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先进封装材料迭代 未来玻璃基板相关产业链有望同步受益

随着Intel、SKC、DNP等全球半导体领先企业的入局,同时玻璃基板在介电损耗、热膨胀系数等领域具备性能优势,其在未来对有机基板(如传统ABF载板)等具备一定的替代潜力。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根据Intel预计,2025年后其有望开始提供完整的玻璃基板解决方案,并在2030年前实现单个封装上集成1万亿个晶体管的目标。IC封装载板在AI芯片中承担“算力基座”的功能,随着AI的快速发展,GPU对于载板性能要求也有望逐步提升。由于玻璃在介电损耗、热膨胀系数等方面具备一定性能优势,故玻璃基板具备成为下一代先进封装基板新材料的潜力,未来相关产业链有望同步受益。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玻璃基板:由Intel主导的先进封装新材料研发

玻璃基板较有机材料具备更好的电学、物理和化学性能,能够满足人工智能新时代对于算力更高的需求。根据Intel预计,2025年后其有望开始提供完整的玻璃基板解决方案,并在2030年前实现单个封装上集成1万亿个晶体管的目标。中金认为,基于玻璃基板带来的封装工艺变化,玻璃基板具备成为新一代先进封装材料的潜力,有望成为替代传统ABF载板、硅中介层的新材料。

核心壁垒主要在于玻璃通孔(TGV)工艺

玻璃基板在加工过程中与ABF载板相同采用SAP工艺,需对玻璃进行大量TGV通孔后进行填孔处理,其中核心难点在于:1)高深宽比的TGV结构制造;2)通孔中微裂纹的产生;3)热应力管理;4)通孔的金属化。从原材料方面来看,玻璃芯板、电镀化学品以及ABF膜等材料仍为玻璃基板制造流程中的关键原材料。

玻璃基板具备替代潜力,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容

中金认为,随着Intel、SKC、DNP等全球半导体领先企业的入局,同时玻璃基板在介电损耗、热膨胀系数等领域具备性能优势,其在未来对有机基板(如传统ABF载板)等具备一定的替代潜力。根据Yole的乐观假设,若未来除Intel外更多的IC设计/IDM企业采用玻璃基板,同时AGC、康宁等公司均能够实现玻璃基板的量产,则2025年全球玻璃基板市场规模有望达2,980万美元,至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2.12亿美元,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容。

中金表示,看好IC载板产业链及相关材料供应商,未来有望在玻璃基板领域持续升级迭代。

风险因素:海外玻璃基板研发制造和量产进程放缓、载板国产化进程放缓、 AI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