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王者依旧​——招商银行(03968)年报简评

作者: 智通编选 2018-03-25 11:04:21
招行2017年全年营收2208亿,同比增长5.68%,归母净利润701亿,同比增长13%,自2014年来归母净利润首次重回双位数增长。

本文来自“知常容”微信公众号,作者为“知常容谁是谁飞”。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回顾过去的2017年,招商银行(03968)再创佳绩,尽显王者本色。无论是营收,归母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核心盈利指标,还是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关键资产质量指标都践行了招行“跑赢大市,优于同业”的战略要求。

展望未来,在田行长意气风发致辞中我们找到了招行未来的方向,拥抱科技,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武装自己,把“科技金融银行”作为未来奋斗的目标,如果说过去30年招行的护城河是“立在零售”,那么未来30年的护城河将是“零售+科技立行”。为什么在同质化竞争严重银行业招行能一枝独秀?因为招行有抬头看30年路的远见,低头走十万里路的决心!

2018年3月23日,招行披露年报,2017年全年营收2208亿,同比增长5.68%,归母净利润701亿,同比增长13%,自2014年来归母净利润首次重回双位数增长。

资产质量方面,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连续5个季度呈环比下降趋势,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计提标准方面,拨备覆盖率随着资产质量的好转有增无减,2017全年拨备覆盖率高达262.11%,同比高出82%!

资本充足率方面,继第四季度275亿优先股发行完毕后,招行的资本充足可谓进一步厚实,即使在权重法下,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三项全部达到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标准。何为优秀的企业,就是无论你操心与否,他们都将用贯穿始终的优秀回馈信任他们的股东。

生息资产与计息负债

image.png

我们先看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情况:2017年的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了11个基点,与之对应的是除贷款外的其余生息资产收益率均同比上升,这点是比较奇怪的,在市场利率走高的期间,招行的贷款利率不升反降是值得思考原因的(可能与压缩了制造业,采矿业等高不良率行业贷款占比有关)。

不过总体收益率还是同比上升了6个基点。值得注意的2017下半年收益率有一个明显的回升,预计市场利率走高的趋势将在2018年延续。

image.png

再看计息负债成本率情况:占比最大的客户存款成本率即使在市场利率走高的期间也维持在2016年水平不变,这也间接反映招商作为零售之王在资金成本端的优势明显。与之对应的是计息负债中除去客户存款外,其他负债类的成本率均同比上升,最终的综合成本率同比2016上升14个基点。

综合来看:成本率上升速度大于收益率的上升速度,最终导致2017年的利差与息差同比分别下降0.08%和0.07%。虽然客户存款成本率的变动与贷款收益率的变动有一个对照,但资金成本低不是招行贷款收益低的理由,所以这是年报里的一个小瑕疵。另外无论是同业负债对应同业资产,还是应付债券对应投资,在2017年里都出现了收益率倒挂的情况(成本率>收益率),所以这也对招行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资产配置的收益率。

不过与年报一同披露的另一篇公告显示:招行拟出资人民币 50 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当利率市场化是种不可逆的趋势时,单纯依靠存贷业务在未来同质化的竞争下将变得越来越艰难,领先同业的招行今日所面临的存款规模的增长跟不上贷款规模的扩张,贷款收益率的上涨跟不上存款收益率上升的挑战将是未来所有银行都将面临且无法逃避的问题。

设立资管子公司,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预算是上年营收的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招行为未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所做的战略性部署,就像10年前“一体两翼,立在零售”的战略规划一样,未雨绸缪十几年,战略领先,理念领先,执行力领先,有十年一日的恒心,这样的银行怎么能不是赢家呢?

“葵花向阳,因您而变”,这句公司标语实在是太绝了!

