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金点睛”,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
粤港澳大湾区:“大开放、大合作、大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15年3月首次正式提出,2019年2月规划纲要落地,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湾区,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比肩世界级湾区,底气在哪里?
1)特大型城市群,经济实力雄厚。面积是东京都市圈的4倍,人口接近2倍;以全国0.6%的面积贡献了12.4%的GDP,人均GDP是全国的2.5倍;世界500强集聚,民营企业多,经济活力强。2)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进出口额占比20%以上;区域内多深水良港,是铁路、航空的重要枢纽,对内地辐射能力强。
3)现代制造业引领高质量增长。区域内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核心城市服务业发达,周边城市制造业差异化、集群化发展。
4)深耕研发引领创新大潮。全社会研发强度、企业研发意愿领先全国。
离世界级的湾区还有多远?
差距在人均发展水平、单位面积产出和人口密度、产业结构、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相比纽约都市圈、旧金山湾区和东京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仅是前三者的20%~50%,人口密度是30%~50%,单位面积产出是10%~20%;第三产业占比66%低于前三者的80%,尤其以专业服务及信息通信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差距大;区域内发展不均衡,土地和人口等资源错配。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绘就,哪些方面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1)高水平互联互通的目标将推动基建大发展,包括港口、机场、公路、轨道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发展前景提升将增强区域吸引力,房地产板块也有望受益;2)产业结构继续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其中科技、金融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家电汽车等本地具备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最有可能突围,从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3)为实现“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35目标,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支出将进一步加强,而随着区域整体的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利好教育、健康、娱乐、旅游、家居等消费升级相关板块。
从国际经验看湾区城市群建设,世界级湾区如何保持高质量的增长?
政府在兴建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完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湾区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支出普遍达到财政支出的20%~30%。对人口聚集效应强,东京都市圈吸引的流动人口占日本全国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6%以上。区域内,居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东京都市圈本科及以上人口占比领先日本5个百分点。随着人才优势的逐步确立,湾区都市圈实现了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何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1955年以来,日本中央政府出台五轮规划,统筹区域发展,东京都市圈内的发展差异明显减小,实现了在核心城市带动下的全面发展:部分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制造业集群由单极转为多极;周边城市的金融保险和政府服务等服务业产值占比也有所提升;城市间交通更加便利,人口向周边扩散,工作和居住异地的人口比例在不断提升;周边城市相对东京的人均收入不断上升;不过东京相比周边城市的土地价格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持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