者”的创新和引领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核心业务齐发力,双轮驱动构筑高速成长根基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百融云创深耕NLP、隐私计算、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通过云+本地化部署的方式,为垂直行业提供决策层能力提升,以及业务层客户交互的全体系服务。
二级市场中,业绩向来是上市公司最好的试金石。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26.8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31%,创下上市以来营业收入的历史新高,龙头规模化效应和AI带动效应持续显现。盈利端方面,年内公司毛利达到19.54亿元,毛利率攀升至73%,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增;同期经调整净利润约4.63亿元,按年增长20%;经调整净利润率达到17%。
拆分业务板块来看,2023年,作为百融云创“压舱石”业务的MaaS业务收入达8.91亿元,同比增长17%,该业务板块因在技术及行业积累上具备较高的护城河,继续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资料显示,百融云创的MaaS以决策式AI技术为基,驱动云平台高效能供给商业机构客户,对方根据自身查询需求自由调配各类模型,对用户进行KYC(know your customers了解你的客户)和KYP(know your products了解你的产品)评估。根据查询量收取服务费或按解决方案收取咨询费,稳定性高达99.998%,日峰值查询量已经超过3亿次,且能提供毫秒级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MaaS业务全年的核心客户留存率进一步提升至99%,维持高位;核心客户数21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6家;核心客户平均收入约350万元,同比增长3%,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1.5个点至97%。同时,公司亦在持续丰富产品组合,拓展应用场景及深化客户价值贡献,上述数据已充分印证百融云创在过去十年品牌声望积累和严格合规经营基础上赢得的绝对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BaaS业务亦在2023年取得了极为优异的增长速度:年内,该板块业务录得收入为17.89亿元,同比增长38%。在这其中,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为11.84亿元,同比增长59%,金融交易规模达531.3亿元,同比增长93%;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约6.05亿元,同比增长10%,总保费规模33.3亿元,同比增长56%。
据了解,该业务部分主要针对于多场景下客户进行云服务,覆盖领域为金融行业云、保险行业云、电子商务/租赁云等,未来也将致力于服务更多垂直行业,助力客户提升资产运营效率。譬如,在金融行业云领域,决策式AI主要应用于信贷场景、增量用户获取、机构资产端,而生成式AI主要应用于财富场景、存量用户运营、机构负债端。
目前,百融云创与客户之间日益加深的合作,促成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沉淀累积的自有用户结合在生成式AI上的获客优势,持续提升获客效率,并带来更高的ROI水准。同时拓展多元场景,例如财富管理领域已经在合同上覆盖了所有银行类型,部分客户签订跨年长期合同,财富场景BaaS业务已初见成效。
在保险行业云领域,百融云创主要通过黎明保险经纪输出金融保险生态服务能力,以数据要素及智能分析工具为驱动,辅助经纪人更好地理解客户,智能化推荐与客户需求高匹配度的保险产品,即便在较为疲软的保险行业大环境中依然表现亮眼。
由此,无论从营收、净利润、业务规模等多个维度,这份财报表现均是可圈可点。从中亦不难发现,百融云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业绩,与其两大核心业务强劲增长关系紧密,富有想象空间的行业数智化转型趋势亦正在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驱动力。
与此同时,公司的成长边界正在不断扩展:随着以大模型、AIGC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百融云创也创新性地将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进行串联,将AI能力从中间作业环节延伸至最终效果环节,让AI在垂直行业变得可用、可见、可感知,飞轮效应越发明显。
创新科技高筑护城河,AI领跑者释放长期价值
基于强大的技术底座,百融云创近几年始终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并构建了广泛的客群基础。年内,百融云创继续发挥多应用场景的优势,整体服务超7000家商业机构,使用前沿AI技术助力垂直行业数智化转型,高效链接客户并持续丰富产品服务供给,积极引领和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步伐。
细察百融云创财报可以看到,当前公司的BaaS与MaaS形成了协同互补的商业逻辑闭环,决策式AI+生成式AI技术,意味着在垂直产业中强大的分析决策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可兼而得之,令公司不仅可以围绕垂类客户的全场景需求,进一步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快速复用大模型与AI平台,迅速打开金融以外的市场。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百融云创能够实现这样的业务扩张速度和高客户粘性绝非偶然,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对AI领域的不断深耕,正犹如飞轮上的齿轮,互相咬合、联系紧密,共同驱动百融云创“成长飞轮”加速转动。
财报显示,公司的研发开支在2023年得到进一步增长,达到约3.79亿元,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50%,平均人效进一步提升至198万元。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专利及软著数超230项,覆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隐私计算、人机协同、多模态等多个领域。
作为“大模型+AI应用”模式标杆企业,百融云创获奖高达44次,涵盖绝大多数前沿科技类奖项,包括中科院《互联网周刊》的“2023年度卓越人工智能企业奖”和《华夏时报》的“2023年度生成式AI创新企业大奖”等。
就研发成果而言,年内,百融云创发布两个大模型BR-LLM(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和BR-Coder(用于自动编程)、搭建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平台Cybertron赛博坦,完成百融大模型技术全栈建设,创新性实现跨编程语言和框架的智能分析模型自动转换和部署,极大的降低了模型产品开发部署的周期和成本。
此外,百融云创自主研发的VoiceGPT,相比纯人工可节省成本约90%;识别客户意图准确度能做到95%;反应速度在500毫秒以内,和真人接近;可进行20轮以上交互对话,每天3000万+通电话;BR-Coder将开发岗位中的自动生成代码渗透率提升至10%;ORCA-AutoML自动学习协助数据分析岗位将建模时间缩短到30%;公司新设立X Dynamics部门,将引领AI Lab和业务部门一起,探索下一代的前沿AI技术,如实时高效交互数字人AvantarGPT,且在前沿科技的投资与研发中发现新兴需求,以新技术赋能于产品和业务的推广。
因此,不论是从具有差异化竞争力新产品的不断突破、AI技术的布局迭新、抑或是业绩的爆发式增长来看,均证明百融云创的内在价值正迎来加速裂变,但这暂时未在股价上有所体现,公司仍处于低估状态。
上市至今,公司已回购4.95亿港元,其中2023年回购约2.2亿港元,同时,董事会批准未来12个月回购额度达到2.5亿港元,持续以回购形式回报股东。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产品在行业转型机遇下持续放量,百融云创的内在价值终将被市场所捕获。而当下,或许便是长线布局,并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