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遭两沽空机构前后狙击停牌超4年,旭光高新材料重组再度申请上市

旭光高新材料通过重组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与此同时,旭光高新材料2014年被多家沽空机构连续狙击而停牌至今的惨案,也再度被翻出来。

2018年11月14日,旭光高新材料通过重组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又再一次回到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与此同时,旭光高新材料2014年被多家沽空机构连续狙击而停牌至今的惨案,也再度被翻出来。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被沽空机构指财务造假,旭光高新材料也因此停牌数年,甚至一度被港交所下达最后通牒并列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直到2018年,采取若干程序符合复牌条件后,旭光高新材料才迎来了转机。

10天内惨遭两家沽空机构狙击

旭光高新材料是一家新材料生产商,位于四川成都。公司从事天然芒硝的开采、加工及制造,以及聚苯硫醚(PPS)的生产开发及销售。这家公司于200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1年改名为旭光高新材料。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旭光高新材料自2009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就一直充满了争议,只是所有的“流言蜚语”都没有对公司的没造成过大的冲击,也没有引发市场的过多关注。而且单看旭光高新材料的业绩,不能不说不好。

图片1.png

直到2014年的3月25日,著名美资沽空机构Glaucus Research Group(下文简称“Glaucus”)登场,才让旭光高新材料栽了跟头。

2014年的3月25日晚,沽空机构Glaucus 向市场抛出了一份研究报告,从多个层面对旭光高新材料的数据加以质疑,直指旭光高新材料销售数据有夸大之嫌,并给予“强烈沽售”评级,目标价为0。

2014年的3月26日,旭光高新材料在10时52分后突然出现抛压,股价走势几乎就是直线下跌。4分钟之后,早有准备的旭光高新材料宣布临时停牌,停牌前报1.25港元,跌幅为7.4%。

据旭光高新材料的企业组织构架图披露,旗下全资子公司包括四川省川眉芒硝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川眉芒硝)、四川川眉特种芒硝有限公司(四川特种芒硝)、四川得阳化学有限公司(四川得阳化学)、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得阳新材料)。而这四家公司,正是Glaucus的主要质疑对象。

旭光高新材料主要通过四川得阳化学和四川得阳新材料进行PPS产品销售。当时,Glaucus在的报告中首先瞄准了旭光旗下PPS产品的销售情况。报告称,旭光高新材料公告显示,其从事PPS业务的子公司得阳化学2011年财年销售PPS营业额为25.4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内地工商文件显示阳化学2011财年的营收为1.89亿元,因此“实际销售额较旭光公布的低90%”。

Glaucus还从税收方面推断旭光高新材料涉嫌在PPS产品销售上造假。Glaucus称,德阳市地方税务局网站曾公开2011年企业纳税排行榜,其中排名16的一家上市公司纳税仅8900万元,四川得阳新材料排名74位。因此,排名比上述公司靠后58位的得阳新材料,纳税金额也应少于8900万元。但若按照公告显示,四川得阳新材料2011年销售14.15亿元、税前利润9.15亿元,应纳税3.78亿元,与所公布的榜单矛盾。

同时,旭光高新材料的芒硝产品业务也受到Glaucus的质疑。Glaucus指出,2010年旭光旗下仅有两家销售无水芒硝产品的子公司:四川川眉芒硝和四川特种芒硝,其公布的2010年营收和利润共20亿元和11亿元,但工商档案副本却显示,两家公司当年营收仅1.51亿元且没有盈利,与旭光高新材料所公布的数据相差甚大。

Glaucus还通过旭光的客户的账目,指出该公司芒硝产品的销售存在疑点。据旭光的资料显示,其最大客户成都景逸,分别在2009及2010年自旭光购入3.39亿元及4.43亿元产品。可是在内地工商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成都景逸的销售成本分别为3700万元及3500万元,较旭光的数据低90%。

此外,Glaucus还从行业角度质疑了旭光高新材料虚报药用芒硝销量。旭光高新材料称其药用芒硝年销售量高达30万吨,但Glaucus援引了一份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并称中国对药用芒硝需求量全年至多5万吨。

