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量子通信已实现商用落地 未来C端应用市场将持续扩大

目前,我国已建成超1万公里的、全国性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通过地面光纤和量子卫星实现了量子保密通信广域网络,后续分支网络、城域网络和行业应用有望加速落地。

智通财经APP获悉,西南证券发布研报称,量子科技包含三大主要研究方向,其中量子通信是商用化较快的领域。在量子计算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有加密体系将受到严重冲击,因此现有密码体系需要转换到量子密码或抗量子密码体系下,以实现信息在保密周期内的安全保密。目前,我国已建成超1万公里的、全国性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通过地面光纤和量子卫星实现了量子保密通信广域网络,后续分支网络、城域网络和行业应用有望加速落地,据测算,我国量子城域网建设市场空间约有500亿元,C端应用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相关标的:国盾量子(688027.SH)、光迅科技(002281.SZ)、震有科技(688418.SH)等。

西南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量子科技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量子科技政治地位重要:2024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中国将在包括量子信息在内的八大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同时,量子技术国际流动及其受限,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美国对在中国投资量子领域的资本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将22家中国量子领域企业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欧盟对量子计算外包限制严格。量子科技的突破能够极大提升国家的各领域实力,因此,量子科技有望获得持续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量子计算将赋能AI等多个领域,或在27年实现技术突破

量子计算是采用量子比特为基本单位的计算机技术,利用量子的叠加和相干等特性,在数据的并行计算中具有优势,能够实现计算效率的指数级提升。目前全球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数量正由数百个向数千个迈进,而量子计算关键技术,如量子比特数量、量子纠错、量子算法等有望在2027年左右形成突破,届时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至434亿美元,待商业化应用进一步落地后,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千亿美金体量。

量子测量推动国际测量标准变革,量子传感器逐步商用

量子测量是利用外界变化对微观粒子的影响来测量物理量的技术,量子传感器产品在时间测量、磁场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测量能够突破经典测量极限,实现传感器产品的精确化、小型化、高灵敏度化等升级,赋能多个领域。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将7个基本物理量实现“量子化”,未来更多基本单位都将与量子挂钩。各领域量子传感器正逐步走出实验室实现商用化,据ICV,到2030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市场规模将达到25.3亿美元,22-30年CAGR为8%。

风险提示:量子通信网络建设不及预期;量子计算机研发不及预期;量子精密测量研发不及预期等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