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券商股已如鸡肋? 外资大行却说“真香”

2月份以来中资券商股至持续震荡向下,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资大鳄持续“扫货”券商股。

外资大行一般被比喻成“聪明钱”,智通财经APP注意到,2月份以来中资券商股至持续震荡向下,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资大鳄持续“扫货”券商股。

截至目前,中资券商股并未走出上升行情,但是大行的增持步伐并未止步,实在是扣人心弦。

image.png

(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增持步伐并未止步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外资持股券商比例最大的为H股申万宏源(06806)。

2019年5月15日,申万宏源获高盛场内增持3733万股H股,每股均价约3.43港元,总价约1.28亿港元。5月17日,高盛再度以3.6港元的价格增持H股好仓4723万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的H股股份的30%。

image.png

虽然,申万宏源公告,其H股全球发售的稳定价格期已于5月17日结束,但是稳定价格结束后高盛至今并未有任何减持动作。

除了高盛对申万宏源的增持,贝莱德也频繁“现身”在中信证券(06030)、华泰证券(06886)与广发证券(01776)的权益变动中。

截至5月23日,贝莱德当日持有中信证券1.88亿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的8.2%。

从5月2日到5月22日期间,贝莱德共13次向华泰证券“出手”,虽然期内亦有对其进行减持,但总的来说持股数目还是增加的,如持股比例由2月20日的6.12增加至6.24%。

在2018年10月19日,贝莱德仅持有广发证券8656万股,占其当时已发行股本的5.09%;而截至2019年5月22日,贝莱德持有其1.23亿股,占其已发行H股本的7.2%。

此外,摩根大通于5月23日增持华泰证券1811万股,每股作价12.24港元,占其已发行H股本的5.44%。

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亚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资者”——新加坡政府投资(GIC Private Ltd),于5月8日增持中信证券345万股,每股作价15.91港元,总值5488.95万港元,占其已发行H股本的7.1%,其投资“口味”基本是以绩优股和白马股为主。

外资看好中国股市

券商股持续走低,外资机构为什么越跌越买呢?

从表象来看,最直观的逻辑就是券商股AH溢价大,但是这种溢价的状态持续存在,不足以成为有效的催化剂。

image.png

如中信建投折价率最高,截至5月29日,其折价率达到79%,这意味着1股A股的交易价可在H股市场买入近8股对应的H股。

那么,中长期来看,外资大行持续增持中资券商股,或许其更看重中国的股市增长前景。

其实A股被更多的国际主流指数纳入自然是利好吸引外资,摩根大通预计,MSCI将A股权重从5%提高到20%,再加上富时罗素今年6月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预计上述调整将在2019年5月到2020年3月为A股带来合计1500亿美元的流入。

从估值上看,目前A股多个指数的市盈率(TTM)已经回落至历史中位数之下,这就意味着下跌空间已然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以来,关于高盛加仓A股的消息持续刷屏,5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再起,A股5月波动加剧,但是据报道,高盛集团正在抛售美股,做多A股。

其实早在4月初,高盛就重申A股市场为亚太“首选”,给予沪深300指数目标4300点,以及相关指数于2019年及2020年每股盈利增长10%及11%。

尽管近日外部的突发性风险令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加大,但外资依旧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的发展前景,这也就解释了其为什么要超配券商股。

攻守兼备的券商股

关于接下来券商怎么走的问题,回到当前券商业绩增长及经营环境改善,基本面逻辑仍在,由于去年低基数效应,全年业绩增长具备较高确定性,股价存在一定的支撑。

短期来看,6月份科创板将进入“读表”阶段,这将成为年内券商股价弹性的最大催化剂;此外,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有望影响货币政策适度逆周期调节,推动券商估值双升,因此证券板块有望迎来科创板的刺激和流动性改善共振。

长期来看,智通财经APP认为,还是要看金融证券开放的步伐,券商业只有拓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业务,才能逐渐提升ROA水平,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2018年以来,从证监会核准瑞银成为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开始,到2019年5月16日,方正证券发布关于瑞士信贷对瑞信方正非公开协议单方面增资的进展公告,表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速。

除了瑞信方正之外,大摩华鑫也有很大概率成为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据证监会披露,截至5月24日,共有18家合资券商正在排队申请设立。

目前,中国不断推进金融开放这一事实毋庸置疑,外资券商兵临城下,但更应乐观得看到,在“鲶鱼效应”下,国内经营机构的经营效率可能提升,而且,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可能不断推出,有利于证券行业的长期发展。

如证券业有望通过投行资本化、财富管理等高ROA业务促进券商实现战略发展。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受益于衍生品等业务创新中信证券、自营业务高弹性的海通证券,以及拥有国际化服务网络和较好跨境服务能力的中金公司。

综上所述,尽管4月份券商业绩环比下滑,但无碍外资控股热情,主要还是基于科创板继续推进,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以及对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积极展望。

相信后续大概率仍有政策的催化,此前大部分的创投、影子股都已透支,此后真正受益的是券商,目前还没有体现。

“每临大市有静气”,站在目前时点下,虽然市场情绪向好仍需催化,投资者更需要避免急躁,调整预期,关注基本面,关注盈利拐点的券商行业,等待时机,在合理估值前提下买入优质中资券商股。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