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期盈利同比大增500%的之后,民银资本(01141)又取得了2017年全年扭亏为盈、净利约1.18亿港元的亮眼业绩。
年度收入增97.3%
2017年5月起,民生银行成为民银资本的最终控股股东。在大股东的加持下,2017年,民银资本的持续经营业务实现收入约1.65亿港元,按年增加97.3%;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18亿港元,而上年则是亏损10.42亿港元;每股盈利0.3港仙。业绩公告称,收入增加主要由于投资及融资分类及资产管理及顾问分类于报告期间的贡献所致。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拥有1号(证券交易)、2号(期货合约交易)、4号(就证券提供意见)、6号(就够融资提供意见)、9号牌照(提供资产管理)的基础上,民银资本的业务主要分为证券业务、投资及融资业务、资产管理及咨询业务三大部分。
证券业务方面,民银资本在2017年的收入及溢利分别是7310万港元和4910万港元,而在2016年度,这块业务的收入及亏损分别是1.88亿港元和4.60亿港元。
投资及融资业务方面,民银资本的这一类收入包括上市股本证券及基金投资的股息收入、于债券的利息收入、计息票据及贷款1.18亿港元,而2017年这一部分的亏损是1.59亿港元。
资产管理及咨询业务,民银资本录得咨询及安排收入约4310万港元,溢利398万港元。
从现金流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民银资本的流动资产约为39.99亿港元,而由现金及股本证券、债券和基金投资组成的速动资产共约为22.87亿港元,截至报告期末,流动比率约为1.0。
再来看资产负债比,根据总债项除以总债项及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之总和来计算,资产负债比约为73.3%。由此可见,民银资本目前财务资金充裕,足以应对持续营运所需资金。
大股东入主之后,民银资本的员工薪酬也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12月31日,民银资本拥有约60名雇员,包括董事。报告期间,总员工成本约为3490万港元,而这一数字在上一年度是1950万港元。
大股东加持术
事实上,自从民生银行子公司民银国际在去年6月入主民银资本后,民银资本便开始重组业务,实现快速扩张。
去年9月,民银资本主席兼执行董事李金泽曾宣布,公司将成为一家中资银行体系的投资银行,未来将拓展投行业务,以结构性融资拉动资产管理及证券服务,将利用大股东的客户资源优势,物色并购机会。
就在今年2月,民银资本35亿资管产品刚刚获得大股东认购。就民银资本与民银国际于2017年10月3日订立的服务协议项下的持续关连交易,中国民生及民银国际各自决定认购分别为数相当于人民币30亿元及人民币5亿元的资产管理产品,自此,该集团将管理相关受管理所得款项,并作为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服务的一部分。
在资管业务方面,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民银资本可向母公司民银国际的资管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其分销费收入从资产管理所得款抽取0.25%,管理费则从客户资产管理总额抽取0.5-1%。若按协议建议上限进行乐观估计,2018年度公司资管业务仅靠集团客户就可获得十分可观的收入。
除此之外,民银资本还在3月5日正式获纳入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份股。
未来发力点:证券和资管服务
经过一整年的大股东护航期,民银资本表示,将继续通过提供包含跨境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一站式投资银行解决方案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民银资本还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通过提供更多多元化结构性的融资服务进一步开拓其贷款及融资业务,主要锁定综合保健、大众消费、新兴技术和富有特色的制造行业知名私有企业客户,继而产生稳定的收益来源,以及促进集团并购咨询及保荐人服务、债务及股本包销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高速发展。
第二,进一步加强经纪服务能力,尤其是通过进一步优化相关资讯科技系统,以及借助中国民生的稳健销售网络及广泛客户基础,稳定地发展其经纪服务。
第三,拓展企业融资顾问业务。重点将业务拓展至“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
第四,进一步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在完善产品体系的同时,立足集团和中国民生的客户群,围绕上市公司及其中高级管理层全球资产配置的需要,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
第五,择机通过投资、收购来提升集团的发展品质和速度。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收购计划,但民银资本将关注香港、欧洲及东北亚等不同市场的发展趋势,寻找具有团队优势、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性的潜在收购目标。
总的来说,未来民银资本将秉持“一体两翼”经营策略。“一体”即结构性融资服务,为客户的不同资金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两翼”即集团的证券业务和资产管理服务,通过充分发展“一体”的结构性融资服务来带动证券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两大业务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