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约车评”,作者:杨思宇。
近一周以来,“造车新势力”的消息不断地充斥着汽车圈。
6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团(03690)创始人王兴将斥资3亿美元领投车和家C轮融资;6月18日,蔚来(NIO.US)第二款量产车ES6正式开始交付;同一天,小鹏汽车宣布,第10000辆G3正式下线,成为继蔚来和威马之后第三家跨过这一门槛的汽车初创企业。
在庆祝仪式现场,何小鹏开心的说,这是一个令所有小鹏人激动万分的时刻,第10000辆小鹏G3安全可靠地驶下生产线,代表我们高效跑通了研发、制造、生产、销售等体系。
最终能走到这一步的企业,似乎已经屈指可数。这场造车竞赛,正在变得日趋残酷。
造车新军们,正在枪林弹雨中一轮接一轮的闯关,为穿越生死线而奋力一搏,这其中不仅有自身的资金、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等层层关卡,还有强大的外部压力:补贴退坡、整体车市下滑、传统车企的“围剿”……淘汰赛正在加剧,谁又将成为笑得最久的人?
残酷的较量中,孕育着汽车产业的变革与新生。
前所未有的造车浪潮,让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热闹非凡,时刻充满着惊喜。
造车新势力这一备受瞩目的群体,从诞生之日起,一举一动就都处于聚光灯下,牵动着人们的视线。伴随着他们的到来,千亿资本涌入汽车产业,新的造车思路和运营理念与传统势力之间发生剧烈的碰撞,原本平静的水面变得波涛汹涌。
他们,是当前汽车产业里最为“疯狂”的一群人,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增添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并正在创造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一
2014年,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在一些人的心中搅动起了不小的波澜。
4月22日上午,8位企业家从马斯克手中接过了Model S的钥匙,成为特斯拉(TSLA.US)在中国的第一批用户,这其中就包括李想,彼时,他的身份还是汽车之家(ATHM.US)的总裁。
交车仪式结束之后,李想面带微笑的接受了采访,十分“客观”的对特斯拉做出了毁誉参半的评价:“特斯拉的外观设计是100万美元的档次,驾驶体验是20万美元的档次,但后座只是1.5—2万美元的档次”。
后来,他又对Model S的评价进行了一番补充,称赞Model S的驾驶体验和加速性能流畅,但确毫不留情的批评了其漏雨的天窗、把挡风玻璃弄得很脏的雨刮器以及“噩梦”般的后座和劣质的内饰。
此时,距离李想自己创办一家汽车公司还有1年零3个月。
同样在这一年,何小鹏也拥有了一辆红色的Model S,全新的驾驶体验给何小鹏带来的影响大概是无法估量的。他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第一批特斯拉不算很好,有很多细节问题,但是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这扇窗外,是一个叫做“智能汽车”的世界。
这辆特斯拉让何小鹏想起了从诺基亚到苹果,经历了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的跨越,他认定汽车也将从功能汽车过度到智能汽车。
2014年,何小鹏与夏珩、何涛、杨春雷一起创立了小鹏汽车,但这时的何小鹏只是公司的投资人,并没有All in到这场造车运动中,当时的他认为,汽车是最难做的,与其让他这个互联网人带队造车,还不如让一群有互联网思维的汽车人来做。
此时,距离何小鹏改变自己的想法还有3年。
就在这一年的11月,另一家带着明星光环的汽车公司诞生了,它投资方包括李想、刘强东、雷军、腾讯(00700)、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数十家知名人士和机构,其创始人李斌此前已经带领两家公司成功上市,这家新的企业拥有一个颇具“憧憬感” 的名字——蔚来。
此时,李斌对造车这件事已经思考了整整两年。
真正的下定决心或许需要一个契机。
2014年2月24日,雾霾笼罩北京城,灰蒙蒙的一片,李斌在家阳台拍摄了一张天空照片,并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李斌说:“汽车突破对空间的限制,意味着自由和美好,但是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不是让我们离这个目标有点远了?我告诉自己要付诸行动了,现在我经常还会去看那封信,这就是我创办蔚来的初心。“
而在创办之初,李斌就将蔚来定位成一家以用户为核心的企业,他说,此前由于生存等各种原因,并没有让易车成为一家to C的企业,很难与用户面对面交流,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李斌希望创办蔚来汽车是对自己初心的一次修正,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更纯粹的人,更加用户导向。
2014,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上真是神奇的一年。
这时候距离马斯克成为特斯拉最大的持股人和董事长已过去了整整十年,特斯拉也已经推出了那款让传统汽车界“大惊失色”的Model S,这款车的出现让包括通用在内的一些汽车制造商成了专门小组,研究Model S、特斯拉与马斯克的创新方式。
亚马逊的蝴蝶煽动翅膀,引发了一场剧烈的风暴。
