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薪阶层如今最爱聊的:想当年我们阔的时候……

英文里有句习语,叫做“miss the good old days ”,直译就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的日子不如以前的那么好了。但过去真的就比现在好吗?对于大部分的美国工薪阶层来说,现实情况可能还真是如此

英文里有句习语,叫做“miss the good old days ”,直译就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的日子不如以前的那么好了。但过去真的就比现在好吗?Cashflow Capitalist分析师Austin Rogers最近就撰文表示,对于大部分的美国工薪阶层来说,现实情况可能还真是如此:

很多美国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在好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扮演着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在菜市场、沃尔玛、亚马逊卖出的每一件商品,都能为地球上某个角落的人(们)创造财富。

吃的蓝莓蛋糕,蓝莓是某个阿根廷蓝莓农场产的;穿的那件衬衫,是印尼某个纺织工,用阿塞拜疆棉花给织的;正在看这篇文章用的显示屏,是在中国的某个工厂里装的。

可以说没有美国消费者,各国生产出来的消费品便少了一个重要市场。虽然美元消费在全球经济中具有强大的话语权,但其实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为深远。美元消费,不是花在阿根廷蓝莓、印尼衬衫或中国屏幕上,而是花在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上:消费足足占了美国GDP的70%有余。

其中房地产、医疗、银行、保险和投资管理等服务行业的消费占了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则是洗衣机、汽车、家具、汽油、杂货和服装等的商品消费。因此,消费者——即美国广大民众的整体财务健康状况对美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市场应时刻保持关注,这有助于提高对消费引致的“大型债务危机”的警惕。

好消息与坏消息

好消息是,个人收入水平近数十年来(经济危机时例外)一直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

图片.png

2017年,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61372美元,高于2004年的峰值55000美元(按2016年美元价值计算)。

坏消息则是,在扣除通胀影响后,私营部门非管理岗位的每小时平均工资水平竟与1978年时相当。也就是说40年来,大批美国工人的购买力几乎没有增长。

图片.png

按购买力来计算,1964年至今,美国人的平均累计加薪幅度为2.38美元。没错,不是年均,是累计。而人均收入数据,则体现出显贫富差距的扩大。从1979年到2014年,收入最高的20%人群的收入增长了95%,而中间的60%人群的收入增长幅度则低得多,仅为28%。

图片.png

有观点认为,就算实际工资停滞不前,今天的中产总的来说生活还是比几十年前要好的,理由如下:

首先,尽管中产阶级在过去50年中一直在缩减,但向上流动的中产阶级要比向下流动的中产阶级多出近两倍:根据美国城市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美国上层中产阶级占美国人口的比例从1979年的13%增长到2014年的30%。其次,平均税后收入和转移支付自1979年以来增加了2万美元,因此就算是贫困阶层,其生活也要比以前好。

而且,工资之所以没有大幅增加,部分原因是福利(主要是医疗保险)在总劳务报酬(工资+福利)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大,从2008年的8.81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每小时11.60美元,增幅约32%。

而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生产增长率的相对缓慢。正如堪萨斯联邦储备银行指出的那样,工资增长率和生产增长率高度相关,而生产增长率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在过去的三次经济衰退中(1991年、2001年和2008年),衰退过后的GDP累计增长率要低于几十年前的累计增长率。

图片.png


昨天与今天

要说人们今天的生活境况比20世纪60或70年代要好,其实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例如,假设没有互联网搜索引擎,写一篇数据翔实的文章可能需要花比现在多得多的时间;又例如,如今的新建房屋平均面积比1973年的大了近1000平方英尺。再例如,现在的汽车燃油效率比以前高出一倍。尽管表面上确实好像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改善,但从以下7个方面来看,美国消费者今天的境况似乎还是要比过去几十年要差一些:

1. 劳动参与率

自1950年代起直至1990年代,美国投身职场的女性人数不断增加,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妇女在就业人口中的占比便开始回落。

图片.png

从1996年到2016年,年轻劳动人口(55岁以下、特别是25岁以下的人群)的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而老年劳动人口(55岁以上、特别是65岁以上的人群)的劳动参与率显著上升,大部分人发现,他们羸弱的财务状况根本无法支撑自己的退休生活。

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则是近70年来一直都在下降。

图片.png

2016年,处于最佳工作年龄段但未打算工作的成年男性总人数达到700万,其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是在读学生。18-34岁的年轻男性中有35%与父母同住,无业青年则主要用电子游戏来打发他们无尽的闲暇时间。

在1930年,男性的不活跃比率(既不工作也不找工作)低于2%。197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到了2016年,上升到11.5%。其中,只有3%的人是“怯志工作者”——那些由于对就业市场不满而暂时辞职的人。不活跃比率从1968年到2014年之间的上升过程中,这类怯志工作者所占比例不到10%。那么不活跃比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的增长呢?这可能与为残疾救济申请的增加有关:

图片.png

对于那些住在因工厂关闭而凋零的城镇的普通美国农村人来说,去当个“残疾人”似乎比搬到一个就业机会更多的地方更有吸引力。

图片.png

申领残疾救济的人数也随着失业率的变动而变动。例如,西弗吉尼亚州是全美唯一一个就业人口不到总人口一半的州(截至2015年),其失业率为5.2%,劳动参与率为53%(截至2017年),残疾救济申领人口比例则是全美最高,达到了8.9%。然而,在热带天堂夏威夷,该州处于最佳工作年龄段的人口中仅有2.8%申报为残疾人口,失业率也相对应地处于2.1%的超低水平。

劳动参与率下降与消费有什么关系?很明显,工作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收入,就算有14808美元的残疾救济,不工作也将导致消费力的明显减弱。

