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如何从运价指数前瞻出口?

目前反映中国集装箱海运市场景气度的主流运价指数有两个:CCFI指数和SCFI指数。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2006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七轮运价周期。上一轮运价周期中,运价的涨跌受到疫情期间船舶停靠时间、空箱回流速度以及海外库存变化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在疫情前的年份以及疫情管控放开以来,运价指数同比和出口同比基本是同步关系,但在疫情期间运价指数同比拐点对出口同比拐点具有一定领先关系。向后看,未来几个月,预计红海危机长期化、外贸企业为规避美国加征关税而抢运、全球贸易需求回暖三方面因素会继续带动运价上涨,今年年内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集装箱运价指数对判断我国出口增速的变化具有重要前瞻意义,历史上CCFI指数和SCFI指数与出口增速走势相关性较强

集装箱运价由供需两方面因素共同来决定。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集装箱船只供应量、集装箱供应量、港口作业效率、燃料价格、海员薪酬等。需求方面的因素包括全球经济景气状况以及全球库存周期位置等。目前反映中国集装箱海运市场景气度的主流运价指数有两个:CCFI指数和SCFI指数。CCFI筛选出12条航线作为样本航线,根据24家航线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外船公司提供的运价信息来进行编制。SCFI覆盖上海出口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贸易流向及出口地区,有23家班轮公司提供运价信息。CCFI指数和SCFI指数为周度高频指标,更新较为及时,有助于及时捕捉外贸需求的边际变化,可以作为跟踪出口增速的前瞻指标。

2006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七轮运价周期

上一轮运价周期中,运价的涨跌受到疫情期间船舶停靠时间、空箱回流速度以及海外库存变化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在疫情前的年份以及疫情管控放开以来,运价指数同比和出口同比基本是同步关系。但在上一轮运价周期中,运价指数同比拐点对出口同比拐点具有一定领先关系。2006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七轮运价周期,前六轮已经结束的运价周期平均时长为34个月。

上一轮运价周期中,集装箱海运价格在2021年显著上涨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疫情期间国外港口处理效率变慢使得集装箱船停靠时间延长,2021年全球集装箱班轮综合准班率均值较2020年下降34.3个百分点;第二,空箱滞留海外、国内缺少集装箱。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当时中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只能返回1个;第三,海外生产陷入停滞叠加库存位置较低促使全球贸易需求明显回暖,2021年美国库存销售比月度均值较2020年下降0.15个月。在疫情前的年份以及疫情管控放开以来,运价指数同比和出口增速同比基本是同步关系。但在上一轮运价周期中(疫情期间),CCFI同比上行和下行拐点分别领先出口增速上行和下行拐点4个月、3个月。

向后看,未来几个月,红海危机长期化、外贸企业为规避美国加征关税而抢运、全球贸易需求回暖三方面因素会继续带动运价上涨,今年年内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第一,红海危机逐步长期化,持续抬升运输成本。根据环球时报和澎湃新闻的报道,集装箱船绕道好望角,壹航运预计要多走7000到10000公里,时间上多走7到10天,总航程会增加1/3左右。

第二,外贸企业担心美国大选结束后,新上台总统可能实施更多的对华加征关税措施,因而在未来几个月外贸企业可能加大抢运力度,提前在海外市场囤货。

第三,今年以来海外经济体库存去化进入尾声,全球贸易需求回暖。2023年12月到2024年2月,美国总体库存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改善。最新数据显示3月美国总体库存增速录得0.7%,与2月持平,位于2015年以来18%历史分位。在过去的库存周期中,美国和欧元区主动补库平均持续时长分别为11.3和9.6个月。预计在今年开启主动补库后,美国和欧元区在年内剩余月份大概率将继续处于补库周期,持续利好我国出口。

宏观运行方面,金融业“挤水分”带来社融和信贷压力持续加大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央行“挤水分”减少了“空转”的贷款,地产政策优化的效果也还没传导至融资需求端。5月CPI略低于市场预期,对旅游价格的高估或为主要因素。5月CPI的主要向上驱动力为猪肉、衣着涨价,向下驱动力为耐用消费品、租赁房房租、酒类价格的持续下跌。当前提振居民侧内需的增量政策或更多体现在对“量”的促进上,“价”上尚未有明显表现,核心CPI仍然较为低迷。5月PPI同比在黑色系价格回暖、有色系价格屡创新高和基数效应的作用下显著回升,环比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跌实现年内首度转正,符合市场预期。

地产政策方面,今年4月政治局会之后,根据中信证券统计,已经有约11个城市推出了“住房以旧换新”政策,约10个城市在推动“存量房收储”政策。其中西安、常州、无锡、上海、广州及重庆等地在地产政策新政方面的积极性较高,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收购存量住房或住房以旧换新等政策来帮助存量住房的消化。

本周市场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和中国金融数据,下周将有中国5月主要经济数据和6月的MLF及LPR报价。关注央行降息态度。

风险因素: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超预期变化。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