特斯拉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汽车更多的可能性——电动化和智能化将会给汽车带来彻底的改变。
除此之外,它还让人们意识到,一家新的公司杀入百年汽车工业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造车这件事,绝不仅仅是老牌汽车制造商的游戏。
此时,中国势不可挡的新能源汽车浪潮已经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随后更是推出了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极大的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
到了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稳居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然而,我国虽然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但大多数的电动车依然是一辆通过“油改电”而来的“传统电动车”, 真正像特斯拉一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却迟迟没有出现。
这一年的6月,李想卸任汽车之家总裁,一个月之后,车和家成立。
当被问到创业的初心,李想说:“我最大的创业初心就是现在的交通环境不是我想要的。交通有太多的可能,而国内的那么多汽车厂商却无动于衷,反而做了很多糟糕的产品,往传统车里塞电池的产品,这是我后来做汽车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李想提出,汽车产业经历了两次窗口。第一次窗口是流水线,这个窗口基本上是开给了整个美国,出现了像福特(F.US)、通用(GM.US)等。第二次窗口是精细化制造,出现了丰田(TM.US)、本田(HMC.US),日产,也包括现代、起亚。
而在他看来,2015年到2025年接下来的十年里会开第三次窗口,这是由消费者整个需求的变化还有整个在技术的变化来产生的。这个窗口非常像十年前智能手机发展的变化。当时消费者特别希望能够通过手机上网,早期上网整个体验非常糟糕,但是消费者就是希望能够拿手机上网。
李想觉得,此时造车机会的拐点已经到了。
当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人投入到造车运动中的时候,一批传统汽车人也开始跃跃欲试。
2015年10月,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的沈晖,创立了威马汽车。
在传统汽车圈,沈晖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曾带领吉利(00175)并购沃尔沃,并且主导了在中国市场的落地。而此时,他选择一切从零开始。
2016年3月,又有两名传统汽车人成立了一家新的汽车公司——FMC(后发布其品牌名为BYTON拜腾)。
与众不同的是,这两位创始人均来自德国。
戴雷和毕福康,分别是前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和前宝马集团副总裁。中国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让他们毫不犹豫的投身到造车队伍中。
2017年2月,刚刚年过五十的付强抛弃了那份在传统汽车界金光闪闪的履历,集结了一批实力派选手,开始创办全新的品牌——爱驰汽车。
就在这一年,何小鹏选择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真正站在了舞台中央。
改变他想法的,是一个在恰当的时机打来的电话。
一位投资人对何小鹏说:“小鹏,我觉得汽车产业这一轮窗口期,在未来几年内就会关掉。”他判断,这个窗口期会在2020年左右关闭。
这一番话让何小鹏意识到,在2020年智能电动车时代到来之前,小鹏汽车必须尽快形成完善的体系、有力的团队和足够的规模,为迎接未来的竞争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此时,自己的儿子出生不久,何小鹏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希望以后让儿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做了一件大事。
2017年8月22日,何小鹏从阿里离职。七天后,他正式成为了小鹏汽车的董事长兼CEO。
这是一个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时机,抓住它的人,将站在时代的最前方。
中国汽车产业的创业浪潮滚滚袭来,在这些创业者的带动下,成千上万的传统汽车人抛弃了曾经看起来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从国企、合资品牌投身到了造车新势力的怀抱,用重新燃起的激情去赌一个并不如曾经那样确定的未来。
一位研发工程师放弃了在一家大型汽车行业国企稳定的职位,不远万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加入一家造车新势力。他说:这一年,做出的牺牲和改变,之前从未想象过,但却重新点燃工作的热情,以创业者的心态,重新出发。
一位造车新势力的供应链从业者在朋友圈感慨:“平均每周飞行3千公里,昨夜睡了不足4个小时,但一丝疲倦也无。或许比起留在传统车企,我们失去了十年赚钱的确定性。但是我们在快速迭代,小步快跑,追赶甚至引领这个百年不遇的时代。”
另一边,一批又一批曾经的互联网从业者开始投身到汽车产业当中,汽车与互联网发生前所未有的碰撞和融合,一个新的“物种”正在诞生。
然而,破茧成蝶的过程总是充满了艰辛。
二
造车难吗?
