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年的研究探索,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电台——KDKA电台正式在美国开播。自此之后,人类逐渐进入收音机和广播电台时代,生活也因声音而充满色彩。
但再璀璨的烟火,也终有熄灭的那一刻。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广播电台逐渐走向没落。“重新发明电台”是荔枝FM的理想,其欲帮助用户在手机上开设自己的电台和录制节目。
不过,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荔枝FM将“FM”从商标中去除,正式转型为语音直播平台,并借直播成功实现盈利。而盈利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登陆资本市场。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早在8月份时,便有市场消息称荔枝或将在年内完成赴美IPO,预计筹资1亿美元。完成上市后,荔枝将抢在“老大”喜马拉雅FM前,成为在线音频上市第一股。
市场的关注的焦点在于,荔枝上市后能否超越喜马拉雅,成功上位。但在面对用户停止增长、内容侵权、变现等诸多挑战下,即使完成上市,荔枝的未来也并不乐观。
三大玩家模式大比拼
从整个市场看,若以用户数量为依据,网络音频行业的竞争格局早已清晰明了,即喜马拉雅、荔枝、蜻蜓三大玩家“主宰”市场。不过,三大玩家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图: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在2019年7月的活跃用户数为1.13亿,而同期的荔枝仅有4562万,蜻蜓仅有3894万。即使荔枝与蜻蜓的月活跃用户数相加,也远低于喜马拉雅。喜马拉雅一超多强的领先格局毋庸置疑。
用户的积累与平台的运营模式有很大关系,三大玩家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其特殊之处。喜马拉雅的优势在于,打造了“PGC+UGC”的主播矩阵,助力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喜马拉雅的主播主要包括三类,深度专业人士、娱乐明星和网红达人,以及长尾的UGC主播。深度专业人士有独特的见解和专业的知识,满足用户对于学习的需求,且付费转化率较强,比如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而娱乐明星和网红达人拥有较大的粉丝数量,他们的入驻将使喜马拉雅触及更多的用户。长尾UGC主播则倾向于个人情感的交流分享,满足用户情感及娱乐需求。
蜻蜓则在内容、主播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重点发力渠道分发,欲通过掌握众多渠道形成流量入口。具体方式为将蜻蜓APP安装于各类智能硬件,用户购买智能硬件后,便有可能成为蜻蜓的用户。该导流方式较为粗放,且在内容落后的情况下,蜻蜓的用户较喜马拉雅和荔枝有一定落后。
而荔枝则采用UGC音频节目和音频直播加强用户间的互动,实现人人都能在手机上做主播的梦想,该模式更倾向于满足用户情感交流及娱乐需求。但与喜马拉雅“PGC+UGC”的模式相比,用户的积累稍显缓慢。
产品未出已获两轮融资
事实上,企业发展往往是创始人人生观的折射,而荔枝的成长与UGC模式的采用,则源于创始人赖奕龙对传统电台的情感追求。因为在十几年前,赖奕龙便在传统电台工作,对用户的倾诉深有感触。
不过,在2013年正式创办荔枝FM之前,赖奕龙便以连续创业者的身份在不同领域试水,几经尝试后回归初心。早在2002年时,赖奕龙与同事研发企信通,该软件用于企业内部沟通互发短信,这也为赖奕龙带来了第一桶金。
2005年时,赖奕龙创办摩网门户网站,该网站在当年的手机页面社区中排名前三。2010年时,他又开发了一款基于农民工交流的聊天社区“183.CN”。经过近十三年的连续创业摸索,赖奕龙开始思考新的人生方向,最后决定,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回到最初的电台领域。
2013年时,赖奕龙带着20余人转战他熟悉的音频平台,手机电台荔枝FM由此诞生。借助着微信公众号的红利,荔枝在微信公众号试运营的3个月内,关注人数便达到了百分级别,而这批用户则成为了荔枝APP的种子用户。
虽然荔枝成立于2013年,但其融资历史,从2010年便已开始,在荔枝FM诞生前,荔枝的前身已进行过两轮融资,均由经纬中国领投。至2015年时,荔枝进行了C轮2000万美元融资,经纬中国、晨兴资本继续跟投,小米科技、顺为资本也在其中。
图:数据来源于天眼查
2016年10月,荔枝发布手机APP3.0版本,音频直播成为了APP的首页内容,至此音频行业的直播浪潮正式来袭,蜻蜓、喜马拉雅也相继加入。
而荔枝凭借语音直播实现了规模化盈利,2018年初时的月收入已达1亿元。数据好看之后,荔枝在2018年完成了D轮5000万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兰馨亚洲领投,EMC跟投。
四大难题急需解决
从股东背景来看,荔枝确实受欢迎,在荔枝电台诞生之前,便已进行过两轮融资,但资本市场的诸多往事表明,仅靠股东判断企业是不可靠的。回到商业的本质,才是反应企业价值的根本。而荔枝如今面临四大难题。
其一,用户增长近乎停滞。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停止增长也就代表着未来成长潜力的消失,即使腾讯垄断社交积累了超10亿的用户,但在用户增长红利消失后,也不得不开始进军面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
图: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荔枝的月活跃用户数已散失了增长动力,趋于稳定,且个别月份环比出现负增长。而荔枝用户停止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整个网络音频市场的用户增长已降至个位数水平,行业用户增速由高档向低档切换;二是荔枝的UGC模式与喜马拉雅的“PGC+UGC”模式相比,引流效果相对较弱。如何让用户重回增长轨道,或许是荔枝也比较焦急的问题之一。
其二,行业竞争白热化,喜马拉雅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后,荔枝反超的可能较小。在用户数量上,荔枝已明显落后于喜马拉雅,喜马拉雅的月活跃用户数近乎是荔枝的三倍。
而用户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规模效应并体现在边际成本之上。由于喜马拉雅的用户数量远超荔枝,在内容及主播的打造上便拥有更低的边际成本,正向促进作用将使喜马拉雅的内容更优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强者恒强在互联网企业中并不少见,在服务过于重合的情况下,荔枝如何抵挡喜马拉雅?
其三,内容审核能力有待提升。UGC模式下,用户的内容或涉嫌抄袭。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具备内容生产的实力,而部分用户对内容的照抄照搬导致荔枝惹上不少的侵权纠纷。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荔枝的运营主体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有189条法律诉讼,其中不乏为被告身份。
其四,音频直播变现能否稳定维持有待考察。与视频直播相比,音频直播的信息承载量有限,如何长期吸引用户并刺激用户打赏是不小的挑战。且从视频直播的竞争能看出,最后活下来的是具有强黏性的游戏直播和拥有场景的音乐直播,泛娱乐直播则被降维打击,映客(03700)就是其中的经典例子。而荔枝当前的属性更偏向于泛娱乐的音频直播。
综合来看,即使荔枝股东阵容强大,甚至有可能成为在线音频上市第一股,但荔枝不得不面对用户停止增长,行业竞争白热化,内容侵权,以及变现稳定性等方面的棘手问题。
在前有“强敌”喜马拉雅,后有“追兵”蜻蜓的情况下,荔枝被迫带着用户停止增长的尴尬赴美上市,这或许是“无奈”之举。