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从银行基本面看,2025年信用投放将保持平稳、低息差会继续回落、风险指标将低位运行、盈利将低速增长是一致预期,一定幅度内的政策波动和经济波动并不会造成基本面和预期的大幅变动。超预期的因素将是市场风格和资金面变化,以及幅度外的政策和经济波动;即使不考虑超预期,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的欠配格局下,低波稳健产品仍将是确定性强的方向。年底逐步进入增量资金险资开门红的配置季节,股息率高、估值优势、风险预期稳定的公司仍是落地品种。此外建议关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否有超预期政策定调。
事件:12月5日,《时事报告》杂志刊登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署名文章:《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12月6日,《证券时报》报道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渐次落地,监管部门也在根据最新情况完善监管细则。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化债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空间仍较大。
蓝佛安部长在《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提及“将指导各地合理分配债券资金,抓紧细化置换债券发行和使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再融资债券‘发行一批、置换一批’,让政策效应尽快释放”。
根据新华社统计,截至12月5日,已有23个省级行政区发行再融资债券,合计发行14,595亿元,在发行提速的同时,当前财政部高度关注发债资金使用情况,“发行一批、置换一批”的指导方向强化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切实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结合此前蓝佛安部长此前明确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明年中央财政政策空间仍较大,既有利于稳增长,也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助力防风险。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完善。
12月6日,《证券时报》报道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新监管要求,具体看主要包括:① 要求增持借款主体必须为直接持股5%以上的股东,暂不含自然人及金融机构,要求回购借款主体不得为金融机构;② 贷款期限被限定为最长3年;③ 贷款比例设定为不超过90%(此前《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不高于60%);④ 要求银行须在上市公司公告后才能签订贷款合同,发布公告前应签署贷款承诺书;⑤ 针对前期已开展回购或增持的,不得通过贷款资金进行置换;⑥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不得组建外部银团。
根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12月5日,已至少有180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使用专项贷款进行股票回购或者控股股东增持的计划,已披露的回购或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388亿元。整体看本次工具完善有松有紧,大幅提升了贷款比例上限,但也对借款主体、贷款期限和贷款流程等方面规则进行了细化。
六大国有行中期分红将近,关注板块股息配置价值。
根据各公司公告,2024年以来,已有20家A股上市银行宣布中期分红,截至12月8日,已有沪农商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7家完成中期分红,而根据该行统计,六大国有行中期分红均将于2025年1月进行,具体来看,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A股将分别拟于2025年1月7日、1月7日、1月8日、1月10日、1月23日和1月24日派发中期股息,其中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已披露中期分红股权登记日分别为2025年1月6日、1月6日、1月7日、1月9日和1月22日。
投资观点:政策预期积极,关注重要会议定调。
从银行基本面看,2025年信用投放将保持平稳、低息差会继续回落、风险指标将低位运行、盈利会低速增长是一致预期,一定幅度内的政策波动和经济波动并不会造成基本面和预期的大幅变动。超预期的因素将是市场风格和资金面变化,以及幅度外的政策和经济波动;即使不考虑超预期,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的欠配格局下,低波稳健产品仍将是确定性强的方向。年底逐步进入增量资金险资开门红的配置季节,股息率高、估值优势、风险预期稳定的公司仍是落地品种。此外建议关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否有超预期政策定调。
个股方面,1-3个月角度推荐两条主线:①低波品种贡献稳健收益空间,高分红、高资本的银行更具配置价值;②增长品种贡献弹性收益空间,商业模型优秀的公司更有估值空间。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