2.单亲家庭数量

单亲家庭的比例从1950年的不到10%上升到今天的30%以上。

图片.png

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从1970年代便开始陷入停滞,二人工作家庭是让停滞的收入不至于下跌的幕后功臣。单亲家庭没有第二双挣钱的手,又或者说当一双手在挣钱的时候没有多一双手来照料家庭,因此日子比较艰难。日子过得艰难的家庭肯定会比日子没那么艰难的家庭的消费力要弱。

3.汽车贷款率

汽车贷款余额目前为1.26万亿美元,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图片.png

据报道称约四分之一的汽车贷款是次级抵押贷款,这个比例高得瘆人。一辆新车的平均借款期限为65个月(超过5年半),如果这些消费者收入下降、还款能力减弱,他们会怎么办?那只能是减少其他的消费开支了。

4.学业贷款与毕业率

学生贷款对年轻人的负担有多重这里不做赘述。如果就业市场能够让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迅速偿还这些债务,那么债务压力还算相对小些。然而,就业市场并不怎么待见那些只受过普通大学教育的人。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本科生近6年的平均毕业率是60%。但中间派智库“第三条道路”(Third Way)的研究人员认为,实际毕业率比这要低,约在45%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大学学习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读大学的年轻人选择了考大学?

一种解释是,在大衰退之后,就业市场的不景气迫使许多年轻人进入大学攻读(以后可能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的)学位和证书,他们觉得高等教育会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然而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工资最后可能与没有学位/资格证书的工资相差无几。其结果是,70%的大学生毕业时身背至少15,000美元的学生债务,目前国家学生贷款余额超过1.52万亿美元,而10年前还只有6000亿美元。

尽管自金融危机以来,就业市场确实有所改善,但它仍无法吸收数量如此庞大的新增毕业生。43%的大学毕业生并未充分就业,部分原因可能是其中38%的人(2016年为38.1万人)获得的是文科、通识或人文学科的学位。学这些领域的科目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些领域并不能每年增加38.1万的就业岗位。

这导致了每年约有260万笔助学贷款需要申请延期还款,每年的学生债务总额将因此增加大约57亿美元。

如果提出延期申请的贷款继续如雪花般涌来,这将对消费者支出有何影响?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一项研究,在未来五年内,将近40%的学生贷款可能会违约,而首当其冲的,恰恰是那些经济状况最为脆弱的学生。该研究显示,非裔美国人学士学位毕业生的违约率是白人的五倍。

这预示着消费力未来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5.千禧一代拖后腿

年轻人不像老年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房子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年轻人逐渐变老,他们的住房拥有率的增长速度预计将会和他们父母那一代人的差不多。然而这在千禧一代(1982-2000出生)身上并没有发生。

在30岁以上的千禧一代中,只有35.8%是业主,而“婴儿潮”一代则有近半数(48.3%)人在30岁时成为业主。这与消费息息相关,因为买房(尤其是第一套房)与很多东西的支出增加有关:从家具如电视、沙发,到家居服务如水管工、电工、庭园景师和铲雪工。

住房价格高企,年轻一代想拥有自己的住房不容易。

图片.png

根据ATTOM的数据,住房价格已升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位,30%的美国人需要有六位数的年收入才能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部分人对住房的需求一直很强劲,但部分人则相反,这导致了如此低的房屋拥有率。

图片.png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和房价的上涨,业主们将获得巨大的账面收益,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信心。但是,由于可以享受这些收益的人口较少(业主少),消费支出的增长也会相应较小。消费支出增长小,GDP增长也就小。

6.信用卡负债率

美国几乎一半(约48%)的家庭有信用卡债务,平均每个家庭的负债余额为15561美元。考虑到信用卡的平均利率大约是16%,因此每个家庭平均每月要付的利息在200美元左右。

这种情况比过去几十年要严重得多,因为信用卡债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个人收入。在过去五年中,信用卡债务平均增长了18.5%。

图片.png

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将还债日期一个月一个月地向后推,但债务终有结清的一天,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消费支出将不得不放缓。

7.极低的储蓄率

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多少储蓄。在年收入少于7.5万美元的家庭中,有储蓄账户的较高收入家庭( 4.5万至7万美元)的储蓄余额中位数为2,200美元。收入在25000到45000美元的家庭的储蓄余额中位数为1500美元。而那些收入低于25000美元的他们的储蓄余额中位数为500美元。有些家庭,甚至还没有储蓄账户。

超过三分之一(35%)的美国成年人只有几百美元的存款,另外34%的人则干脆完全没有存款。收入最高的1%的人会将收入的38%存入银行,收入最高的10%的人储蓄率则大约为12%,而余下的90%的人的储蓄率则长期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图片.png

收入最低的90%人群的储蓄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曾有过上升,但自那以后,储蓄率便开始一路下滑。

也许这就是40%的成年人说他们连应付400美元意外开支的现金都没有的原因。


前景黯淡

以上七个因素,共同绘制了一幅关于消费增长前景的灰暗画作。消费每下降1%,都需要投资或出口(或两者结合)翻倍增长,以维持GDP的当前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债务使美国的消费支出得以维持,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理想的负债情形,应该是不断增长的收入在减少债务的同时,也能覆盖掉风险;而最坏的负债则会为了能够继续偿债,而不断牺牲收入,这种债务最终会随着负债额越来越大而变得有害无益且无法驾驭。低利率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掩盖坏的债务,但“丑妇终须见家翁”。太多的美国消费者陷入了这种债务滚雪球的循环当中,很少有人能通过工资创造强劲的收入现金流来跳出这一泥淖。如果情况持续,美国当前的GDP增长率将难以为继。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