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独角兽Nium估值大降30% 拟于2025年IPO

作者: 智通财经 卢梭 2024-06-05 14:55:04
尽管估值相比于之前大幅降低,但Nium有信心能够在未来18个月内上市,即计划于2025年第三或第四季度上市。

智通财经APP获悉,全球知名金融科技初创公司Nium周三表示,该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约5000万美元,在这轮融资中该公司的最新估值约为14亿美元,比之前的估值大幅降低30%。尽管估值相比于之前大幅降低,但Nium有信心能够在未来18个月内上市,即该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三或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据了解,金融科技初创公司Nium本轮最新融资由一家未披露身份的东南亚主权财富基金领投,并得到了全球顶级风投公司,比如BOND、NewView Capital以及Tribe Capital等风投机构大力支持。

在这一轮融资中Nium的最新估值约为14亿美元。这个数字相比于之前的20亿美元估值足足低了30%,该金融科技公司上一次融资是在2022年,当时它的估值高达20亿美元。

Nium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普拉吉特•纳努(Prajit Nanu)表示,该公司将利用新筹集的资金加大并购力度,瞄准其他处于成长期的支付领域科技公司。

纳努表示,他所领导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新一轮估值下跌是金融科技公司公开市场估值普遍低迷的最终结果。

近年来,由于高通胀居高不下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刺激之下全球基准利率上升等宏观经济压力,在全球范围股票市场上市交易的金融科技公司们股价集体大幅下跌,像Nium这样的金融科技领域独角兽也难逃估值大幅下调的命运。

“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在2022年初筹集资金时,公开市场正在扼杀它,”纳努表示。“公开市场其实对金融科技公司并不友好。”

公开资料显示,Nium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初成立于2014年,原名Instarem,原本主要专注于消费者汇款服务。随着公司的发展,Nium逐渐转型为面向企业端的线上金融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于2019年更名为Nium。

Nium提供广泛基于金融科技的支付解决方案,包括跨境支付、支付卡发行和实时支付领域的基础设施,致力于简化全球商业支付流程。公司通过API套件,允许Nium用户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资金转移,支持60多种货币的线上金融支付,并在超过40个国家发行支付卡。

在2021年,Nium通过D轮融资筹集了超过2亿美元,公司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东南亚首家B2B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公司。Nium的战略收购和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Visa等全球金融服务巨头建立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对Ixaris和Wirecard Forex India Private Limited的全面并购,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和金融技术能力。

Nium B2B 客户主要包括 Rippling、Payoneer 和 Currencycloud等,Nium利用其领先全球的金融科技服务,每年为全球范围的银行和金融支付机构处理价值超过80亿美元的支付交易。该公司的金融科技业务范围已全面扩展到新加坡以外,目前 Nium 已选择伦敦作为其欧洲总部。

力争在未来18个月上市

纳努表示,尽管当前该公司的估值较低,但他仍然看好Nium的业绩增长故事,并相信该公司将在未来18个月内上市,具体的目标是在2025年第三或第四季度上市。他还强调,估值因素对他来说不是主要问题,公司实际定价多少并不重要,主要因为市场本质上是呈现波动趋势。

“不管你是以10亿美元还是50亿美元估值上市,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估值只有在你被收购或进行IPO时才会基本确定,之后的价值将取决于增长逻辑。”他表示。

他还提到了Stripe这一典型例子,该公司在2021年令人兴奋的日子里获得高达950亿美元的估值,然后将其估值一度降至500亿美元,但是随后通过二级股票交易将其估值提高到大约650亿美元。

对加密货币领域不感兴趣

纳努表示,不同于金融科技公司通常与加密货币领域挂钩,他本人对收购加密货币领域的初创公司不感兴趣,因为他还没有看到商家们对加密货币作为一种经典支付方式的需求。

“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纳努表示。“最终,Nium是世界上许多银行之上的一层架构。”

他补充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从‘加密很热’,到‘非加密’,然而再到‘加密’。”“这不是一双适合所有人的鞋子。”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价格自今年以来大幅上涨,主要的逻辑在于美国SEC批准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即比特币现货ETF)登陆美股市场后,投资者们对比特币的投资兴趣重新燃起,导致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在过去的12个月里,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上涨了大约150%,这也是促使一些金融科技领域的公司主动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逻辑。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