就在3月26日停牌那天下午,旭光高新材料主席张志刚就迅速举行了电话会议上,强调称沽空报告内容与事实不符,集团会保留追究权利,更会在适当的时间作出回购,且有信心股份能复牌。

副总裁戴群波还指指集团会尽快在一两天内在港交所发出公告逐点反驳报告内容,并将如期公布2013年业绩,希望投资者耐心等待。但是,到了3月28日,旭光高新材料就“打脸”地公告称因审计师需要更多时间完成审计集团2013年账目,原定于当天发布的2013年业绩将延迟公布。

然而就在旭光深陷沽空泥潭,官方澄清公告迟迟未发的时候,2014年4月1日,又一家沽空机构Emerson Analytics Co.,Ltd.也跳出来发布沽空报告,也指控旭光涉嫌夸大生产量,甚至预言旭光将最终遭遇“除牌”,相关报告同为四十三页。

2014年4月4日,旭光高新材料终于发布一份长达22页的公告,以反驳Glaucus的指控。旭光高新材料还在该公告中表示正准备第二份公告以反驳或澄清Emerson的指控及评论。旭光高新材料会继续停牌,直至发出第二份澄清通告和去年全年业绩。

此后,围绕旭光高新材料的风波依旧不断,更有报道指公司资不抵债,大股东卖方套现离场等,旭光高新材料也从2014年3月25日起停牌多年,甚至一度被港交所下达最后通牒并列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

直到2018年,在风雨中飘摇多年的旭光高新材料才迎来了转机。

重组上市,变更主营业务

2018年11月14日,旭光高新材料通过重组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旭光高新材料表示,集团原本主要从事加工及销售普通芒硝、特种芒硝及药用芒硝以及制造及销售PPS

(聚苯硫醚)产品。但是投资者无意继续经营本集团现有业务,集团收到了重组建议。

在完成建议重组及根据债权人计划的条款向计划公司转让本集团的资产及债务后(包括由Glaucus Research Group及Emerson Analytics Co.,Ltd.所发出的报告内提及指控的所有计划附属公司),沽空机构的指控将与旭光高新材料不相关。

建议重组完成后,主要从事在新加坡制造及销售多种标准及定制环保预制混凝土墙板系统及销售相关配件的目标集团的业务将成为旭光高新材料将成为集团的主营业务。

目标集团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分别由Widjaja先生、Lim女士及Limarto女士拥有33.3%、33.3%及33.3%。目标集团为旭光高新材料的全资附属公司。

紧随复牌后,Widjaja先生、Lim女士、Limarto女士、Amazana Investments、AmazanaEquity及Amazana Ventures(作为一组)及彼等各自(按个别基准)将成为控股股东。

届时,旭光高新材料将涅磐重生,改头换面。不过,目标集团并不算优质资产。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目标集团在新加坡制造及销售多种标准及定制环保预制混凝土墙板系统及销售相关配件,总部设于新加坡,而生产厂房则设于马来西亚新山。马来西亚新山的生产厂房设有3条自动化生产线及3个手工制作场,连同新加坡的总部,目标集团拥有137名员工及工人。整体规模较小。

目标集团的业绩也并不亮眼,出现下滑的趋势。据旭光高新材料上市材料披露,截至2015年-2017年,目标集团实现收入2400万坡元、2480万坡元、1960万坡元;纯利为700万坡元、680万坡元、230万坡元。经调整溢利约700万坡元、810万坡元、430万坡元。

同时,目标集团的总收入有约90%来自新加坡,而高度依赖新加坡市场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一国之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市场是随该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若是新加坡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对目标集团的影响可想而知。而且由于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建筑工人数目有限且成本较高,因此当地的建造及建筑材料业高度倚赖熟练、半熟练及非熟练外籍劳动力。目前目标集团约77.9%的劳工为外籍劳工。受到各国关于企业雇佣外籍劳工政策的影响,目标集团很可能无法在未来继续聘用外籍劳工满足生产所需,最终导致公司业绩的下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旭光高新材料在2017年9月30日的第一次上市申请就失败了。旭光此次究竟能否把握住机会,再度重生,仍是个未知数。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