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最新调查显示,尽管欧洲制造业上个月遭遇了挫折,但亚洲工厂的发展势头却异常强劲,为政策制定者带来了一线希望:亚洲或许能够抵御中国需求疲软带来的冲击。
欧洲经济普遍呈现下滑趋势,尽管制造商采取了大幅降价的措施,意大利却成为唯一一个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未下降的欧洲大国。标普全球编制的HCOB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从5月份的47.3降至6月份的45.8,连续两年低于荣枯分界线50。
野村证券的乔治·莫兰对此表示:“经济复苏的苗头似乎正在减弱,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经济会自动复苏。”德国制造业部门,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五分之一,经历了衰退,而法国制造业的衰退则进一步加剧。
在政治领域,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历史性胜利,尽管其他政党正努力建立统一战线以阻止其掌权,但欧元区的危机风险仍在加剧。与此同时,英国将于周四举行全国大选,但其6月份制造业增速较5月份的22个月高点有所下滑,部分原因是红海航运中断导致海外客户需求下降。
尽管工厂连续第十四个月下调产品价格,但欧元区新订单指数仍从5月的47.3降至44.4,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疲软。
然而,亚洲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中国6月份财新/标普全球制造业PMI从51.7微升至51.8,这是三年多来的最快增幅,超出了市场预期的51.2。
韩国6月份的PMI显示,受新订单激增的影响,工厂活动增速加速至26个月以来的最快水平,这表明亚洲正受益于全球强劲的需求。越南和台湾的工厂活动扩张速度也在6月份超过了5月份。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首席经济学家乔·海斯在谈及韩国工厂活动时表示:“又一个强劲的月份数据进一步证明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正在回暖。韩国制造业产出和订单通常为更广泛的趋势提供领先信号。”
尽管日本6月份工厂活动有所扩张,但日元的疲软推高了进口成本,给日本等国的制造商带来了压力。印度制造业活动上个月出现反弹,招聘速度达到19年来的最快水平,显示出强劲的需求推动了产量的增加。
总体来看,尽管欧洲制造业面临挑战,但亚洲的强劲表现为全球经济带来了积极信号,显示出制造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命运,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