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作者:张潇尹、编辑 梁枭
2017年10月,“国民女装”拉夏贝尔成功上市。光环背后难掩公司近年来业绩不佳、毛利率下降的颓势,公司A股股价也开启漫漫熊途,从近30元/股跌至约5元/股。伴随股价下跌,公司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风险也暴露无遗。
前有上半年亏损或达5.4亿元的业绩预警,后有实控人股票质押违约。“国民女装”拉夏贝尔(06116)身上的包袱似乎越来越重了。
8月6日晚间,拉夏贝尔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股份质押违约暨风险提示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邢加兴质押给海通证券的股份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该事项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目前邢加兴与海通证券仍在沟通,积极解决质押违约问题。
实控人股份近乎全数质押
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邢加兴直接持有拉夏贝尔有限售条件股份141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91%,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42.62%。
2017年11月28日及2017年12月07日,邢加兴分别将3500万股和4000万股公司股票质押给海通证券,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用于融资担保。此后,邢加兴分别于2018年9月18日、2018年10月17日、2019年1月31日及2019年6月10日,将其持有的1500万股、1700万股、2500万股及960万股公司股票补充质押给海通证券,作为上述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补充质押。
公告显示,近日,公司接到邢加兴通知,获悉其与海通证券进行的2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履约保障比例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股票质押发生违约。截至目前,邢加兴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4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85%,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42.54%,占邢加兴本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99.81%。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公告同时发出的还有《关于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股份补充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因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公司实控人之一致行动人上海合夏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合夏)将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0%,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1.80%)有限售条件股份补充质押至中信证券,该笔补充质押初始交易日为2019年8月5日,购回交易日为2020年10月8日。
同时,拉夏贝尔在公告中提示了相关风险,称若后续出现质押股份平仓或违约风险,上海合夏拟采取筹措资金、追加保证金等相关措施。
截至目前,上海合夏持有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45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25%,占公司A股总股本13.58%。上述补充质押后,上海合夏累计质押股份38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7.03%,占公司A股总股本11.57%,占上海合夏持有4520万股公司股份的85.17%。此外,邢加兴及上海合夏累计质押股份1.8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2.88%,占公司A股总股本54.10%,占邢加兴及上海合夏合计持1.87亿股公司股份的96.27%。
门店隐忧存在多年
实控人质押违约、实控人之一致行动人补充质押的背后,是拉夏贝尔持续下挫的股价。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刚上市不久的拉夏贝尔股价曾一度攀高至29.75元/股,但随后便开启漫漫熊途。今年年初,公司股价尚有8.5元/股,而到8月6日,拉夏贝尔盘中股价创出公司上市以来新低4.96元/股,相较其最高点已跌逾83%。
A股 拉夏贝尔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前复权) 图片来源:Wind截图
股价下行脱不开公司的业绩“变脸”。公司2018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9亿元,同比下降2.58%;实现归属净利润约-1.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8亿元,同比下降132%,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司首次发生经营亏损。
对此,公司在年报中承认,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因素,首次亏损也暴露出公司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方面前期准备尚不够充分,应对举措还不够及时。年报指出:“导致公司首次出现年度经营亏损的原因除了终端销售下滑、毛利率下降等因素外,也集中反映出公司‘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发展模式急需调整。”
事实上,对拉夏贝尔而言,毛利低、店铺坪效低并非新问题。早在其上市之前,业内便对其坪效有过质疑。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曾指出,“拉夏贝尔的低坪效显而易见,公司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还继续将募集资金投入渠道建设,通过渠道扩张来做大规模意义不大,公司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单店坪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2017年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投入15.5亿元的募投资金用于零售网络扩展建设项目。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6年,公司零售网点数目分别为6887家、7893家和8902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如此庞大的零售网络,拉夏贝尔采用的是全直营经营模式,截至2016年底,公司仅有2家加盟店。
零售网络越铺越大,带来的业绩增长却较为有限。2014年~2016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62.90亿元、74.39亿元和85.51亿元。若以此估计拉夏贝尔单店业绩,则2014年~2016年其平均单店业绩为91.33万元、94.23万元和96.06万元。
品牌矩阵尚待梳理
上市后的拉夏贝尔仍然选择“狂奔”:2017年底,公司门店数量达到9448家,其中关闭1518家,新开2059家,全年净增加541家;到了2018年末,公司实体门店数量合计达9269家。也正是在2018年,公司出现了首次业绩亏损的情况。
而到了2019年度,亏损还在继续。据拉夏贝尔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亿元~-4.4亿元,而公司扣非净利润则预计为-5.9亿元至-4.9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下降约418.5%~364.5%。
至此,沉迷开店的拉夏贝尔终于踩了脚刹车:其业绩预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境内线下经营网点较2018年底净减少2400余个。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业务转型调整、降本增效等举措正在积极推进中,但实际效果尚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体现。
在程伟雄看来,拉夏贝尔的“大店模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货品结构不足以支撑大店业绩,“低坪效下的大店模式是包袱。拉夏贝尔在全国类似的大店很多,但走进店内放眼看去,重复陈列现象严重。此外,公司门店大多是多个子品牌的集合店,有男装,也有细分的女装,但给消费者体验差异化不大,各个品牌只是标签不同,但产品趋于同质化。”
程伟雄补充表示:“实体店的多品牌集合做法是个趋势,但并不是所有品牌拉扯一起就是集合店,而是需要用品牌DNA的个性化去迎合消费者。”
一位关注拉夏贝尔九年的消费者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衣柜中70%的衣服曾经都来自这个品牌,但大概在五六年前店面logo调整之后,整个品牌的设计风格有点偏离我这种老顾客的审美,尤其是近两年再走进集合店我几乎挑不出一件中意的衣服。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感受是子品牌定位不清,分散了拉夏贝尔的受众认同;二是服装设计缺少记忆点,三是希望能强化品牌价值里的差异性和排他性。”
开店九千余家,旗下拥有近二十个子品牌,成立于1998年的拉夏贝尔在本土市场上无疑曾斩获不少,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公司正在为此前的“狂奔”付出代价。转型调整、降本增效仍在路上,市场留给拉夏贝尔的机会还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