马斯克说,自己在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何小鹏感慨:造车比互联网创业的难度,真的不止高十倍,而是高百倍。他说,造车是一个大坑,整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填坑。
汽车涉及到上万个零部件,有着极长的供应链,几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尽管前人的经验已经听得很多了,但对新创车企来说,最后很多问题恐怕还是得经历一遍才会真正明白。”何小鹏回忆,“有一次一家供应商突然中断了供货,导致工厂陷入停产,因为这家供应商的产能被另一家整车企业占满了。当整个工厂无法开工的时候,真的感觉每一天都是煎熬。这种亲身经历的煎熬和听别人讲故事的感受,完全是两回事。”
一家造车新势力的采购吐槽,曾经有一家供应商的负责人甚至当着他的面说,他们绝对不会给造车新势力供货。
除了研发、供应链、制造等各方面的挑战,外界的质疑声和不被理解是另一种巨大的压力。
2018年8月15日,小鹏汽车在广州举办了品牌日活动,这是小鹏汽车成立以来首次向外界分享自己对智能汽车的理解和定义,以及自己在智能汽车这条赛道上的独特竞争力和未来的战略布局。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何小鹏的一句“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不在制造”竟成为了全场最大的“亮点”,写有这句话的PPT照片传遍了汽车圈,铺天盖地的质疑随之而来:“没有制造拿什么来运营?”、“不顾乘客生命吗?”
这一切都让何小鹏感觉异常的委屈。
李想的造车之路更是充满坎坷。
车和家成立之初规划了一款满足1—2人出行的SEV,针对的是出行需求中最大部分的城市短途通勤。李想认定,国家的政策法规会给这类车型一个名份。如果政策明确,经济实惠、品质又不低的SEV将会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直到2018年,微型电动车仍然游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带,国家并不鼓励这类车型的成长。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时间就是生死线,必须尽早的抢占市场份额,李想不能再等下去了。努力了两年的SEV项目就此搁浅,所有人仿佛都在看李想的笑话。
此时的车和家开始集中精力开发另一款车——中大型SUV。颇具争议的是,这款车采用的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而非目前主流的纯电或是混动。
李想的逻辑是,增程的方式可以彻底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同时也可以降低维护、保养和使用成本,并且还能通过智能化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以此为核心竞争优势,击败燃油车。
与小鹏汽车、车和家相比,蔚来承受的压力在外界看来似乎更大,几乎已经成为了众人集中攻击的“靶子”。
这种质疑最初来自于蔚来的“烧钱”模式,为了建立极致的用户体验,蔚来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建立Nio House、采用换电模式、提供一键加电的服务等等,无一不是需要比其它车企投入更多的资金。
纵使有豪华的投资阵容,也抵不过蔚来花钱速度,蔚来上市之后,更是将一切都展现在世人面前,巨额的亏损让蔚来又一次成为讨论的焦点,拦腰斩断的股价更是让人们对蔚来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此外,江淮代工、车机死机、电池起火、“长安街升级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将蔚来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让这家初创公司隔三差五的就会登上汽车圈的头条。
何小鹏说,互联网是长板模式和长尾理论,造车是短板理论和资源模式,互联网把一到两块板做到极致就很好,而汽车有几百块板,任何一块短板都无法靠常长版的优势来弥补。
造车,真的很不容易。
三
这么难的一件事,值得去做吗?
