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将获提振?传欧佩克+本周会议将延长减产措施

尽管焦点转向夏季的需求旺季,但消息人士称欧佩克本周将开会决定延长减产措施。

智通财经获悉,欧佩克(OPEC)与会代表和分析师对媒体表示,欧佩克及其盟友本周可能延长现有的减产协议,尽管焦点已从中东紧张局势转向夏季需求。欧佩克+(OPEC+)原定于6月1日在维也纳亲自召开会议,但上周将会议推迟到6月2日。欧佩克+产油国目前正在实施总计586万桶/天的减产措施。只有200万桶/天的减产是欧佩克集团政策下的一致承诺,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其余的由该组织的一个子集团自愿减产。到2024年底,将削减166万桶/天的供应量;到第二季度末,将削减220万桶/天的供应量。市场参与者正在关注后一项减产协议是否会再延长一个季度,因为预计需求会上升。

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师Viktor Katon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6月份,中国摆脱炼油厂的维护将基本结束,随着夏季的临近,美国的消费正在改善,因此6月份应该已经出现了负原油平衡。8月份是供应紧张的高峰期。”

欧佩克+联盟也在关注个别成员国的配额遵守情况,要求过剩生产国实施额外的减产。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有详细的补救计划。

减产措施预计将延长

三名欧佩克+代表告诉媒体,220万桶/天的减产措施可能会延长,第四名代表表示,这是市场预期的情况。一位代表承认,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市场吃紧,但他指出,需求担忧直到最近才有所缓解。欧佩克最新的5月份石油市场月度报告预计,今年的需求将增加225万桶/天,而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当月的石油市场报告则指出,需求仅增加106万桶/天。

Rystad Energy石油市场研究高级副总裁Jorge Leon表示:“我认为欧佩克+最明智的做法是逐步取消自愿减产,以限制价格上涨压力,防止再次出现通胀。然而,我认为市场目前已经消化了自愿减产将全面延长的预期。所以我认为他们可能会这么做。如果他们决定全面延长自愿减产,并且完全遵守协议,他们会全额补救减产措施,那么,我认为今年夏天油价可能会接近每桶100美元。

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加剧了全球通胀,而在加沙冲突威胁到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的更大范围蔓延,而也门胡塞武装频繁的海上袭击扰乱了红海的贸易运输后,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剧。高通胀环境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反过来抑制了石油需求,但各大央行已暗示准备在今年下半年降息。

PVM Oil Associates的分析师Tamas Varga告诉媒体,欧佩克+的供应限制可能会在第三季度继续实施,并补充说:“我还相信,欧佩克将强调,任何不遵守配额的国家都必须做出弥补。我相信,只有当欧佩克+看到全球石油库存明显减少的迹象时,他们才会缓解供应限制。”

Kpler的Katona赞同这些观点,但他指出,参与自愿减产的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阿联酋可能会寻求在今年年底前取消后者的限制。他说:“到2025年,随着圭亚那、巴西和加拿大的增产将使市场饱和,取消减产可能对价格构成挑战。新的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货设施(FPSO)即将投入使用。今年圭亚那没有新的FPSO,而明年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新的FPSO。同样,巴西今年也有一艘FPSO投入使用,明年将成为新产能的富矿。”

欧佩克+的一位代表承认,竞争日益激烈的供应削弱了欧佩克+的市场地位,而分析师则表示,该组织正在进行的减产让不受约束的生产商得以夺取市场份额。

市场已定价减产影响

今年上半年,由于中东局势的持续发展,油价一直处于波动区间。Rystad的Jorge Leon指出,地区冲突升级可能会以每桶10美元的风险溢价推高油价,而欧佩克+代表告诉媒体,加沙地带的局势仍在增加一点压力,但市场已经消化了其大部分影响。Katona同样指出,加沙危机“似乎将持续比每个人预期的时间更长,但它并没有真正对欧佩克+的一致性和政策产生影响”。

376b5febedf71164d5d82274ee28e7f.png

与此同时,一位欧佩克+代表表示,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西的意外死亡代表了一场悲剧性事故,不能被解释为对市场的风险,特别是考虑到他的继任者可能会追求类似的政治。

Varga说:“我认为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已经消退。我认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紧张局势只有在对石油生产或石油流动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下,才会支撑油价。这种影响可能会以霍尔木兹海峡关闭或该地区石油基础设施遭到袭击的形式出现。目前看来,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欧佩克+还必须平衡与美国的关系,美国此前曾因担心汽油价格上涨而抨击该联盟的供应削减。拜登政府上周表示,将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100万桶汽油,以抑制汽油价格。在疫情期间,美国也从其战略石油储备库存中释放了类似的原油,但欧佩克+的一位代表指出,这些措施不太可能产生超出夏季价格缓解的影响。美国通常寻求补充其国家储备的紧急储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