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赛目科技三递表:话语权羸弱的国内ICV仿真测试龙头?

行业龙头“烦恼”犹存。

尽管乘着自动驾驶行业东风,又有华为入股,但赛目科技的IPO之路并不顺利。

5月29日,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目科技”)再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H股上市。这是继其于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0月31日先后两次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国内ICV仿真测试龙头 却不具备较强话语权

据招股书,赛目科技是中国一家专注于仿真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ICV仿真测试产品的设计及研发并提供相关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ICV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制动器及其他装置,整合先进的通信及网络技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收入计,赛目科技是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为5.3%,而按2023年的收入计,是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为5.9%。公司也是中国几家能够提供一站式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的市场参与者之一。

ICV指配备新一代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制动器及其他装置,整合先进的通信及网络技术,实现车辆与人、车、路、云(V2X)等不同要素资讯交换及共享;感知复杂环境及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及其他功能;“安全、高效、舒适、节能”驾驶;及最终无人驾驶操作的新一代车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ICV可为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及电动汽车,而赛目科技的ICV测试、验证和评价产品和服务针对两种形式的ICV。

2021年,赛目科技与相关客户联合成功推出中国首个基于云的ICV仿真测试平台,其可实现从安全分析到仿真测试全栈能力的云部署,从而显着提升测试效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使其成为全球首款获得最高级别功能安全认证的ICV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价工具链。

随着在自动驾驶行业深耕,赛目科技的营收逐步增长。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赛目科技实现收入分别约1.07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1.45亿元、1.76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约3757.1万元、4868.6万元、5343.1万元。

图片3.png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尽管作为国内ICV仿真测试龙头,赛目科技却不具备较强话语权。

反映在经营上,赛目科技存在大客户依赖症。

公司主要为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及为私营界别的汽车制造商及技术公司提供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大部分收入来自数量有限的客户。

期内,赛目科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4170万元、3550万元及4000万元,分别约占其总收入的39.0%、24.4%及22.8%;而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9990万元、9780万元及9800万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93.4%、67.2%及55.8%。尽管上述客户贡献营收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有超五成营收来自五大客户。

客户依赖对公司的现金流要求很高,因为会有应收账款累积,对资金端产生压力。

从招股书来看,赛目科技的现金流已经出现大量现金流出的状况。2021-2022年,公司分别录得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80万元及640万元,主要由于年末客户尚未结算的收入增加,使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由2021年12月31日的约494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约1.66亿元。同期,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分别约为113.2天、237.8天及317.5天。倘应付公司的大量款项并无准时结清或产生大幅减值,赛目科技的表现、流动性及盈利能力将受不利影响。

图片4.png

“烧钱”研发 经营成本逐年上升

报告期内,赛目科技累计净利润1.40亿元,低于公司累积研发费用支出。在此情况下,赛目科技还要不断“烧钱”研发。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赛目科技的研发开支(包括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分别为2710万元、3880万元、7640万元,三年累计研发费用高达1.42亿元。

不仅研发费用较高,赛目科技经营过程中还需产生大量成本。

报告期内,赛目科技的经营成本逐年上升,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计,分别为约42.5%、43.7%及62.9%。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大大影响了公司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大型ICV仿真测试平台及ICV数据平台的客户,通常要求赛目科技签订合约时提供金额为合约金额5%至10%的履约保证金,以作为公司履约的担保。因此,公司还需要提前垫付大量资金,这也对公司的资金情况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长远来看,赛目科技所处赛道仍有增长空间。

首先,自动驾驶渗透率不断提升,仿真测试技术为自动驾驶产品商业化落地筑牢安全底线。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预计自动驾驶仿真测试行业需求也将不断提神。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按收益计将增加至约人民币279亿元,自2023年起按约33.6%的快速复合年增长率。未来随着ADAS渗透率的提升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ICV仿真测试行业市场规模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细分领域ICV仿真测试工具及平台的规模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例在2023年起占比约为50%以上,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60%。

图片5.png

其次,就竞争格局来看,赛目科技在不断探索大模型技术在ICV仿真测试领域的应用,包括仿真场景构建、传感器建模、数据自动标准等,助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而且,赛目科技是2022年该市场五大市场参与者中唯一一家中国市场参与者,因此在国内市场竞争力更强。

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的市场规模于2023年达到约人民币17亿元。按收益计,前五大市场参与者贡献了整个市场的约25.7%。赛目科技于2023年在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中排名第一,收益约为人民币1.01亿元。

图片6.png

综上,智通财经APP认为,对于自动驾驶企业而言,前期通过深度绑定大客户,固然能够获得快速成长。但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对大客户的依赖,将成为发展的一大掣肘。比如作为行业龙头的赛目科技,话语权并不算强势,发展仍不算健康。因此,如何平衡好高度集中的客户与供应商所带来的供应风险和账期谈判挑战,将是其要度过的一大关卡。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