资产质量

image.png

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连续5个季度环比下滑,2017年不良贷款率1.61%同比下降0.26%,不良贷款余额574亿,同比下降37亿。与不良贷款关系紧密的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样保持着持续下滑趋势,招行的资产质量基本上可以说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预计未来不良贷款率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不良贷款认定情况:2017逾期不良比(不良贷款/逾期贷款)为0.93,93%的逾期贷款均被认定为不良贷款可以说认定标准相当严格,其中3个月以上的逾期不良比为1.26,三个月以上的逾期全部认定,招行还是那个招行,严格审慎从一而终。

新增不良贷款:2017年公司新增不良贷款只有365亿,同比减少42%,不良贷款生成率为1.02%,只有2016年的一半。

贷款减值准备:2017贷款减值准备为1504亿,同比增加404亿,伴随不良贷款余额的下降,拨备覆盖率同比上升82%个基点,达到惊人的262.11%。招行一如既往的留足坏账准备的余粮,不存在因为不良贷款的减少而降低拨备计提标准的情况。

再看一下2017年的实际坏账处理情况:

image.png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当期新增不良贷款相比去年有大幅减少(41.94%的同比降幅),但当期计提只同比下降了4%,说明招行不仅没有因为资产质量好转而降低拨备率,反而大幅提高了拨备,新增不良拨备率从2016年的106.77%上升到176.40%,除去2015年坏账爆发时期只计提了74.70%的新增拨备率,之后两年的新增拨备率均在100%以上,而且保持一个质量越好,拨备越严格的标准。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年终总的拨备率会比新增拨备率大这么多,是什么原因?

我们知道: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以2017年为例,新增不良贷款为365亿,新增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为644亿,新增拨备率为176%。这相当于在2016年的基础上分子加644,分母加365。如果就这么完了的话,最终的年终拨备率将在180%~176%之间,而实际结果却是262.11%,那是因为除去新增外,还有不良贷款的核销,转让,清收等,最终导致了不良贷款余额的下降,贷款减值准备的升高,年终拨备覆盖率也被拉大了。(详情可见年报中“关于不良资产的生成与处置”)

非息业务收入

2017年招行的非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7%,相比去年的14.96%,前年的20.20%,增速出现大幅度的回落,不过值得的庆幸的是招行下半年的非息业务收入扭负为正,把中期还是负增长的非息收入硬生生拉回正增长的轨道,其中贡献最大的还是净手续费与佣金收入,我们看一下其具体构成与增速情况。

image.png

我先看一下为什么2017年中期非息业务收入会负增长,主要是受什么影响?

手续费收入中的“代理服务手续费”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在中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前者主要受资本市场遇冷影响,导致代销保险与理财产品收入下滑;后者伴随金融去杠杆,表外理财强监管等政策性影响,表外理财规模环比下降超10%,导致受托理财业务收入下滑较多。

2017年末手续费与佣金收入重回正增长,一方面“代理服务手续费”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伴随资本市场回暖,表外理财结构改善,规模企稳回升,以上两项收入均出现了回升的态势;除此之外,“银行卡手续费”和“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后者同比增幅高达57.41%,招行年报中对此的解释分别为代理银联POS收入增长和电子支付收入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招商银行卡的刷卡量与刷卡金额不断提升,微信与支付宝的招行提现金额在大幅提升。

招行的零售客户服务做得越好,客户数量就越多,交易金额与提现金额就越多,而由此得到手续费收入可谓十分扎实,预计这一块收入伴随客户群体的扩张与客户交易额的提升会始终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

资管业务非常重要,这是招行打造未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虽然短期受政策调控的影响,但招行试图做大做强资管业务的决心是不会变的,2万亿的资管规模还无法满足招行的野心,提高资产配置与获取高收益的能力是未来招行需要下真功夫的要点所在,出资50亿成立专业的资管子公司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资本充足率

image.png

招行自发行275亿优先股后,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其主要提高的点在一级资本充足率,过去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的金额都是相等的(没有优先股),这也导致一级资本充足率始终等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但问题是权重法下,国家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有梯次差异的,这也就导致权重法下招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能达标(9.5%的标准),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却达不到(10.5%),所以为了严格要求自己向最高标准看齐(部分四大行也不能达标),同时考虑到成本因素与难度系数,发行优先股是最直接也是最合适的。