爱驰汽车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工智能官陈学文说,如果看到我们设计的具有标杆意义的产品能够跑在路上的话,这辈子就值了。
拜腾设计高级副总裁叶禀焕在遭遇“被离职”之后说,作为一个设计师,希望能够看着亲手设计的车型,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他没有任何理由在此时放弃。
一家造车新势力的员工说,在传统车企,汽车都是早已被定义好的,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有机会亲自参与到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当中。如今,他可以指着路上奔跑的某辆汽车,对家人和朋友说:快看,那是我们造的车。
进入到2018年,造车新势力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到了新车上市和大规模的交付阶段,越来越多身处其中的人开始获得和这位员工一样的来自精神上的巨大成就感。
2018年6月,蔚来ES8开始正式对外交付,蔚来开始由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截至2018年12月31日,ES8累计交付了11,348辆。成为了第一家交付量过万的造车新势力。
李斌认为,对于蔚来而言,车交付出去之后才是迎来更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要开始真正的服务好用户。这也是蔚来和其它车企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
当被问到过去一年的成就,李斌说,汽车从生产制造到销售、交付,再到售后服务,搞定每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挑战,而蔚来目前已经越过了这些障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系,这是蔚来2018年里取得的最大的成绩。
而目前,蔚来已经从无到有的建立了一个高端品牌,杀入了40万以上这一自主品牌的生命禁区。
然而, 蔚来正面临着资金和盈利的巨大压力,此时,ES6的正式交付对蔚来而言尤为关键,对于蔚来而言,依然有无数的“坑”等待着它去填平。
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演艺中心,理想智造ONE的上市发布会在20:00准时开始,甚至一秒都没有推迟。这在众多车企的上市发布会中实属罕见。
这场发布会在20:45准时结束,在这精准的45分钟里,李想,这位车和家的头号产品经理全部都在讲产品,没有介绍领导,没有致辞,也没有合影。
每一分钟对于李想来说都如此的宝贵,他向所有人阐释了自己为何要坚定的走增程式的路线、讲了四屏交互的逻辑、还讲了李想制造ONE超高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发布会后,人们对于车和家质疑的声音似乎没那么多了,而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今年9月,理想制造ONE将正式开始交付,这个充满激情的团队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挑战。
2018年12月12日,小鹏的首款量产车G3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正式上市,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我的第一台智能汽车”。
发布会上,何小鹏在发布会上为上千名观众现场演示了自动泊车,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目前还没有一家车企有这样的勇气。
此外,何小鹏和夏珩饶有兴致的在G3的大屏上打了一局超级玛丽,夏珩还在现场通过系统里的K歌应用献唱一首。
《建约车评》了解到,某家传统车企的老总在发布会现场演示车机系统,被技术人员强烈阻挠,生怕出现意外情况惨遭打脸。
何小鹏在发布会现场承诺,以后每个月都会通过OTA带给用户新的功能和体验。如今来看,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此时,人们早已忘记就在短短的四个月前,何小鹏还因为那句“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不在制造”饱受非议,而是深深的记住了“智能汽车”这个词,何小鹏所说的“运营”也被人们逐渐的理解。
2019年1—5月,小鹏汽车累计销量7359台,6月18日,第10000辆G3正式下线。2019年,小鹏汽车的目标是交付4万辆。
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轿车P7,这款车被业内看做是将与国产Model 3正面竞争。而此时的何小鹏面对这位即将到来强敌格外淡定,他说,P7将会在性价比上碾压国产版的Model 3。
目前,特斯拉依然来自异国的业界领袖,但是未来,中国的生力军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其最大的挑战。
就在两三年前,人们还会用“PPT造车”来形容这些汽车工业“冒失的闯入者们”,时至如今,已经很少再有人会再提起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词。
