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4月通胀超预期打破降息希望 劳动力市场数据成央行决策关键

英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的3.2%有所下降,市场预期为上周2.1%。

智通财经APP获悉,英国通胀率的降温幅度在上个月低于市场预期,部分原因是餐饮业的价格压力依旧存在,这可能导致英国央行推迟降息的决定。英国国家统计局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的3.2%有所下降,市场预期为上涨2.1%。尽管这一数字是自2021年夏季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更接近英国央行2%的目标,但仍然处于经济学家预期的上限。

image.png

图1

受此消息影响,投资者减少了对降息的押注,几乎完全消除了此前预期的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市场预期的首次降息时间被推迟到11月份,比过去几周的普遍预期晚了三个月。

消息公布后,英镑汇率大幅上涨,投资者开始押注英国央行可能不会急于采取行动,降低目前处于16年来最高水平的借贷成本。英镑兑美元汇率上涨0.3%,达到1.2747,而兑欧元汇率也有所上升,触及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毕马威英国首席经济学家耶尔·塞尔芬指出:“通胀的下降虽然接近英国央行的目标,但可能不足以促使提前降息。”他补充称:“这可能还不足以说服货币政策委员会中更为谨慎的成员在6月份降息。”

据了解,服务业通胀是英国央行密切关注的国内压力指标,与上个月的6%相比变化不大,为5.9%。而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成本波动的核心价格指数则从4.2%降至3.9%。

image.png

图2

4月份通胀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英国能源价格上限下调了12%,这一机制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天然气和电力成本大幅波动的影响。4月是一个关键月份,因为许多账单,如手机合同,都会在这个月实施年度涨价。

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格兰特·菲茨纳表示:“由于能源价格上限的降低,年度通胀率再次大幅下降,导致电力和天然气价格下降。”他补充称:“今年食品价格通胀进一步下降,但这些下降被汽油价格的小幅上涨部分抵消。”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此前曾预计四月份的通胀将“大幅下降”,“比之前更接近目标”。然而,实际数据并未达到他的预期。

T. Rowe Price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托马斯•维尔德克表示:“如果数据保持如此强劲,今年夏天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银行加息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image.png

图3

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去年将降低通胀作为他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物价压力的缓解并未导致执政的保守党在民意调查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且多项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在去年温和衰退后已经走出困境,但反对党工党仍领先约20个百分点。

苏纳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标志着经济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胀恢复正常。”他强调:“这证明我们的计划正在发挥作用,我们做出的艰难决定正在得到回报。更光明的日子就在前方。”

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他希望英国央行能够降低借贷成本,并在选举前带来“令人感觉良好的因素”。

另外,4月份(本财年的第一个月)的预算赤字为205亿英镑,高于预算责任办公室和私营部门经济学家预测的193亿英镑。这一赤字的增加部分是由于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将工资税削减2个百分点后,国民保险缴款减少了15亿英镑,从而减少了政府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4月CPI数据公布前,英国央行已表示,如果物价压力如预期般降温,可能会在今年夏天降息。市场此前预计6月20日降息的可能性很大,并且几乎可以肯定降息将在8月初到来。

英国央行副行长本·布罗德本特在最近的讲话中表示,如果通胀继续符合预期,“银行利率可能会在夏季的某个时候下调”。然而,货币市场定价显示,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仅为50%左右,而8月份升至73%。

此外,凯投宏观的英国经济学家阿什利·韦伯还表示,如果4月份通胀率确实如预期跌至2%以下,这将是“重大的”。他进一步指出,这将对决定首次降息5.25%是在6月(如预期)还是在8月至关重要。韦伯认为,今年晚些时候通胀率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可能降至1.0%。

由九名成员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5月和6月会议之间的两轮通胀和就业数据对于确定潜在价格压力是否已得到足够缓解非常重要。

image.png

图4

尽管上周公布的第一批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正在放松,但工资增长仍顽固地保持在6%的高位——英国央行认为这一水平过高,无法持续抑制通胀。这意味着,英国央行决定前一周公布的第二轮劳动力市场数据被视为利率制定者考虑的关键因素。

今天的单独数据显示,生产商的投入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1.6%,这可能表明消费者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然而,出厂价格上涨1.1%,为近一年来的最高涨幅。

MHA经济顾问乔·内利斯表示:“今天通胀率降至2.3%,这将引发人们对6月20日下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上降息的猜测。”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