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欧洲海风放量 国内桩基龙头有望受益

欧洲单桩基础预计在26-27年左右出现供需缺口,叠加单桩产能扩产周期较长(一般为3-5年)、海外厂商订单相对饱满进一步驱动需求外溢,进而为国内桩基厂商出海提供外部契机。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相对海上塔筒,海风风机基础具备更好的抗通缩属性,在全球海风放量预期下,预计到2028年全球塔筒+基础总需求将达1311万吨,23-28年CAGR达34%。欧洲单桩基础预计在26-27年左右出现供需缺口,叠加单桩产能扩产周期较长(一般为3-5年)、海外厂商订单相对饱满进一步驱动需求外溢,进而为国内桩基厂商出海提供外部契机。推荐关注:大金重工(002487.SZ)、天顺风能(002531.SZ)、海力风电(301155.SZ)、润邦股份(002483.SZ)、泰胜风能(300129.SZ)、天能重工(300569.SZ)。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欧洲海风装机预计快速增长,未来单桩产品供需预计出现缺口

欧洲主要海风市场:英国:目前累计装机14.8GW,海风项目储备近100GW,第三和第四轮CfD拍卖项目合计12.5GW预计在24-27年集中投运,同时在CfD报价上限大幅提升背景下,提振业主开发积极性,第六轮预计有10GW+项目参与投标;德国:目前累计装机8.5GW,正在推进项目达14.2GW,预计在27-30年集中投运;荷兰:目前累计装机4.7GW,在建项目1.5GW、计划招标15GW。

欧洲海风基础结构

2020年欧洲单桩基础占所有海风基础的81%,是海风基础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导管架基础,占比10%,预计后续单桩基础仍占主导地位。

欧洲海风基础市场格局

Sif、EEW、Steelwind、Bladt是欧洲老牌单桩厂商。从安装口径看,在2018-2020年间安装的海风基础中,荷兰Sif和德国EEW占据近90%市场份额,丹麦Bladt和德国Steelwind则占据10%左右的市场。从订单口径看,根据供应商官宣的订单(单桩和过渡件),20-30年全球市场(除中国)中Sif、EEW、Steelwind分别占比30%、26%、11%。

预计欧洲单桩基础预计在26-27年左右开始出现需求缺口

据WindEurope(2022),到27年欧洲单桩需求会超过单桩供给,到25年浮式基础将出现供给短缺,导管架基础供给相对充足。据Sif(2023),27-29年欧美市场(欧盟+英国+美国东海岸)单桩需求将达222/427/470万吨左右,而27-29年单桩供给为200万吨左右,对应缺口为22/227/270万吨,供需缺口自27年起快速拉大。

预计欧洲单桩基础预计在26-27年左右开始出现需求缺口

据中泰证券研究测算,欧洲海风基础需求到2028年达341万吨,其中26-28年欧洲单桩基础需求分别为146/190/265万吨;23年末欧洲本土厂商单桩产能为110万吨,后续Sif、EEW、Haizea、SeAh、BSC有相关扩产计划,预计到26-28年欧洲单桩供给分别为136/166/184万吨,相应供需缺口分别为10/24/81万吨。

内部竞争要素:

1)业绩背书:有海外业务经验的企业在产品品质、服务能力等方面更受国际客户认可,更了解国外业主需求,相关认证程序节奏也更快,进而更容易打入欧洲海风基础市场。

2)码头/运输:随着单桩等产品直径越长、体积越大,对码头要求越高,而码头资源本身相对稀缺,具备码头资源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同时,具备自有码头能够保障海运出货确保订单的按时交付,并有效降低厂商的运输成本。

3)关税:目前欧美对中国钢制塔筒产品征收不同程度的反倾销税,但对海风基础产品(单桩、过渡件等)暂无相关规定,出口单桩产品等并不受反倾销税限制,一定程度上利好单桩出海。

4)成本优势:国内企业原材料价格相对海外企业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熟练技术工更多、成本更低,生产效率较高制造费用也更低。

风险提示:海外海风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下滑;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国内桩基企业出口受到阻碍:数据测算偏差风险:参考信息带后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