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2倍火爆超购背后,维亚生物(01873)用什么支撑高增长?

维亚生物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约106.92倍,是联交所主板上市认购最为火爆的生物科技公司。

近两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近20家,包括体型庞大的独角兽药明康德(02359)和药明生物(02269),也包括最近上市的首支疫苗股康希诺生物(06185),但要论人气,维亚生物(01873)无疑是最高的。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最新公告,维亚生物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约106.92倍,是联交所主板上市认购最为火爆的生物科技公司,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上市前的公开发售分别超购37.46倍、1.92倍,首日便暴涨57%的康希诺生物公开发售超购90.83倍,均不及维亚生物。

公告显示,维亚生物拟发行3.45亿股,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4.41港元,在3.42-4.41港元招股区间高端,500股一手,每手市值为2205港元。

据了解,香港公开发售和国际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分别为1.725亿股,本次全球发售还引入了三名基石投资者,分别为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Gaoteji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Ltd.及深圳市高特佳睿宝投资合伙企业,这些基石投资者分别认购2648.3万股、2134.05万股、3201.1万股股份,合共7983.45万股股份。

模式独特的生物药CRO企业

在递交招股书之前,维亚生物还是一家低调的、鲜为人知的公司,也许不少人会疑问,这家公司为何获得市场如此高热情的追捧?它的增长潜力有多大?

同样在生物医药的CRO市场耕耘,药明生物似乎以“全球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CRO企业”的标签抢尽了风头,但众所周知,一款新药的研发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在产业链非常长、市场规模过万亿的市场,做得出色的绝对不止一家企业。

维亚生物是基于结构的新药发现技术平台,目前专注于创新药研发最前端的CRO领域,为生物科技和制药企业提供包括靶标蛋白表达与结构研究、药物筛选、先导化合物优化及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环节的业务,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全球份额占比达到70%。

该公司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分别是膜蛋白靶向药物发现技术、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SBDD)技术、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FBDD)技术和ASMS筛选技术。据了解,膜蛋白是可以融入细胞膜或细胞内细胞器膜中的蛋白质,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靶标类型,大约50%的市售药物及相当一部分研发中药物都通过调节膜蛋白起效,维亚生物膜蛋白靶向药物发现技术在美国和中国拥有7项专利。

在十余年的发展间,维亚生物已为全球超过370名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其中包括全球十大制药公司中的九家,研究过超过1000个独立药物靶标,向客户交付约9500个独立蛋白结构。

不过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维亚生物最引人关注的地方可能在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在提供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时,多数公司采用以技术服务换取现金的模式(CFS),但维亚生物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以技术服务换取股权(EFS)的模式。

这种方式是由其客户特点决定的,维亚生物服务的客户大多数是初创公司,它们的药物还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非常大,而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一般的VC不会投资,这一市场空缺就由维亚生物通过EFS的模式来填补,维亚生物也因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生物医药公司原始股权。

相比传统的VC,维亚生物对孵化的公司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及退出机制,风险控制能力有一定优势,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高。去年该公司部分或全部退出的几个早期项目,投资回报率均超过200%,最高达494%。

中长期收入增长可期

业绩方面,维亚生物连续三年盈利,2016年-2018年,收益分别为9650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1.48亿元、2.1亿元,对应纯利分别为2450万元、7630万元、9060万元,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这是EFS模式收入占比还不足30%的情况下取得的。未来三年预计新增孵化公司数量分别约21个、35个和50个,新增项目数量和总孵化项目数量均较过去三年大幅增长。随着更多孵化项目成熟退出,公司的收益有望呈爆发式增长。

除此之外,维亚生物的业务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通过最前端的研发服务积累了客户资源和质量口碑后,维亚生物有机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毛晨曾向智通财经APP透露,未来公司会顺流而下,切入到化合物优化、后期临床研发领域。

此次上市是维亚生物在创新药研发服务领域起飞的跳板。公告表示,预计此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73亿港元,其中约30%将用于扩大公司的EFS模式,将更多前景可观的中国及海外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加入公司的孵化投资企业组合,其中2.88亿港元预计用于向采用EFS模式的潜在孵化投资企业提供药物发现服务,而1.24亿港元则预计用于未来的战略投资。

约30%所得净额将用于建立公司的商业及研究制作能力及生物CMO及化学CMO的能力。此外,约10%将用于按照公司的扩充计划购置实验室设备及物料;约10%将用于招聘、培训及保留生物及化学药物研发人员;约10%将用于以收购或联盟方式扩充公司的CMO业务;及约10%将用作公司的一般商业及营运资金。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