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从招股书探寻绿茶集团的增长密码:“质价比”打动市场 多维进击把握增量机遇

作者: 智通财经 郑允 2024-06-24 09:01:39
身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中国餐饮市场,绿茶集团旗下餐厅“质价比”优势突出,具有高效稳定的供应链,增长动力充足。

扛过三年调整期后,“接住”挑战的餐饮行业昂首挺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以来,得益于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积极开展夜经济、“文旅+美食”、“展演+美食”等促消费活动,餐饮业快速复苏。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3年中国的餐饮市场总收入达到5.289万亿元,刷新历史新高。

在餐饮业温和复苏的时代进程中,中式连锁餐厅作为市场里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不仅是行业重新繁荣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有力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就以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的绿茶集团作为观察样本,在过去几年行业波动生长的过程之中,成名已久的绿茶餐厅依然迸发出了强劲的生长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绿茶集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之前,公司已有过三度递表的经历,并于2022年的3月和4月先后两次披露了聆讯后招股书,但彼时绿茶集团权衡内外部因素后主动推迟了上市计划。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当初绿茶集团“三过港交所而不入”自有其道理:首先就外部环境来看,前两年港股IPO热度急转直下,就以2023年为例,这一年港股新上市企业为70家,所有公司首发募资总额同比缩水57%至462.94亿港元,为近10年港股IPO募资金额的新低;再看绿茶集团自身,尽管身处行业调整期公司的基本面尽显韧性,但彼时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未达到“最佳状态”。

时过境迁,如今港股市场“春江水暖”,受益行业复苏同时又“苦修内功”的绿茶集团携历史最佳业绩重新“敲门”港交所,这一局面不论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公司自身无疑都算作是多赢的结果。

餐饮业高质量复苏的绿茶样本

回顾绿茶集团近年来的经营业绩,一个显著的价值信号在于行业调整期里公司展现出了极强的经营韧性,而在餐饮业高质量复苏的进程中绿茶集团又跑出了成长的“加速度”。数据显示,2021-2023年,绿茶集团实现收入22.93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23.75亿元、35.89亿元,净利润1.14亿元、1557.9万元、2.96亿元。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在行业整体承压的2022年,绿茶集团的收入仍然逆势增长,同时盈利端亦牢牢守住了盈亏平衡线。而在餐饮市场走向复苏的2023年,绿茶集团更是“火力全开”,这一年公司的收入劲增51.1%,而净利润增幅更是接近了17倍。

智通财经APP认为,绿茶集团之所以能在行业波动环境下始终保持经营的韧性和出色的成长性,既与其“历史基因”有关,又得益于绿茶餐厅不断“向内求”、“苦修内功”。

不同于那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后来者,作为初代网红餐厅的绿茶餐厅显然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2008年,西湖畔的第一家绿茶餐厅曾创下了翻台率14次/日的纪录。时钟拨到二十年代,属于绿茶餐厅的传奇还在被续写。最近三个完整年度里,绿茶集团的餐厅数量由236家快速提升至360家,对应复合年增长率为23.5%。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集团的餐厅网络已包含382家餐厅,覆盖中国21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2个自治区。

绿茶餐厅风靡大半个中国,其撒手锏正在于低客单价和高翻台率。价格方面,作为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上家喻户晓的品牌,绿茶餐厅精妙地设计菜单,将人均消费控制在60-80元区间。2021-2023年,绿茶集团的人均消费分别为60.5元、62.9元、61.8元,可谓是中式连锁餐厅里最优“质价比”的代表。

图片1.png

另从翻台率数据来看,亦指向绿茶集团的经营渐入佳境。2021-2023年,绿茶餐厅的整体翻台率分别为3.23次、2.81次、3.30次。其中,2023年绿茶集团在所有地区的翻台率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且整体翻台率已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3.34次。

图片2.png

多维进击把握市场增量机遇

通览绿茶集团的招股书,公司在行业波动期交出了高分“答卷”。而更值得称道的是,绿茶集团的这份最新招股书其实还提前“剧透”了公司的长期成长方向。

一个例证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号召,绿茶集团正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重点景区的配套餐厅项目上。据了解,截至6月11日,绿茶集团已开设了三家旅游景区餐厅并签署了两家旅游景区餐厅的租赁协议。根据公司方面的测算,绿茶集团预计将在2024-2027年间再额外开设20家相关餐厅。

除了锚定国内优质项目外,绿茶集团还正以国际化视野布局未来,下一步公司将进击全球市场。根据招股书,绿茶集团的海外扩张计划已于今年正式启幕,公司的海外首家餐厅将于下半年在香港面世。据了解,目前该店面已在围挡装修,不日便将营业。无独有偶,今年内绿茶集团还将在东南亚及北美开设新的餐厅。而若将视线拉长,2025-2027年期间绿茶集团计划在海外共开设28家餐厅。

图片3.png

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背后,支撑绿茶集团多维进击的底气主要有二:

一方面,诚如前文所述,绿茶集团有着鲜明的高“质价比”特征。置于行业视角下,绿茶餐厅较之同业拥有相当的价格比较优势。就拿今年初递表港交所的小菜园为例,2021、2022及2023年前九月该餐饮集团的堂食顾客的人均消费额分别为66.1元、65.8元、65.2元,要高出绿茶餐厅10%左右。

鉴于当前中国消费者在追求食材口感、就餐环境的同时,也愈发关注价格的合理性,显然“质价比”更优的绿茶餐厅更容易俘获消费者芳心。更不消说,对于目前中式连锁餐厅渗透率较低的低线城市来说,绿茶集团足够丰富的菜品选择、舒适的就餐环境、适度的服务再搭配上亲民的价格,也增加了其在一众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概率,后续公司有望继续在下沉市场实现高质量的扩张。

另一方面,绿茶集团高度标准化的业务模式,以及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亦为公司开拓增量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菜品为例,绿茶集团已经实现了产品研发标准化、食材采购与准备标准化、厨房加工标准化。诚然,当前国内舆论场对于预制菜尚存在一些争议,但随着预制菜新规出台,强监管下行业已经得到规范化发展。同时,对比海外市场,我国预制菜行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食用速冻预制餐食0.6kg,而现代化进程更早的海外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远高于我国。闻弦歌而知雅意,未来以绿茶餐厅为代表的兼顾了食材安全和食物口感的中式连锁餐厅势必会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图片4.png

结语

在社会消费度过狂飙突进、遍地开花的阶段之后,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内部各板块间已出现了愈发显性的分化。不过借鉴日本,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社会面临通缩、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受此影响餐饮业规模增速大幅放缓。但即便如此,在此过程中由于日本国内居民消费习惯呈现出追求性价比、方便快捷、健康及民族自信等趋势,高性价比的连锁餐饮企业实现了逆势发展。

图片5.png

借鉴日本餐饮市场的格局变化,眼下中式连锁餐厅显然也是大有可为。以绿茶集团为例,身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中国餐饮市场,绿茶集团旗下餐厅“质价比”优势突出,具有高效稳定的供应链,增长动力充足。以此次冲刺上市为契机,后续绿茶集团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投资者亦不妨将其纳入股票池作为长期观察标的。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