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遭强平、高管出走,等待圣诺医药-B(02257)抉择时刻或在剔出港股通后

继今年三月大股东被强制平仓后,圣诺医药-B(02257)的管理层又爆出大新闻。6月3日港股盘前,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其首席医务官Francois Lebel、首席财务官叶永基已于5月31日双双离职。

继今年三月大股东被强制平仓后,圣诺医药-B(02257)的管理层又爆出大新闻。6月3日港股盘前,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其首席医务官Francois Lebel、首席财务官叶永基已于5月31日双双离职。

这也是继5月17日其首席战略官戴晓畅因个人理由辞职后,圣诺医药再度辞职的2位公司高管。

image.png

公司关键管理岗位的相继离职,引发了市场对圣诺医药战略、研发及财务等多方面的担忧。因为在今年4月,公司宣布获得美国FDA关于其核心品种STP705所要求的C类会议的书面答复,并根据FDA的指导建议启动了所需的临床前研究。

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出现首席医务官和CFO的离职,或会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受此负面消息影响,6月3日圣诺医药股价收跌5.91%。年初至今,圣诺医药股价已累计下跌82.49%,目前市值仅剩5.54亿港元。由于市值的急速跌落,圣诺医药的港股通股票身份也快要保不住了。

“港股通”身份或从利好变利空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流动性对市值支撑的关键程度不言而喻。而在港股市场,进入港股通则是吸引内地资金青睐、增加流动性的最重要途径,尤其对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如此。

回到2022年8月19日,当时恒生指数公司宣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之恒生指数系列检讨结果,恒生指数成分股变动将在2022年9月5日生效。而根据检讨结果,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数目由 508 只增加至 518 只。其中,圣诺医药获新纳入。

当时,圣诺医药意气风发地发公告表示,其已成为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指数、恒生港股通小型股指数、恒生港股通中国内地公司指数、恒生港股通非AH股公司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及恒生小型股(可投资)指数在内的8个恒生指数成分股。

image.png

通常来说,港股上市公司被纳入港股通也意味着得到了权威认证。要想进入港股通,需要具备“市值、业绩、流动性”等诸多要求。市场上也一直存在“进入港股通公司等于优质公司”的说法。然而对上市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在于进入港股通能够对企业的流动性起到较大改善作用。

数据显示,自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以来至今年4月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累计净买入港股3.1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重要买家。从日均成交量看,沪港通开通后的2015-2023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跃升至905亿港元,并且通过港股通日均买卖港股金额(双边)占港股日均成交金额的比重逐步上升,从2015年的4.3%升至2023年的33.4%。足以说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对于港股流动性的改善作用。

image.png

对于圣诺医药而言,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一路下滑,累计下跌超过80%,股价甚至在4月22日下探至上市新低5.64港元,但即便如此,圣诺医药在当天的成交量仍有131.79万股。

从圣诺医药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来看,从今年3月起,其港股通持股比例便一路走高,从3月1日的2.4%到4月最高的17.52%,虽然近期港股通持股比例有所下滑,但仍超过14%。

image.png

目前来看,恒生指数公司预计于今年8月中下旬公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之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相关变动有望于2024年9月初生效,当前剔除港股通的市值警戒线为40亿港元,很显然由于市值长期低迷,圣诺医药的平均月末市值和最新市值都离40亿港元都有不少差距,被剔除港股通的概率很大。

根据规则,一家企业被调出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不能进行买入操作,只能将持有公司股票卖出。也就是说,随着企业被调出港股通,内地投资者不仅不能继续贡献流动性,反而会成为抛压盘。截至5月9日,圣诺医药的港股通持股比例为14.57%。一旦公司被调出港股通,超14%股份的抛压盘或会对股价造成不小影响。

产品商业化遥遥无期,卖管线是唯一出路?

实际上,圣诺医药在今年股价大幅下跌,与其核心产品STP705“难产”不无关系。

去年11月30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执行董事兼首席医务官Michael V. Molyneaux由于需要放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务而同时辞任公司执董和首席医务官。与此同时,当时身为圣诺医药临床前及临床开发高级副总裁的Francois Lebel被火线提拔为首席医务官。根据公告,Francois Lebel将作为圣诺医药首席医务官继续主导适用于原位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候选药物STP705(非黑色素瘤细胞癌的子类)的临床研发工作。

然而这位首席医务官仅做了半年就离职,结合此前一任选择“净身出户”式离职的情况,不免让市场怀疑圣诺医药在核心管线研发上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

结合公司2023年财报,若无后续融资,圣诺医药的新药研发或难以持续至今年6月,所以要想活下去,卖管线或者技术或许是一个选择。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小核酸药物作为外源性药物,其核心壁垒和技术难点之一是递送系统的开发。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圣诺医药目前已开发出4个专利递送平台,目前是全球拥有多个技术平台,并且产品进入临床阶段的3家企业之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在产品端,去年6月圣诺医药公告显示,治疗原位鳞状细胞癌(isSCC)的候选产品STP705进入后期临床研发阶段。圣诺医药也在推进STP705用于治疗isSCC的确证性临床研究。而此前STP705已经在100多位受试者中就治疗isSCC及BCC进行了临床试验。针对这两种癌症适应证进行的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表明,STP705具备安全性,且没有3级或更高的不良事件。初步疗效数据显示,大多数治疗组的癌细胞已实现组织学清除。

从技术上来看,圣诺医药若选择授出STP705的商业化权益,其潜在价值依旧值得认可。但从商业化角度来看,是否有其他药企对小核酸药物商业化感兴趣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目前的圣诺医药来说,在现金流趋于枯竭的背景下,核心品种研发尚在中期,商业化更是无从谈起。在此背景下,此次首席医务官和首席财务官的双双离职,或预示着其接下来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