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A提高全球航空业利润预测 航司未来盈利中枢有望抬升

近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预期,航空公司今年载客量、收入和开支都会创出历年新高,整体盈利可达305亿美元,较IATA去年底预期的257亿美元高出19%,反映去年行业盈利再超预期。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预期,航空公司今年载客量、收入和开支都会创出历年新高,整体盈利可达305亿美元,较IATA去年底预期的257亿美元高出19%,反映去年行业盈利再超预期。

若以地区划分,香港所在的亚太区方面,IATA预料,亚太地区内航空公司盈利可从去年的6亿美元,大增至22亿美元,相当于从每名乘客录1.2美元(9.4港元)。亚太地区将贡献全球一半的航空客运量增长,主要受中国、日本和澳洲国内航线恢复,这表明该地区仍存在大量压抑的跨境旅行需求,这可能会促进未来的增长前景。

今年以来,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增长,截至5月19日已达到2505万人次,日均旅客量达到17.9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吞吐量1992万人次,日均14.2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连续4个月超过100万人次,并于5月16日突破500万人次,日均3.7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00%。4月,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达到119万人次,日均接近4万人次。

另外,香港国泰航空公布,于2024年4月份载客174.1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月增加26.1%。月内收入乘客千米数同比上升27.8%。乘客运载率下跌5.4个百分点至81.6%,而可用座位千米数则同比增加36.2%。

从各家航司的最新公布的业绩来看,虽然国有三大航司均未实现扭亏,但经营业绩大幅改善,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其中中国国航(00753)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166.74%;归母净利润亏损10.46亿元,而该公司2022年净亏损高达386.19亿元。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00670)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37.4亿元,同比增长145.6%;归母净利润为亏损81.7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373.5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东航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于2023年5月28日正式开启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据中国东航董事长介绍,东航首批5架C919已全部交付并相继投入上海飞成都、北京、西安三条精品航线,并签约增订100架C919飞机,持续深化国产大飞机成功商运的探索实践。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01055)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99.29亿元,同比增长83.7%;归母净利润亏损42.0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326.82亿元。对比来看,上述三大航司中,2022年亏损额度最大的中国国航,在2023年减亏最多。

另外,从最新披露的4月主要运营数据,整体呈现向好趋势。比如,东方航空4月旅客周转量(按客运人公里计)同比上升34.93%;客座率为81%,同比上升8.93个百分点。南方航空4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9.79%。国泰航空(00293)2024年4月载客174.16万人次,较2023年4月增加26.1%。收入乘客千米数同比上升27.8%,乘客运载率下跌5.4个百分点至81.6%,可用座位千米数同比增加36.2%。

对此,国泰航空表示,受惠于假期及各地大型活动带动的商务及休闲旅行,4月客运业务表现理想。其中,商务出行需求稳健,特别是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带动了来自美国的商务客运需求。

展望2024年,据民航局预计,2024年全行业将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1360亿吨公里、6.9亿人次和7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约14.4%、11.3%和3.3%。其中,国际客运市场将加快恢复,预计2024年底每周达6000班左右,恢复至2019年的80%。

中泰证券指出,中长期看,行业恢复趋势向好,随着国际航线的持续恢复,全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各航司飞机利用率有望持续上行,叠加票价市场化改革利好,航空公司的业绩表现有望持续改善,建议关注低位布局机会。此外,机场将受益于航空需求的复苏,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都将明显改善。

信达证券研报称,民航出行回暖,航司业绩修复可期。4Q1客运量及航班量明显提升,前三个月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一季度看好航空出行的持续复苏及供需改善下的航空板块高弹性。建议关注国际航线布局领先,有望最早受益国际航线复苏的中国国航、南方航空。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