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事工程承建商瑞港建设(06816.HK)今天(7月20日)主板挂牌上市。根据昨日发布的配售结果,香港公开发售获得18.5倍的超额认购,配售也获得适度超额认购。虽然获得热捧,但瑞港建设的发售价仍以招股价的下限1港元定价,吸引投资者参与。
事实上,这一招也确实取得效果。智通财经获悉,在昨天下午辉立证券的暗盘交易中,瑞港建设盘中最高触及1.16港元,最终收报1.09港元,涨9%,成交额高达745万港元。
紧随着“一带一路”的步伐,瑞港建设将业务先后拓展至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收入也保持增长,但建筑行业的周期性以及毛利率或承压下降等因素,也是瑞港建设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未来的发展究竟如何,还需时间考验。
投资亮点:“一带一路”商机巨大
瑞港建设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海事工程承建商,以自身拥有的29艘工程船舶和67台建筑设备,主要担任分包商,承建包括填海、码头兴建、疏浚等海事工程,同时展开船舶租赁及贸易业务。2001年开始在香港开展业务,而后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将业务足迹延伸至东南亚和澳门。
公司参与过多项重大项目,比如南丫岛电厂人工岛、港珠澳大桥、印尼公主港防波堤等,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比较出色的业务能力。
财务方面,2015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73亿港元和9600万港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0.3%和68.3%。2015年度公司毛利率高达20.1%,高于行业平均。公司目前手头有11份合约,合计金额约18.7亿港元,其中6.8亿港元将于今年内确认为收益。
股东方面,瑞港建设获中信股份(00267.HK)旗下中信建设国际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投资7200万港元,占招股后11.25%股权。未来瑞港将和中信建设在海事工程方面加大合作,既可以提供海外采购的材料以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带动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的继续推进,香港未来将需要更多海事建筑工程。同时,国内主要的建筑企业可能继续在印尼、越南及柬埔寨等东南亚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更多资源和承接更多基建项目,瑞港建设凭借与上述国企的良好合作关系,业绩上有望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另外,公司两位创办人兼执行董事崔琦和俞明,均在母公司为中交建(01800.HK)的中国港湾工程工作多年,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为公司带来比较优势。同时,国企客户亦有效降低公司在新兴市场营运时的坏帐风险。
风险因素:大客户集中度过高
瑞港建设所处的建筑业是周期性行业,由于经济不景气、政府政策变动导致的建筑业衰退,或者政府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水平,可能相应地降低公司的服务需求,从而影响公司业绩表现。
2013-2015年,公司五大客户贡献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75.7%、72.6%及82.0%,同期单一最大客户贡献的收益比例分别为27.7%、25.8%及39.5%。公司对大客户依赖度较高,尤其是最大单一客户。而且瑞港建设未与客户签订任何长期或框架协议,如果未能维持双方的业务关系,瑞港建设的业绩表现或将受到不利影响。
上市开支将大大影响瑞港建设2016年度财务业绩表现。公司预计,2660万港元的额外上市开支中,约1000万港元将确认为2016财年的行政开支,剩下的1660万港元将在上市后拨充资本。
随着更多零售工厂转至东南亚国家,货物吞吐量的发展将会带动港口和码头的建设,有利于公司发展。然而,同时伴随着更多分包商的涌入,对市场份额进行瓜分并且考虑到公司将56.2%的收入依靠印尼单一国家,瑞港建设业务的拓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运输至越南及印尼的需求增长。
根据目前持有的合约来看,若瑞港建设日后无法取得更多更高毛利率的项目,则2016财年的毛利率将面临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为获得项目和业务关系而主动让利,这也反映市场竞争加剧。
虽然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若监管机构放宽行业准入门槛,参与者将会相应增加,从而与瑞港建设持续竞争。加上原材料及劳务成本可能上涨,公司的毛利率或将继续下滑,未来发展还需接受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