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汽协日前发布了汽车产销数据,汽车市场2月遭遇“倒春寒”。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了下滑,环比分别下降41.1%和34.6%,同比分别下降16%和9.2%。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也是明显放缓,同比分别仅增长28.2%和29.4%。
在价格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降价趋势在去年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春节过后比亚迪便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带头打响了龙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将新能源汽车带入7万元时代,随后其他不少车企也纷纷跟进降价。
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新局面,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变化。一方面,价格的下降,导致不少上游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另一方面,需求的下滑,带来了大量的项目停产,落后产能出清。
车企降价和需求下滑传导至上游,电池和材料端下探还未到拐点
新能源车的上游主要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而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也是其核心成本所在,占比可达40%以上。所以,价格战之下,作为占据新能源车成本最大比例的电池,已成为车企控制成本的重点。
一方面,像比亚迪这样拥有自研电池能力的车企,可以自控电池成本,自身深耕供应链、规模化摊薄成本;另一方面,没有自建电池产线的车企,则通过商务议价的策略压低电池价格。新能源车企降价的压力直接给了电池大厂,从而也进一步传导至上游材料端。
在2023年年末的蜂巢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表示,2024年蜂巢要实现制造成本、采购成本、技术成本三个维度的成本控制。杨红新也对外表示,“采购成本和技术降本要降20%。2024年,希望原材料采购降本的幅度达到15%-20%。”
弗迪电池此前的内部通知称,“2023年,采购团队通过层层筛选,去劣存优,充分招标竞价等手段,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当前,采购降本空间依旧巨大。”
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加上IPO和再融资的趋严,锂电材料各领域都出现了项目停产或者终止的情况。
在负极材料方面,尚太科技(001301.SZ)在2023年3月宣布,公司最早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停产。对于停产的原因,尚太科技表示,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在需求增长不达预期及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成为公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关键措施。
在正极材料方面,2023年12月,寒锐钴业(300618.SZ)终止了“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和“26000吨/年三元前驱体项目”两个锂电项目,同时转而建设“年产2万吨镍金属量富氧连续吹炼高冰镍项目”。
在电解液方面,2023年6月,多氟多(002407.SZ)发布公告,原计划募资44亿元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缩减至仅募资15亿元。2023年11月,新宙邦(300037.SZ)公告终止建设总投资约12亿元的珠海新宙邦电子化学品项目,以集中资源建设惠州宙邦四期电子化学品项目。
行业下探,将最直观地反应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中。综观产业链各公司披露的业绩来看,正极材料领域不少腰部、甚至个别头部公司已经出现亏损,而电解液领域除头部公司尚能维持盈利外,末端及新加入者也同样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正极材料领域,容百科技(688005. SH)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6.17%,德方纳米预计亏损14亿元~16.5亿元,长远锂科(688779. SH)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24亿元,万润新能(688275. SH)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5.05亿元,丰元股份(002805.SZ)亏损2.8亿元~3.8亿元。
在电解液领域,天赐材料(002709.SZ)归母净利润下降66.92%,多氟多(002407.SZ)净利润下降73.89%,天际股份(002759.SZ)归母净利润下降93.04%,原因为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永太科技(002326.SZ)预计亏损4.5亿元~6.5亿元,深圳新星(603978.SH)则预计亏损扩大至9800万元~14700万元。
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不同企业面临的内卷程度和周期拐点亦有不同。总体来看,终端新能源车企的卷价格,最先传导到各电池大厂,材料端则将会慢一些,相应的行业拐点也会有先后。
据高工锂电,部分电池大厂表示,市场回暖将在2024年一二季度会出现,届时也将带动设备订单回暖。而在材料端,正负极材料仍在血拼价格和成本,隔膜领域即将迎来产能规模放量,电解液等待锂价进一步下探,业内人士预计材料端的周期拐点或将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甚至2025年。
极度内卷下,新的出路或在国际化
找寻极度内卷下的产业发展出路,产业界越来越多人士表示,出海走国际化布局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从高工锂电统计海外主流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均低于20%,部分主要工业化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甚至低于10%。对比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海外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需要中国锂电企业填补产能空白。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海外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企业能大有可为。不少国内公司也已经布局海外,国际化正在扎实推进中。
宁德时代(300750.SZ)坚持走出海战略,已经在全球布局13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德国图林根州建立起第一座海外工厂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芯,目前一期14GWh产能正式实现投产,2023年以技术伙伴参与福特出资35亿美元投建的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预计于2026年投产,年产能约100GWh。
容百科技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已有2万吨正极材料在韩国投产了,并给国际客户供货。在欧美工厂,容百科技预计到2025年开始给欧美电池供货。
天赐材料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围绕北美地区及非洲摩洛哥开展,北美地区规划年产20万吨电解液,摩洛哥除电解液外也考虑六氟磷酸锂配套材料以及正极材料,可与当地其他厂商形成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德国以OEM方式批量供货,海外市场布局加速。
新宙邦(300037.SZ)在韩国、日本等设立办事处,并于海外布局电解液产能,根据公司公告,波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已经正式投产,此外还在西欧规划了溶剂项目以及拟建设美国俄亥俄州工厂。
每次周期的底部,都有企业抓住机遇,实现市占率和盈利的明显提升。天赐材料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凭借一体化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在此前的两次新能源行业周期底部后,市占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最终跻身电解液行业龙头。2018年补贴政策调整后,以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提升市占率;2020年的行业电解液环节盈利承压,行业加速洗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5Pct。据鑫椤资讯的数据,天赐材料2023年以接近40万吨的出货量连续8年全球排名第一,国内市场份额为36.4%。
行业内卷的环境下,项目的停产和跨界者的“望而却步”,也有望改变行业的格局。太平洋证券日前发布研报指出,行业高成本企业可能被迫停产,而龙头企业仍可持续经营,稳住份额。当行业反转,龙头企业份额及盈利有望再次提升。此外,太平洋证券还表示,海外市场可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看好率先实现海外建厂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