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分级诊疗取得阶段性成效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

作者: 智通财经 刘璇 2024-07-30 11:38:15
当前国家政策集中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主要从扶持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购置、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

智通财经APP获悉,兴业研究发布研报认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分级诊疗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难以一蹴而就,分级诊疗推进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数量占比未有明显提升等。老龄化趋势下,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已成为我国医改重点领域。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政策引导、医联体和慢病管理主导等模式多维度有效推进分级诊疗落地。

分级诊疗的定义与目的: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定义,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使各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从而实现患者到基层首诊和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格局。分级诊疗的主要内涵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目的是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分级诊疗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已从2015年的28.33%提升至2020年底的75.46%,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长约10%,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过90%。全国各类医联体已超过1.5万个,急诊急救领域五大中心累计超过1.4万个。不过,由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难以一蹴而就,分级诊疗推进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数量占比未有明显提升,一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仍维持在60%以下的水平。

老龄化趋势下,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已成为我国医改重点领域。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基数大、病程长,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疗服务供需失衡加剧。虽然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多,但资源闲置率相对偏高,床位使用率相比于三级医院要低近30%,2015年开始,分级诊疗制度逐渐成为医改的重点。当前国家政策集中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主要从扶持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购置、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

多维度有效推进分级诊疗落地: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政策引导、医联体和慢病管理主导等模式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国家近年来发布的各专项文件可以看出,家庭医生签约率、县域和基层就诊率是衡量分级诊疗推进程度的主要指标。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签约人群提供医疗服务,以上海为代表的各省市通过出台就诊优惠、便利政策提升签约率,国家卫健委也制定了2035年全国签约覆盖率达到75%的目标;医保政策引导模式通过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起付线,并提升其对应报销比例来引导居民分级诊疗;医联体模式是通过区域医疗中心或当地三甲医院牵头,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其近年建设加速提升了我国双向转诊人次数,持续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慢性病管理式分级诊疗是以慢病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普通疾病下沉到社区。

业务建议:1)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相关规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建议可关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相关的融资需求及其后续在资金管理、支付结算、业务融资等方面的其他金融需求。2)推动医联体内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搭建分级诊疗信息化平台,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提供技术支撑是近年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议可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