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国际(01212):业务听天命 炒股最上心

作者: 智通财经 曾辉 2019-08-13 09:48:09
利福国际:主业疲弱,投资来凑。

说到利福国际(01212),很多投资者一定对这家公司2018年6月至10月那轮涉及15亿港元(单位下同)的股票回购记忆犹新。

image.png

数据来源:智通财经APP

遗憾的是,利福国际耗费巨资回购,并没有改变投资者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预期。公司股价自2018年6月以来累计下跌幅度达到六成。原因无他,公司零售业务表现持续疲弱是重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零售业务表现疲弱

利福国际于8月12日披露的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1.03亿元,同比减少1.8%,较上年同期增长27.93%的营收表现相去甚远。

按照货品及服务收入分列,公司前两大业务直接销售货品的收入为7.5亿元,同比下降2.72%;特许专柜销售收入9.99亿元,同比下降2.54%。

image.png

利福国际认为,公司销售收入下滑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股票市场动荡,加上宏观不利因素,令消费者信心低迷,香港零售市场整体停滞不前。

不过,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利福国际虽然整体销售收入下滑,但各个门店的销售表现却出现分化。

比如锣湾崇光百货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总体客流减少3.7%,购买率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至34.3%,导致铜锣湾崇光的收入在上半年下降4.8%。

 尖沙咀崇光销售表现恰好相反,公司称,尽管零售意欲呆滞,但由于尖沙咀崇光将自身打造为旅客购物热点,期内销售收入增加9.5%。化妆品及护肤产品继续为尖沙咀崇光的主要增长动力,销售额于期内增加14.3%。

此外,公司的餐饮业务——三昧餐厅,也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期内实现3430万元的收入,同比下跌3.9%。不过餐饮业务占营收比重偏小,业绩窄幅震荡对公司总体影响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利福国际营收虽然下滑,但由于销售成本控制得当,公司中期按营业额计算的毛利率维持在约74%,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按销售所得款项计算的毛利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7.5%。毛利润仅下跌1.3%至15.57亿元。

但由于尖沙咀崇光的销售增加,导致以销售所得款项为基础的租金开支增加,公司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总额较同比增长8.9%,占总销售额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6.6%。如果再剔除利息及投资收益的影响,利福国际上半年的税前利润为下降10.13%。

image.png

利福国际管理层在财报中对未来的展望中提到,鉴于地缘政治角力及全球增长势头减慢,将进一步破坏环球业务信心及压抑消费者消费,预期香港零售行业的前景于下半年会挑战重重。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利福国际于2017年启动建设,总建筑面积10.1万平米的启德商业地产项目,预期于2022才能竣工。这意味着,公司零售业务业绩疲软在短期内仍可能延续。

投资驱动业绩增长,杠杆率居高不下

好在,利福国际零售业务的门虚掩着,投资的大门却敞开。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利福国际在上半年实现利息及投资收益4.27亿元,上年同期则为亏损5622.5万元。

image.png

财报显示,利福国际利息及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2.74亿元,上年同期则为-1.64亿元。

image.png

在香港整体消费市场表现疲软的情况下,公司似乎正在策略性的增加金融资产的比重。截至6月30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达到34.9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

其中,公司持有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达到10.49亿元;持有在海外上市的股票金额为8.29亿元;持有上市债券金额达到14.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5亿元大幅增长。

image.png

增加金融资产带来投资收益固然是好事,但由于利福国际金融资产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以至于公司需要通过大规模负债来满足投资需求。

财报显示,利福国际净负债由2018年末的96.75亿元增加至2019年6月30日的103.64亿元。上半年期末,公司未偿还银行贷款约为115.13亿元,而应付债券约为46.48亿元。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3.22%同比下降2.53个百分点,净负债与权益比率(即总借贷减现金及银行结存除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283.7%,同比下降46.3个百分点,财务杠杆虽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位。

image.png

不仅如此,利福国际是否能通过投资取得长期稳定的利润还要打个问号。从公司过往投资业绩来看,表现并不稳定。

image.png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势必影响利福国际股票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近期外围政体纷纷降息,或许打击公司债券短期收益率。面对多重不确定因素,利福国际的投资组合短期内是否会遭遇“股债双杀”是不得不防的事情,这或许是利福国际中期利润大幅增长,投资者并不“买账”的原因。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