随着造车新势力一个又一个的实现批量交付,曾经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而他们创立企业的初心,一直都没有改变,并且正在一步步的实现。
不久的将来,爱驰、拜腾等造车新势力也将紧随其后,闯入新的关卡,为电动汽车市场注入新的力量。
创业很难,而这样一批创业者,选择了创业道路里最难的一条。
四
当我们将时间的指针快速地回拨,会发现历史如同一个轮回,自主品牌的诞生和成长之路何其不易。
1990年7月,年仅26岁的魏建军接手了位于河北保定的长城工业公司,此时的公司正陷入亏损状态,魏建军由此开始了造车生涯。
1997年,李书福宣称自己要投入5个亿来生产汽车,遭致一片嘲笑,很多人都认为李书福“疯了”。1998年8月8日,当吉利“豪情”在临海的工厂下线的时候,剪彩仪式异常冷清,原因是当时李书福的汽车还没有拿到“准生证”,这辆车还是“非法”生产,很多人根本就不敢来捧场。
2003年,王传福以2.7亿元收购秦川汽77%的股权,毅然决然地杀入汽车领域。身边最亲近的高管甚至都劝他不要做汽车,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始抛售比亚迪(01211)的股票,随后的短短几天之内,比亚迪的市值蒸发掉30多亿元。
时至今日,长城汽车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工厂,吉利成长为自主品牌“一哥”,比亚迪连续四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列全球第一。
时间,给了这些把握住时代脉搏的奋斗者一份最好的礼物。
而如今,一批新的造车力量正在崛起,引领着下一个时代汽车产业的变革。
这是一个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型的时代。
此时,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变革的上半场,而在电动化基础上的实现汽车的智能化,将成为最终决胜的关键。
从创立之初,造车新势力就将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做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智能”作为实现自身特色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对于车企而言,智能化功能的核心必须自己掌控,在软件底层编程上做了大量投入。
我们看到,小鹏汽车、蔚来、车和家、威马、拜腾、爱驰等造车新势力都在汽车的智能化方面倾注全力,组建了规模庞大的团队进行自主开发,并且逐渐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其产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对一辆智能汽车,传统汽车将毫无竞争力可言,正如一台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进行PK,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 全球的汽车工业巨头在疯狂向电动化转型的同时,已经开始热烈的拥抱智能化,这已经成为通往未来世界的必经之路。
2018年11月,大众集团决定投入440亿欧元,这其中,将有140亿欧元投入到自动驾驶和车联网。
6月18日这一天,大众汽车宣布2025年前所有新车型将会使用vw.OS汽车操作系统和大众与微软合作的汽车云服务。
为此,大众在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名为Car.Software的部门,该部门将会有5000人进行相关的研发,并计划将大众汽车内部研发的软件从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
福特汽车计划在未来5年,仅仅在自动驾驶领域,就要投入40亿美金。
就在本周,雷诺和日产与Waymo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自动驾驶系统,计划在法国和日本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货运服务。
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陷入转型的巨大焦虑之中。
汽车工业新的“闯入者”们,在通往未来智能汽车世界的道路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但依然面对着重重挑战,整个过程将无比艰辛,很多人甚至无法走到终点。
而时间,将同样给坚持到最后的人一份恰当的回馈。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一个破茧成蝶,经历蜕变的汽车世界,而它将为我们带来的,是无比美好的出行生活。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巨大的调整,自动驾驶将人们的时间极大的解放,交通事故被最大限度的避免,智能化的座舱让人们在上班路上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人类在科技的协助下没有负担的工作和生活,用更多的时间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个不可阻挡的美好未来,值得每个拥有梦想和责任的人尽情地“疯狂”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