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涨价,特斯拉(TSLA.US)为何“逆势而行”?

特斯拉周一宣布,将在中国和美国上调部分车型的价格。

智通财经获悉,特斯拉(TSLA.US)周一宣布,将在中国和美国上调部分车型的价格。其中,Model Y在美国的价格上涨了1000美元,达到44990美元,而Model Y AWD远程版的价格则上涨至49990美元。而在中国,Model Y后轮驱动版车型售价调整为26.3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车型售价调整为30.49万元、Model Y 高性能版车型售价调整为36.89万元,三个版本车型价格均上涨5000元。

这一提价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几周前曾警告说,客户应该尽快订购汽车,以避免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预期可能在一季度末带来了一些额外的销售。

展望未来,特斯拉将在4月初的某个时候发布第一季度交付量报告,这可能是其股价走势辩论的关键转折点。过去几周,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柏林附近的Model Y工厂因纵火案而关闭,加上中国春节假期期间需求疲软,可能拖累了整体交付量。最近,卖方情绪一直很悲观,一季度的共识交付预期从几个月前的49.4万辆一路下降到42.5万辆。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去年第四季度交付了484507辆汽车,去年第一季度交付了422875辆。

在盘前交易中,截至发稿,特斯拉股价上涨1.22%,至177.93美元,而此前52周的交易区间为152.37美元至299.29美元。

特斯拉在中国提价,其他汽车制造商纷纷降价

在中国,与理想汽车(LI.US)、蔚来汽车(NIO.US)、小鹏汽车(XPEV.US)等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降价浪潮相比,特斯拉此次适度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需求作用。

为了利用特斯拉最近提价带来的需求机会,并抵御颠覆性的市场后来者进入,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涌入,提供补贴和优惠券等优惠来吸引潜在的购车者。蔚来汽车官方微博频道报道,该公司周一宣布了一项计划,将为汽油车司机提供高达人民币10亿元(合1.38亿美元)的奖励,奖励形式包括换电池优惠、额外的辅助驾驶功能订阅,甚至是蔚来手机。与此同时,小鹏公司将部分车型的价格下调了至多人民币2万元;奇瑞汽车公司表示,将承担部分车型的购置税成本,并为客户的二手车提供更好的折价优惠。

与此同时,消费电子巨头小米(01810)也正式进入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上周公布了备受追捧的SU7的定价和开始接受订单。小米在随后的社交媒体帖子中表示,该车型的预订量在24小时内达到了88,898辆。

这些举措与特斯拉周一早些时候的做法背道而驰,该公司上调了其最受欢迎的运动型多用途车Model Y的价格。涨价的消息在几周前就被广泛传播,进而推动在实际官宣之前刺激需求,并推动第一季度的销售。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反应证明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据媒体上个月底报道,尽管特斯拉让市场知道价格将上涨,但它还是被迫削减了上海工厂的产量。特斯拉在2024年前两个月的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而中国的乘用车总体销量却有所增长。

特斯拉为何涨价?

尽管涨价原因尚未清楚,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价格上涨可能与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全球供应链紧张有关,而且持续的降价挤压了利润空间。特斯拉过去一年的持续降价策略并没有为特斯拉打下更大的市场,以至于马斯克不得不表示今年销量增长将放缓,2024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随着近两年持续的调价,特斯拉毛利率已经从2022年的25.6%,下降至2023年的18.25%,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

曾看涨特斯拉的大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在报告中警告,如果按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特斯拉的汽车业务将录得亏损的话,“可能就是今年”。乔纳斯表示,尽管一再降价,但电动汽车需求继续放缓,加之混合动力汽车正在成为有力的竞争者,虽然特斯拉可能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汽车公司”,但其产品阵容可能是主要汽车制造商中最陈旧的。

3月13日,瑞银发布最新报告称,由于欧美电动车需求减缓、Model2上市推迟以及特斯拉生产因电力中断而放缓等因素,特斯拉在2026年之前的电动车交付量、每股收益和毛利率预计都将低于市场预期。因此,瑞银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从225美元降至165美元。

然而,要实现加速增长,特斯拉需要推出定价在25000美元左右的Model2车型。但该车型在“卷到极致”的低端电动车市场面临压力。瑞银预计,2025年Model2的销量非常有限,直到2026年开始,Model2的销量才会显著增加,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富国银行分析师则认为,特斯拉短期内是“没有增长的成长型公司”。由于竞争加剧和交付量放缓,特斯拉主动降价,损害了盈利。他预计,特斯拉2024年的销量增长将趋于平稳,2025年将下降。

高盛银行分析师表示,尽管特斯拉存在长期的增长潜力,但近期正遭受多项不利因素影响,比如价格降幅超预期、电动汽车竞争加剧,FSD及第三代平台等上线延迟等,短期存在重大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