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港股通”微信公众号,作者余秉峰、马健彰。本文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拥“天仁茗茶”特许经营业务上市的宾仕国际(01705),招股反应异常热烈,市传公开发售部分已获超购近2600倍、涉资约260亿元,有望成为史上3大“超购王”之一。查实,宾仕是一间规模细小的食品及饮料公司,即使以上限价1元挂牌,市值也不过是4亿元,到底当中有何乾坤、吸引一众小股民争相抢购﹖
这道谜题的关键,也许在于其招牌“天仁茗茶”之上,因为分销业务已停滞不前的宾仕,近年正是靠“天仁茗茶”的香港区业务增加收入。宾仕开源成功,全因食正港人爱茶饮,据统计原来香港一年茶类饮品的消耗量,高达4,500万杯。不过,这场“大茶饭”背后的商机已不再神秘,因为随著宾仕上市,其招股书已将行内路数逐一公开。
一、茶饮好卖 3年加开24间分店
宾仕在1990年起家时专攻玩具分销业,在1996年开始涉足香港食品及饮料行业,但要直到2012年,才引入台湾连锁茶饮品牌“天仁茗茶”到香港经销,岂料发掘出一张“王牌”﹗单从扩展业务的步伐之快,已可意会到这品牌的威力,宾仕当年在铜锣湾开设首间“天仁茗茶”特许经营零售店后,翌年、即2013年便增设3间分店,2014年又多开4间分店,在2015年至2017年的3年间,则每年都增设8间分店,连同今年1月加开的新铺,累计33间,快得令人咋舌。在这33间分店之中,仅1间在去年12月因租约届满关门大吉,开店“命中率”奇高。
将开店状况与宾仕的财务数据互相对照,不难发现“天仁茗茶”是公司的“金矿”。以截至3月底的12个月计,宾仕在16/17年度的收入达3.68亿元,在15/16年度的收入为3亿元,14/15年度的则是2.83亿元。宾仕的收入可细分为“分销”和“零售”两个部分,但分销业务的收入近乎零进步,在16/17年度为2.43亿元,相对14/15年度的2.42亿元仅微升0.4%;反观零售业务收入在16/17年度达1.25亿元,比14/15年度的4,061.7万元增长逾2倍,加上“天仁茗茶”在过去3年都贡献零售业务约9成收入,成为宾仕收入上升的主要动力。
宾仕期内的纯利表现,亦跟随与零售业务走势出现明显的正增长,在16/17年度达2,830万元,较14/15年度的1,630万元增长73.6%。
二、港人受落茶饮 90年代至今口味不改
“天仁茗茶”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实与区内需求有重大关系。调查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估算仅在2016年的1年间,香港的茶客就消耗了近4,500万杯茶饮,或约每日12.3万杯。与此同时,“天仁茗茶”的产品似乎最贴近港人口味,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在截至2017年10月底的1年间,以销售茶饮所得利益计算,“天仁茗茶”属排名第一的连锁茶饮品牌,占总额的24.3%或1.34亿元,比排名第二的品牌多近1200万元。按“天仁茗茶”每杯茶饮平均售价20.3元推算,旗下分店有望每日卖逾18000杯饮品。
宾仕在招股书中认为,在香港做茶饮有3个优势。第一,宾仕指这种源自台湾的茶饮,自90年代进入香港市场后,便成为各个年龄层消费者的流行饮料,港人至今依然受落,弗若斯特沙利文亦指出,香港连锁茶饮市场在2012年至2016年间录3.1%的复合年增长率,并预期由2017年至2021仍有2.2%的增长率。第二,宾仕指香港食客偏好新鲜、健康、轻型又便携的餐饮,连锁茶饮店的产品既是新鲜冲泡,也可随手携带,正好对应客人需要。第三,茶饮与不同食材的配搭度高,把水果、牛奶或珍珠丸子等沟在一起,照样没有违和感,可以向客人提供多种选择之余,亦容易冲调新派饮品,吸引旧客重复消费。对于销售额比同业高,宾仕则坦承,是因为“天仁茗茶”的品牌知名度所致,能持续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品牌拥有人宣传及保护其品牌的能力。
三、笔者:股价能否炒起 还看货源是否“归边”
宾仕有“天仁茗茶”的概念加持,又被指公开发售部分超购近2,600倍,这不代表宾仕上市后股价会一路向上,第一关要先看它的新股分配机制,假如每位认购人士最终均获配至少一手,意味市场上有大量散户,货源不够“归边”下,散户很可能为少许盈利而套现,无人维持“秩序”下,股价就难有上升动力。
相反,如果货源“归边”,买家、卖家都是同一班人,加上以上限价计,宾仕市值只有4亿元,估计在这些条件下,宾仕股价会有上升动力,随时在挂牌后,市值很快就冲上8亿元以上。不过,难以估计该股上市后的走势,相信第一口价至为重要,如果股价造好就“有运行”。
但长远而言,笔者认为宾仕未来发展抱有怀疑。宾仕上市,近年的业绩数据自然亮丽,但留意到茶类饮品的成本持续上升,恐难维持强劲增长。
免责声明:智通财经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