表外理财业务

image.png

2017年理财产品销售额为15.87万亿,同比下降1.61%;理财业务资金余额2.19万亿,同比下降7.98%,不过相比中期环比降幅达10%,下半年理财业务资金规模有一个企稳回升;净值型产品规模为1.66万亿,同比增长5.5%,净值型理财规模占比达75.93%,创历史新高。

其实从历年数据来看,自2014年以来,招行的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就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资管新规发布的2017年,招行的净值型理财占比就已经超过了70%,招行对未来的判断与布局远远走在政府监管之前不得不令人佩服。预计招行未来的净值型理财占比会进一步提高,预计2018年会达到80%~85%的水平。

另外关于表外理财,年报中有个特别的小细节,在财报中资管业务的介绍里,关于理财业务资金规模的表述发生了一点改变,2017年之前的说法是“理财业务资金余额”,2017年后变成了“理财产品余额”。对此的注释如下:

image.png

理财产品余额=表外理财本金+净值型产品净值变动损益+结构性存款之和

2017年披露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19万亿,理财业务(表外)资金规模为2.18万亿,两者相差了100亿左右,这100亿根据注释可以推算出大概率是结构性存款中的期权部分,假设这部分期权占总的结构性存款余额的百分比为1.5%的话,那么可以大致推算出招行2017年总的结构性存款余额在6000亿左右,其中98.5%为存款。

当然以上只是推测,因为结构性存款其挂钩的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汇率,利率,股指,黄金),其期权占比也各有差异,以上只是一种推测思路。

在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被明文禁止后,结构性存款重新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与追捧,截止2018年2月,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突破8.3万亿。居民低风险性的理财需求是非常强劲的,在市场利率走高,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被禁,央行又对存款基准利率上浮限制的情况下,银行只能变相通过结构性存款来获客以补充存款扩张的需要,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热销预计将持续下去。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进程中,“存款立行”重新变成行业的主流,在一个客户越来越挑剔,市场空间又被限制的存量市场中,如何通过差异化竞争优势来获客是决定未来行业分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未来赢家与输家的胜负手,在这一点上我对于招行还是信心十足的。

2018年预测

image.png

近年来招行的贷款规模增速始终是要快于其存款增速的,贷款占存款的比也由2015H1的76.88%上升到2017年的87.72%,长此以往,显然是不可持续的。2017年的存款规模增速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拖累贷款规模只环比增长0.71%,存款规模扩张问题在2017年来看显得十分严峻。我觉得不仅招行,所有银行在2017年都面临着存款规模扩张难的问题,而存款规模一旦被锁死,必将拖累银行长期增长速度。

现阶段的问题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呢?

我认为导致存款规模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市场利率提升,行业竞争加剧,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变得更大,要求变得更加挑剔;

-央行对存款基准利率浮动空间依旧限制在50%以内,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获客的道路被堵死;

-变相提高利率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对于大多数储户而言还很陌生,有待被进一步了解。

简单而言就是市场利率提高了,官方利率却被锁死,银行变相提高利率存款产品又暂时不被多数人所了解,所以在2017年整个银行市场的存款规模增长压力普遍很大。

但只要央行放开存款基准利率浮动限制,完全实行市场利率或者结构性存款被大多数储户所认可时,银行拉储难的问题就将得到解决,短期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对存款规模扩张的推动作用也相对小一点,不管怎么说,2017年的存款难问题将在2018得到一定缓解,并且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少,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同业间比拼的就是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了。

所以在这个关键问题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结合招行资产质量进一步向好,资产管理规模企稳回升,银行卡用户数,交易金额与消费金额稳步提升的背景下,预计招行在2018依旧能取得归母净利同比13%的两位数增长,则2018年末每股收益可达3.14元,10~12倍PE来算的话股价合理区间为31.41~37.70元/每股。(编辑:王梦艳)

免责声明:智通财经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